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一些使用总结

1.redis缓存的数据占满物理内存后,redis可把一些长久未使用(命中)的数据持久化到硬盘。同时redis会按期持久化数据到硬盘,服务器重启后,缓存数据依然可取。 持久化机制分红两种Snapshot 和 AOF。
Snapshot工做原理: 是将数据先存储在内存,而后当数据累计达到某些设定的伐值的时候,就会触发一次DUMP操做,将变化的数据一次性写入数据文件(RDB文件)。
AOF就能够作到全程持久化,只须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默认是no),appendonly yes开启AOF以后,redis每执行一个修改数据的命令,都会把它添加到aof文件中,当redis重启时,将会读取AOF文件进行“重放”以恢复到redis关闭前的最后时刻。linux

2.redis支持K/V格式的数据存储,还支持List,Set,Hash等格式的数据存储。redis

3.redis支持一主多从,或一主一从的集群。支持master-slave数据备份。缓存

4.redis的linux系统优化:服务器

  1.   设置 vm.overcommit_memory = 1
      echo "vm.overcommit_memory=1" >> /etc/sysctl.conf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2.   设置合理的maxmemory,保证机器有20%~30%的闲置内存
  3.  若是Linux>3.5,vm.swapniess=1,不然vm.swapniess=0
  4.  使用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保证不一样机器时钟的一致性
  5.  禁用Transparent Huge Pages特性
     echo never > /sys/kernel/mm/transparent_hugepage/enabled
  6.  open files至少设置成10032
  7. Redis默认的tcp-backlog为511,可经过修改配置tcp-backlog进行调整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