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博客来自北航2019春季软件工程,此次做业的要求是阅读推荐博客,结合我的经历谈谈本身的感想。下面是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html
此次做业帮助我了解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算法
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缘由,不外乎是兴趣使然,或是出于工做上的考虑,或“看分填志愿,不要浪费分数与排名”的心理。与多数同窗同样,我也不例外。这里我想将条件解释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就是咱们身处的环境,例如软硬件资源、人际关系;内部条件是自身的兴趣、动力等等。提及软硬件资源,咱们的条件天然比博主们当年好不少,这为咱们在这个专业学习提供里不少便利与帮助。至于兴趣方面,我不得不认可本身不能与这些博主们相提并论。数据结构
在看到这个问题(第二个)以前,我不曾想到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我一直觉得本身是热爱这一专业的,如今才意识到这种热爱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这种感情顶多算“温热”,谈不上“炽热”。平时课程上的学习还算全力以赴,但除此以外,不多有能体现对计算机的热爱的地方了。不是说我不喜欢,事实是这种热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未付诸实践。阅读了这两个博客徐宥:掉进读书的兔子洞、个人软件开发生涯 (10年开发经验总结和爆栈人生),我感到惭愧,这些博主们很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而且凭着自身兴趣与热情动手实践,而我处在有老师教、有丰富的资源学习的条件中却仅仅止步于课程内容,缺少积极主动性,我不得不反思我所说的“热爱”一词,份量究竟有多重。工具
我认为个人大学生活比较单调。一方面体如今学习上,大部分上课时间的气氛都比较沉闷。我以为这其中缘由有二点,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老师的授课方法有不足之处。对于前者,是咱们全部同窗共同形成的,我也是其中一员,应该为此负责。至于老师讲课如何,不多发现有老师讲得有趣的,大部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还有一个缘由是学习的内容单一,人文素养的教育比较少。另外一方面体如今生活上,课业比较繁重,学习以外的时间就少了,学习以外的生活就显得比较单调。性能
对于最后两个问题,我认为“国外”的表述略微模糊,国外的老师和大学不少,有好的有坏的,水平良莠不齐,不可一律而论。可能提问者想说的是个人老师和学校与国外的相比,有什么样的区别,对于国外优秀的老师和学校,国内的老师和学校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反之,优秀之处在哪里。单元测试
算上编译的课程设计、OO的各次做业、计组的课程设计以及数据结构的各次做业,代码行数在万行的数量级上,具体多少没有精确地统计过。最复杂的做业有两个,一个是计组课设的流水线CPU,代码不算不少,逻辑却比较复杂。另外一个是编译课设的小编译器,代码较多,我写了大约5000行,用时也比较长,2个多月。学习
目前尚不清楚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打算既在实验室实习也在企业实习,在实习中认清本身的长处和特色,发现本身想要的是什么。我很认同陈皓的观点,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尽量多的参与实际工做,积累经验,认识工做和自我,以后踏踏实实地学习积累技术,同时学习与人沟通等为人处世的软技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