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够关注个人公众号,公众号里的排版更好,阅读更温馨。html
一般库存周转率高,则账龄低,存货账龄高将引发呆滞甚至废料,好比有保质期的食品和药品, 库存帐龄超过保质期直接就是废物,某家企业呆滞料居然高达2亿,对于利润率低的企业绝对算得上致命打击。不一样企业不一样物料定义的呆滞周期不一样,那么ERP如何定义和计算呆滞料呢?好比AB类物料超过180天未动即呆滞,C类超过90天未使用即呆滞, ERP中的计算逻辑能够参考以下: 安全
a.先取物料的最后出入库时间
b.输入呆滞查询时间或当前时间
c.二者相减大于90天的即呆滞品,并显示呆滞时间和呆滞数量。
如今,假设物料DZ1前期无库存,2008/01/01购入1000个,2008/04/04消耗1个,2008/06/06消耗1个,2008/11/11消耗1个,到2008/12/01来看DZ1的呆滞状况,因为2008/11/11有消耗,则2008/12/01分析时认为DZ1无呆滞,实际上该料呆透了呆得可爱极了,1年下来总共才消耗了仨,呆滞了997个。 htm
a.先取物料的最后入库时间和当时数量
b.再查物料最后出库时间和数量
c.二者相减大于90天的即呆滞品, 并显示呆滞时间和呆滞数量。
如今,假设物料DZ1前期无库存,2008/01/01购入1000个,2008/04/04消耗1个,2008/06/06消耗1个,2008/11/11消耗1个,到2008/12/01来看DZ1的呆滞状况, 能够计算出呆滞997个和呆滞时间,可是实务中存货是连续补充和消耗的,假设2008/10/10再次补收了某未清采购单的10个(之后再不采购了),根据此逻辑,假设无批次管理,将认为DZ1一点也不呆滞,实际上呆滞得很透彻。 blog
接上例,假设物料DZ1前期无库存,2008/01/01购入1000个,批次1,2008/04/04消耗1个,2008/06/06消耗1个,2008/11/11消耗1个 ,2008/10/10再次补收了某未清采购单的10个,批次2, 默认使用先进先出,则呆滞品为997, 2008/10/10的10个暂时不呆滞,慢慢变呆滞。 内存
物料的收发是不断持续的,无批次管理的物料你没法知道具体消耗的到底是哪次采购入库的物料,所以你没法准确判断物料呆滞数量。简单实例,物料A在过去三年中采购了250次,每次100个,过去三年到如今发料25次,每次250个,即便实物是按采购入库前后存放,发放也大概是按前后入库发料,若是ERP系统中无批次管理,除非你模拟批次,从最初的第一次入库根据总消耗数扣除,一直扣除到最近的一次入库,象本例历史总消耗数为6250个,则采购第63次(63*100>25*250)就知足消耗,后187再根据入库时间计算呆滞,这种每次抓全部历史业务的报表基本上是没法跑出数据的,自己逻辑思路就很呆滞,哪里还能计算出库存的呆滞。若是使用批次,则只要首先查找出批次>0的再根据该批入库时间简单就能计算出账龄判断是否呆滞,固然,实现批次也有不少反作用。 get
讨论库存帐龄分析的目的与后续的分析方法,为下降库存提供实际的操做方法。
1. 库存帐龄与库存周转率
……提到库存帐龄,就不得不说到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在某特定的周期,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必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的供应链的总体效率的绩效指标之一,并且不少企业都把它做为总体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之一。而库存帐龄是在某时间节点,某种或者某类存货的库存时间的加权平均值。很明显,库存周转率越高,库存帐龄越低,可是两者又不是反比关系(比较简单的证实就是一样的平均库存,入库时间的不一样就会引发库存帐龄很大的差别),因此虽然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不能简单的把库存帐龄当作库存周转率的一个衍生指标来对待。
2. 库存帐龄分析的目的
……在库存帐龄分析中,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两点:
1、库存成本的控制。库存帐龄在ERP系统内,应该能够查询指定的时间点,各库存存货的库存帐龄状况,即从入库起在仓库中放置了多久。与应收帐款的帐龄同样,存货的库存帐龄越长,说明周转越慢,占压的资金也就越多。这也就是咱们你们日常所说的呆滞料。对于呆滞料,应该分析其产生的缘由,从计划的源头控制入手,才能最有效的下降无效的库存,达到下降库存总额的目的。呆滞料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不周转的物料和周转慢的物料,对于不周转的物料,显然除了上述工做外,还应该作相应的处理:好比代用或者变卖。
2、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同于应收帐款的坏帐计提,对于超龄的库存,也应该作好存货损失的准备,更真实的反映库存的实际价值。
3. 库存帐龄的计算
……手工计算库存帐龄是很困难的。在ERP系统中,库存帐龄的计算至关方便。若是要计算某一仓库或者所有存货的库存帐龄(虽然该数字可能没有实际的意义),那么公式以下:
库存帐龄=∑(批次入库金额/统计时点库存总额*批次入库时间)。
下面我举例一说明:
在2008年10月6日,存货A的库存为1000,系统自动搜索入库单,获得以下入库单:
入库单号 日期 数量
NO.025 10月5日 入库 200
NO.023 10月4日 入库 300
NO.022 10月3日 入库 300
NO.020 10月2日 入库 400
NO.015 10月1日 入库 100
系统默认先进先出的原则,从10月6日的入库单倒推满1000为止,也就是200(10月5日)+300(10月4日)+300(10月3日)+200(10月2日入库的400只取值200便可)=1000.
