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关于996的一篇回答 如何看待马云 4 月 11 日在内外直播中将 996 称为「修来的福报」? ,不谈观点,就说这个逻辑分析得仍是比较到位的。 谈谈本身的见解:web
大佬的话只能听一半,逻辑学要好好修。app
996 对于某些人是必选课,对有些人是选修课。不管制度如何。ci
爱之者甘之如饴,恨之者痛彻心扉。开发
自由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之一,物质的高度发展,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解放人。不然就是南辕北辙,只为少数人作嫁衣裳了。get
将自由交还给时间的所属人。偷懒者终受罚,勤奋者不必定尝好果。努力是我的选择,而没法强迫。从来都如此。直播
可以持续立身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能力。但不少人大多数时候只是作重复性工做,更熟练一点而已。这样的加班只能创造临时价值,而不能创造长远价值。所以,必定要聚焦本身的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和完善,对于企业和我的均如此。io
确定努力用心工做,但反对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来激励人们。不过大部分人逻辑学确实没怎么好好学,因此会觉着哪里说的有问题,就是说不出缘故。真该好好学逻辑学。在软件开发上,这叫逻辑解耦。效率
要有所成就,适当的 996 是必需的。 但 996 只是形式, 996 里是重复性干活,仍是有所挑战和成长,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 若是不得不 996,就要选择最合适的干法。若不能改变环境,就调整最好的策略。软件
以上就是个人观点和立场了。确定努力工做,但时间的支配权应该还给人们。im
时间本来就是本身的,劳动合同关系本质上应该规定的是成果关系,而不是时间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讲,现今的劳动合同关系还停留在工业时代,落后于科技信息时代。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分析,这个就属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嘛!那么到底是经过加班,仍是提高组织核心技术能力,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显然,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是加班,其潜在假设是:组织产出等于组织人数乘以工做时长。工做时间越长,组织产出越多。这个假设一般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个反方向:人长时间工做后效率会大幅下降,低效的五小时不如高效的两小时。对于组织来讲,少数我的效率下降能够被总体产出抵消,但对于我的来讲,你必须保持敏锐,始终寻求和保持最佳状态。
为何组织不致力于寻找能够提高核心技术能力的方式呢?由于组织拉动起来很难,创新更难。像谷歌的“20%自由时间”,其实就是为了提高组织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这种投资是颇有冒险性的,大多数企业都不会轻易去尝试。而我的去寻求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难度比组织级别的要低几个数量级。所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是更适合个体的方式。至于加班,目前组织级别还没想到好的方式,那就掌握好本身的节奏吧!
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我的内心应分辨清明。理是什么,什么适合本身。
我不喜欢 996, 是由于我深爱自由。 996 自己并非罪大恶极的什么东西,它不该该是一个合理的公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