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是如何从一个差生考上重点大学的

  原创/朱季谦
 
  在外地念大学的这些年,我一直反复地思考一个问题:若是在我十二岁那年里没能考出理想的分数,若是当年我母亲没有答应要将她的孩子送到县城里去念书,那么,十年后的我,又将成为怎样的一个我呢?或许在那以后,我会像村里的其余同龄孩子同样,念完小学,就开始跟着亲戚到外地打工,等到适合结婚的年龄,再经父辈们的介绍,在邻近的村里找个一样平凡的姑娘,而后一块儿建个小家,继续像父辈那样,平庸地待在中国南方的村庄里,碌碌无为,就此度过这短暂而平凡的一辈子。
 
  若是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十二岁那年以后的人生,我可能会走向另外一条与今日大相径庭的道路,可能我永远都不会走出家乡,今日也不会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写下这些有关回忆的文字……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用一种严厉的口吻对我说道,在个人面前只有两条路能够选择,一是尽本身的所有努力,考上镇上最好的初中;若是考到另外一所不好的初中,之后就老老实实地跟着亲戚到外地去打工……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沉浸在一种无忧无虑的岁月里。 当我终于要去面临人生第一次残酷选择时,我突然开始感觉到什么叫作彷徨。
 
  有一天晚上,当我坐在电视机前偶然看到一个介绍县城的公益广告时,内心忽然出现一种从未有过的念头。因而我把电视机关上,走到正在忙着帮弟弟洗澡的母亲面前,用一种坚决的目光看着她,说道:“我不想考去镇上最好的那所中学……我想考去县城里念书,若是我能考上了,大家愿意供我去读吗?”
 
  母亲听到这话后,眼睛里忽然浮现出惊讶的目光,她沉默了片刻后,开始语重心长地说道:“若是你能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里,考到县城去,那我就必定会送你去读。你爸之因此对你这么严格,就是但愿你能好好念书。咱们年轻的时候,家里面没什么钱,供不起咱们去念书,到了大家这一代,就但愿大家都可以有点出息。不要像咱们同样,吃了读书少的亏,只能一生都待在农村里,碌碌无为……”
 
  听完母亲的这番话后,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在转过身的那一刻,内心面只剩下一个宛若磐石般坚决的念头——尽本身全部努力,从村庄走出去,去到本身向往的县城里读书。在那以后的许多白天与黑夜,我收敛起本身爱玩的天性,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一年以后,我带上坚决的信念,以及全部的努力,走进了考场。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县城里的重点初中。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个梦想,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如愿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去县城报道的那天,母亲送我来学校的路上,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她说:“村里面不少人都没有你这么好的机会,能够到县城里念书,既然今天你有机会考到县城里去念书了,就好好念下去,你要相信,命运总会留给努力的人。”
 
  母亲那天说过的话语,后来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我都铭记于心。我就这样从中国大陆最南方的村庄里走出来,带着年少的梦想,带着一份从未放弃过的努力,走向了大千世界。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后来的本身还能走得更远,远到横跨大半个中国。那些曾经嘲笑过个人人,那些曾经觉得我走不出那座牢笼般村庄的同龄人,都被我远远地抛在看不见的地方。
 
  在念初中的三年短暂时光里,我丝毫都没有让父母失望,也没有让本身留下任何遗憾。我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到县城最好的高中尖子班,两个月后,当我拖着行李箱走进那所每一年都会有大批学子考上重点大学的高中时,眼泪莫名其妙就流了出来,那是我第一次被之前那么努力的本身所感动……
 
  我觉得本身能够一路顺风念完三年高中,最后考取心仪的大学,但全部安静的时光都被高二那年的文理分科打乱了……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我听取了长辈们的建议,选择了理科。这样的选择,使我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都沉浸在一种消极的情绪当中。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文字的孩子,对文科有种与生俱来的热爱。高二那年文理分科后,个人成绩一落再落,很长时间里,都提不起对理综的兴趣,特别是物理,甚至有一种极度厌恶的感受。每当看到满桌子的理综试卷,我就有种想要撕卷子的冲动。慢慢的,就开始有了厌学的心态,直到有一天,终于忍受不了那种压抑的感受,我连假条都懒得请,电话也没给班主任打一个,直接就背上书包回了家。
 
  在家里睡了好几天,待心情稍微好点,才懒洋洋地回到学校,这样的状况,反反复复,越是临近高三,就越不想待在学校。终于有一天,再也忍受不了那种压抑而又无奈的心情,我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那天,我竟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流下了眼泪,我在电话里对母亲说道:“我想回家,不想念了。”
 
  电话那头的母亲沉默了很久,才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对我说:“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你应该想一想过去是怎么走过来的,还记得六年前你是怎么考到县里去的吗,后来又是怎样考到县里最好的高中?若是你如今放弃了,那么之前的一切都是白费的,回来又能干什么,去打工,仍是像你父亲那样当一生的农民?你总是抱怨选了理科,以为本身学很差,但若是你没有去好好努力,又怎么知道本身学很差呢?”
 
  那天我挂完电话,回想起这近六年来的努力,泪水突然忍不住一直往下掉。那时距离高考已经不到一年,然而个人成绩仍排在班级的倒数,前路渺茫,根本看不到任何但愿。
 
  这时,个人班主任找到了我。
 
  那天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他跟我聊了好久的天,说到后来,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想着怎么去逃避,而是要尽本身的最大努力,去面对它。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沉默了好一下子,才抬起头问道,若是如今开始努力,还有机会考上好的大学吗?
 
  他反而问了我一句,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
 
  我愣了一下,答道,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江南,那个曾经从古诗词里认识的地方。
 
  他微笑着拍了拍个人肩膀,说道,那就努力地考去你想去的地方吧。
 
  那时候,距离高考只剩半年了,在班主任与同窗的鼓励下,我逐渐振做起来,为了可以快点把成绩遇上来,我开始逼着把本身埋在了无尽的题海里,将每个遇到的问题都整理起来,而后反复去思考去分析,或者请教同窗,或者直接跑到办公室里请教老师,就这样,我成了老师办公室里的常客。
 
  在那段艰苦的时光里,天天早上,当舍友还赖在床上时,我就已趁着朦胧的天色赶到了教室,而后啃着面包,开始一天的复习。
 
  后来,我一直都记得那些灰蒙蒙的天空,记得那样寂寥无人的校园早晨,以及,那个曾孤独地穿过大半个校园而往教学楼走去的身影。
 
  就这样努力地走过了高中最后的日子,当高考终于要到来时,个人成绩已经成功挤进全班前十名。那年的高考,我得以发挥正常,如愿考到了江南的一所重点大学。
 
  不少年之后的今天,当我回过头去重温这近十年的岁月,才发现,原来本身曾经所立下的每一个理想,都在本身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我曾从中国大陆最南方的村庄里走出来,以后又考到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再后来,我来到了本身梦想的江南念书。
 
  我始终相信那么一句话,岁月终会眷顾努力的孩子。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