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是延续性技术仍是破坏性技术

对于面对当前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局的人来讲,是个重要的问题,对它的判断影响一系列后续抉择。移动互联网给人的第一感受是破坏性的、给新进入者无数机会,但仔细看彷佛现有的大公司又有着优点、很像是延续性的。   破坏性与延续性,出如今互联网冲击商业世界时被普遍认知的一项战略理论中进行的区分,它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登·克里斯坦森提出,他的一整套理论常被简单地称为“破坏性创新”。他是经过对硬盘业和钢铁业发展的历史总结出破坏性创新理论的,而非直接分析互联网,但他的理论完美地(到如今为止仍是)解释了一代代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冲击的过程。   而其中最重要的解释是,咱们经过对一项技术是破坏性仍是延续性的判断,可分析得出,是“市场现存者”能在竞争中获胜,仍是“市场进入者”会进来击败它们?更直白地说,是现有大企业获胜,仍是创业企业获胜?这里的技术并不是指狭义的技术,而是指“一个组织将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技术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本结论是:   “在延续性(Sustaining)环境下:若是竞争要求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而且出售给有吸引力的顾客以得到更多利润,咱们发现,市场现存者几乎总能在竞争中获胜。”   “在破坏性(Disruptive)环境下:若是面临的挑战是使更简单、更便捷的产品商品化,虽然销售这些产品得到的利润较少,但能够吸引新的或没有吸引力的客户群,市场进入者更有可能击败市场现存者。”   破坏性技术产品的常见特征是,“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一般也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余特性。一般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并且一般更方便消费者使用。”这段特征描述里面就某种程度上阐述了为何新进入企业会获胜,由于它们说服务的现有大企业以为无利可图的是低端市场或新市场,大企业自动让出这些市场。可是,因为破坏性创新有着更快的改进速率,它们最终侵入大企业的地盘,抢占份额或者取而代之。   回到开头问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是破坏性仍是延续性?这个问题须要细分来讨论,不该有统一的结论。若是把智能手机视为随身携带的计算机,对电脑而言它是破坏性的,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低了、用途没那么多样了,但它更方便、便捷。若是把智能手机视为与云端获取数据的设备,那么移动互联网更像是延续性的,由于涉及到云端部分时大企业资源和技术实力更强,它们也不会放弃这个市场。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