2020年,关于面试的根本性思考

1

先说说个人经历,毕业在一家500强企业作国内项目,而后在同一家公司作对日项目,后来跳槽到一家韩国公司作对韩项目,而后跳到一家美国公司作国际项目,今后过上了965的幸福生活……后来结识了一些行业顶尖的朋友,时间充裕后又申请了谷歌的某个组织者,偶尔组织一些人工智能的分享活动。
其实从毕业以来我就不多加班,7年里个人加班天数应该两只手就数的过来,但我12点前睡觉的天数两只手也数的过来。下班后也在作编码、阅读之类的事情,努力是必须的,无非是为本身多一点仍是为公司多一点而已。因此我并不彻底反对996,这个咱们先按下不表。
不管是公司内转岗仍是企业间跳槽,我仍是有必定的发言权的。你觉得我精通日语、韩语、英语?并无。我抓住了企业的核心诉求,再加上运气。这里的故事太多,我之后会说。你们能够关注我,包括公众号在内全平台都是这个名字,caiyongji。
你们不要否认运气。无论你承不认可,运气一直都起着很大的做用。要增长本身的运气,多去面试就行了。这是一个几率问题,当你尝试的次数多了,也许就碰到机会了。面试

2

工做是一场交易,是利益交换。不要把这个概念妖魔化,它并非贬义词,这是这个世界通行的道理。一场交易也许不等价,但价值互换以使双方利益最大化是根本。
记住,你和企业之间不是对手关系,是共赢关系。
企业须要看到的是你的价值---能力。
你须要看到的是企业的价值---财力。
这是面试发生时,大家之间潜在的诉求,即便一句话不说,大家开口全部的话题默认都是围绕着这件事展开的。脱离了这个诉求,那就不是面试,也许是套方案,也许是刷KPI,也许是培训班……编码

3

你的能力就是你的竞争核心。
若是你工做的诉求和我同样低俗的话,那就试着提高本身可变现的能力。钱嘛,你们都很喜欢。
你能够表达不出你的能力,但不能够没有能力。若是你只是简单的表达很差,能够读一读我写的《带走面试官的节奏》,抓住机会,表达本身。若是你的能力不足以胜任你意向的工做,那你就去提高你的能力。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以致于不少人都忽略了。同时这个道理又过重要了,我不得不提。
企业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能赚钱嘛。什么踏实、肯干、稳定性,这些都是在你的专业能力够硬,能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考虑的。固然,若是和别人比大家专业能力至关时,你还有前面那些特质,你会更有机会。人工智能

4

面试,在某种层面上是你在未知状况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面对未知的技巧若是延申出一门学问,就叫风险管理。不止企业要作风险管理,咱们要想管理好咱们的职业生涯,也须要一些风险管理的知识。
像经营一家公司同样经营本身。
这里我只说两个方面:搜集信息,质疑一切。
我刚毕业那会有一段奇特的经历,我曾经去过某达姓培训机构面试,我本觉得是他们掏钱给我,没想到他们是想我掏钱给他们。那段神奇的经历,真是我毕业后最宝贵的课之一。
自此,我必定会去查一查企业的信用信息,好比注册资本,劳动纠纷这样的信息。广泛意义上,大公司必定是优于小公司的。别说个案,我这样说是对大多数人负责。
固然,你也能够向别人打听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口碑。口碑好的企业不必定好,但口碑差的企业是必定差。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我多完美,都是同行的陪衬。
上面能够算是“排渣”,要想找到适合本身的还须要花功夫研究这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否是与你的职场规划一致?公司的技术栈是否与你的能力匹配?公司可以提供的薪资是否达到你的指望?若是达不到,理由是什么?这个时候别相信什么之后再说,之后你就没机会说了。 博客

别HR说什么你就信,HR的绩效考核标准是什么你知道么?你们谁也不认识谁,什么话光说是不够的,要落到纸面上,若是不白纸黑字写下来,那八成是想骗你。拿到口头offer而后辞职,最后offer做废的大有人在。offer必定是经过公司的企业邮箱发送的,我的邮箱,手机邮箱通通都是不做数的。 基础

关于薪资,我先问问你们25kX13个月,和20kX18个月哪一个薪资更有优点?
有些人习惯性的算年薪,其实前面的要比后面的更有薪资优点。为何呢?你想一想为何后者不直接发月薪30k?我能够告诉你除了12个月的基础薪资外,其余的薪资部分是存在必定风险的。固然,在一些大企业内这部分风险不大,但在有些小公司内,这部分风险仍是很高的,你颇有可能拿不到。 技巧

风险这部分说的比较多,我以为即便你不会遇到也要防范,有些事一辈子中遇到一次就足够受伤的了。简历

5

35岁中年对企业没有价值?已婚适龄女性找不到工做?培训班出身得不到面试机会?双非毕业生比985差?
广泛意义上上面的偏见是正确的。你没法避免偏见,但你不得不认可它,而后面对它,并在偏见中生存。
这里我先引出两个概念,群体标签和我的标签。不用查,这两个概念是我本身提出的,方便你们理解接下来的论证。
35岁、适龄女性、培训班、双非,这些标签能够归纳某类群体,它能够归纳你,但不能表明你。若是面试官没有你的更多信息时,他们会采用默认信息,也就是你身上的标签所表明的歧视信息。
但还有一种标签叫我的标签,这类标签相对于群体属于你我的,好比,你的专利、你的论文、你的博客、你的出版物、你的公益活动、你的专业技能、你的成绩、你的实习经历、工做经验甚至外貌长相……这些都是你的我的标签。
当你的我的标签盖过你的群体标签时,你就能够在偏见中脱颖而出。有些人很聪明,他们只作让本身简历更加亮眼的事情。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给本身身上贴正面标签的过程。 技术

这里我呼吁下作管理的朋友,好比经理、HR们,当大家面对一个个体的时候,不要用群体标签来衡量一我的,好比地域、性别、年龄,我知道大家有一套高效的办事手段,但既然那我的真真切切地坐在你的面前时,就请用我的标签判断他吧!经验

2020

2019年和朋友吃饭,有人说“2019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倒是将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当成笑话听了,没想到2020比2019差这么多!
我认可这篇文章有劝退的成分。以上内容可能是劝你们谨小慎微,由于2020年你极可能承受不起波折。权当给各位提个醒了。项目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