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理论学习

一个分布式系统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这三项中的两项。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意: ACID和BASE代表两种截然相反的设计哲学。ACID是传统数据库常用的设计概念,追求强一致性模型。BASE支持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提出通过牺牲强一致性获取高可用性

BASE是指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

  •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是指分布式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证核心可用。比如过年时使用微信红包的用户量剧增,为了保证核心的功能可用,微信可能会将一部分其他的功能禁用,这就是损失部分可用性的体现。
  • 软状态(Soft State):软状态是指允许系统存在中间状态,而该中间状态不会影响系统整体可用性。分布式存储中一般一份数据至少会有三个副本,允许不同节点间副本同步的额延时就是软状态的体现。MySQL Replication的异步复制就是该状态的一种体现。
  •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最终一致性是指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副本经过一定时间后,最终能够达到一致的状态。弱一致性和强一致性相反,最终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种特殊情况。

CAP的定义

Consistency 一致性

一致性指“all nodes see the same data at the same time” ,可分别从客户端和服务端两个不同的视角来理解。

服务端: 主要解决更新如何复制分布到整个系统,以保证数据最终一致性。

客户端 :主要指的是多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如何获取的问题。

注意: 一致性是因为有并发读写才有的问题,因此在理解一致性的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考虑并发读写的场景 。多进程并发访问时,更新过的数据在不同进程如何获取的不同策略,决定了不同的一致性。对于关系型数据库,要求更新过的数据能被后续的访问都能看到,这是强一致性 。如果能容忍后续的部分或者全部访问不到,则是弱一致性。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要求能访问到更新后的数据,则是最终一致性

Availability 可用性

可用性指“reads all writes always succeed” ,即服务一直可用,而且是正常响应时间。好的可用性主要指系统能够很好的为用户服务,不出现用户操作失败或者访问超时等用户体验不好的情况。可用性通常情况下和分布式数据冗余、负载均衡 等有着很大的关联。

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性

分区容错性指“the system continues to operate despite arbitrary message loss or failure of part of the system” ,即分布式系统在遇到节点或者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

分区容错性和扩展性紧密相关。在分布式应用中,可能因为一些分布式的原因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好的分区容错性要求能够使应用虽然是一个分布式系统,而看上去却好像是一个可以运转正常的整体。比如现在的分布式系统中有某一个或者几个机器宕掉了,其他剩下的机器还能正常运转满足系统需求,或者是机器之间网络异常,将分布式系统分隔为独立的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还能维持分布式系统的运作,这样就具有好的分区容错性。

CAP理论取舍

  • CA without P:如果不要求P(不允许分区),则C(强一致性)和A(可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P是分布式系统不可避免的问题。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满足CA
  • CP without A:如果不要求A(可用性),相当于每个请求都需要Server之间强一致,而P(不允许分区)会导致同步时间无限延长,如此CP也是可以保证的,很多传统数据库分布式事务都属于这种模式。
  • AP without C:如果要求A(可用性)和P(不允许分区),则需要放弃一致性。一旦分区发生,节点之间失去联系,为了高可用,每个节点只能用本地数据提供服务,而这样会导致全局数据的不一致。现在众多NoSQL都属于此类。

注意: CAP理论,只能根据场景定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