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BUS,即公共汽车,数据的公共传输路线)分类的方式有不少,如被分为外部和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非系统总线等等,下面是几种最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另外,总线的传输核心思想是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TDMA/频分多路复用-FDMA/码分多路复用-CDMA。html
(1) 片总线(Chip Bus, C-Bus) 又称元件级总线,是把各类不一样的芯片链接在一块儿构成特定功能模块(如CPU模块)的信息传输通路,它的宽度能够是八、1六、32或64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内部总线技术:I2C总线、SCI总线等。算法
(2) 内总线(Internal Bus, I-Bus) 又称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插件(模块)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例如CPU模块和存储器模块或I/O接口模块之间的传输通路。经常使用的有PC总线、AT总线(ISA总线)、PCI总线等。安全
又称通讯总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余系统(仪器、仪表、控制装置等)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如EIA RS-232C、IEEE-488等。网络
其中的系统总线,即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总线,通常又含有三种不一样功能的总线,即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制总线CB。异步
地址总线是专门用来传送地址的。在设计过程当中,见得最多的应该是从CPU地址总线来选用外部存储器的存储地址。地址总线的位数每每决定了存储器存储空间的大小,好比地址总线为16位,则其最大可存储空间为216(64KB)。post
数据总线是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它又有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数据总线之分,双向传输数据总线一般采用双向三态形式的总线。数据总线的位数一般与微处理的字长相一致。例如Intel 8086微处理器字长16位,其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在实际工做中,数据总线上传送的并不必定是彻底意义上的数据。大数据
控制总线是用于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若有时微处理器对外部存储器进行操做时要先经过控制总线发出读/写信号、片选信号和读入中断响应信号等。控制总线通常是双向的,其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其位数也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须要而定。google
2.按传输方式url
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式划分,总线能够被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但其成本上会有所增长。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公路,而串行传输则是只容许一辆汽车经过单线公路。目前常见的串行总线有SPI、I2C、USB、IEEE139四、RS23二、CAN等;而并行总线相对来讲种类要少,常见的如IEEE128四、ISA、PCI等。spa
3.按时钟信号方式分
按照时钟信号是否独立,能够分为同步总线和异步总线。同步总线的时钟信号独立于数据,也就是说要用一根单独的线来做为时钟信号线;而异步总线的时钟信号是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一般利用数据信号的边沿来做为时钟同步信号。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送的数据量,即每钞传送MB的最大数据传输率。
总线的位宽指的是总线能同时传送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或数据总线的位数,即32位、64位等总线宽度的概念;总线的位宽越宽,数据传输速率越大,总线的带宽就越宽。
总线的工做时钟频率以MHz为单位,它与传输的介质、信号的幅度大小和传输距离有关。在一样硬件条件下,咱们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时的频率经常会比单边信号高得多,这是由于差分信号的的幅度只有单边信号的一半而已。
UDP协议 UDP 是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英文缩写。 UDP 只提供一种基 本的、低延迟的被称为数据报的通信。所谓数据报,就是一种自带寻址信息,从发送端走到接 收端的数据包。 UDP 协议常常用于图像传输、网络监控数据交换等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比较高 的场合。
UDP数据报可分为首部和数据共两个部分。首部或者称为报头由四个域组成,每一个域占用2个字节,报头共占用8个字节。
UDP通常分为三个部分,UDP发送模块,UDP接收模块和CRC校验模块。
MAC地址 IP地址 端口号
在网络中,按照用途可把网络地址分为以下四类:
① 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如00-aa-00-62-c9-09。在数据链路层包裹在以太网头部,用来识别同一个链路中的不一样计算机。
② 逻辑地址:即IP地址,如127.0.0.1。在网络层的IP头部里,用于识别网络中互联的主机和路由器,其实主要是确认子网,经过子网掩码确认某个IP地址所在的子网,然后再在子网内部确认mac地址就能找到准确的用户了。
③ 端口地址:应用进程端口号。在传输层包含在TCP/UDP头部中的,用于识别应用程序。
④ 域名地址:万维网地址,取代IP地址方便记忆,如www.google.com。
主机A向主机B利用发送了一条消息,则在TCP head里包含了发送消息的应用的端口号以及接收方应用的端口号,传递给它的下一层,网络层会将TCP数据包封装起来再加本身的头部,IP头部里包含本地IP以及接收方IP等信息传递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会再给加一个以太网头部,这里包含双方的mac地址。
以太网数据包会在其子网内部广播,若是接收方在其子网内,则在比对mac地址后直接接收数据。若是不在同一个子网内,以太网协议就不能实现数据传输了,并且由于以太网协议采起广播的方式发送消息,就算没有局限在子网内,若是给很是庞大的主机群广播消息是很是可怕的。这个时候就须要IP地址了,IP地址主要是用来区分哪些mac地址在同一个子网。找到目的主机所在子网以后再根据mac地址确认主机,IP层从IP首部肯定数据包所用的协议以后将数据包交给对应的协议,再由协议来确认程序的端口号,从而实现了消息的传递。
参见:mac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 https://www.cnblogs.com/Chilly2015/p/5720670.html https://blog.csdn.net/guoping16/article/details/6584363
IP数据报数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