那么:库存帐龄=200*/1000*1+3000/100*2+300/1000*3+200/1000*4=0.2+0.6+0.9+0.8=2.5天
库存帐龄还有另一种报表方式,反映的是库存帐龄的集中度,举例二以下:
库存30天如下的金额: 1000
库存30天--90天的金额: 2000
库存 90天--180天的金额: 1500
库存 180天以上的金额: 500
4. 库存帐龄标准的设定
……经过上面的讨论,咱们已经知道了库存帐龄分析的目的,和库存帐龄的计算方法,可是,在现实的管理中,如何知道某种存货的库存时间长了呢?如何定义呆滞料,标准是什么呢?
我下面介绍一下我我的的想法:
一、按照财务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的期限设定。好比:财务规定超过180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2%;超过360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5%。那么结合库存帐龄集中度的表格,对超过180天以上的物料应该当即处理,上面例二中超过180天的500就应该按照比例计提了。对于90天以上的物料应该额外关注。
二、按照公司制定的存货周转率设定库存帐龄标准。举例以下:
存货周转率设定为1次/月,那么库存帐龄的平均值是0.5月,最大值不能超过1月。按照ABC分类,A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80%,B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15%,C类物料占存货总额的5%。显然,把全部的物料设置为一样的周转速率是不对的,对A类物料的额外关注,多定货,分批次,对于下降库存总额是最有效的。那么:假定,B类物料的为2个月,C类物料的帐龄为4个月,在这个条件下,只有A类物料的帐龄不大于0.625月时才能够知足要求:80%*0.625+15%*2.0+5%*4.0=1
三、 按照每种物料的经济批量设定。也就是说,物料的存储时间不该超过经济批量的平均消耗时间。这种计算方式忽略了安全库存对于库存帐龄的影响,可是很明显,只适用于在物料均匀比较消耗,标准方差很小的状况下。
四、参考采购提早期肯定,物料的存储时间不该超过采购的周期。显然,这种方法比第3种更容易得到参考值。
五、若是该物料有保质期,库存帐龄超过保质期就是报废了。那么结合ERP系统中的保质期和批次管理,该库存帐龄的危险期必然要小于保质期。
以上的各类方法要针对不一样类型的物料,选择使用。
5. ……后续的工做
……在物料管理工做中,库存帐龄分析的方法,是发现库存积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是发现问题很重要,更重要的如何解决问题。
因此,在发现物料积压的状况以后,必定要把发现的问题立项解决,完成一个PDCA的循环。当库存下降后,更容易发现库存的问题,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须要注意的是:
一、对于发现积压的物料,不能一律予以一样的关注,由于管理也须要成本的。发动机周转速度变慢,要比标准件积压更可怕。
二、在库存帐龄分析中,用金额表示比用数量表示,更直观,更有效。
三、对于标准帐龄的设定,也是须要不断修正的,由于提升库存的周转速度,下降无效库存为最终目的。
四、 库存帐龄分析是过后诸葛亮,是纠正方法,远不如事先控制也就是预防有效。在这点上,与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同样的。
在处理库龄时,须要注意的一个就是如何肯定库龄,就是每一个物料的出生日期,一种是按照先进先出法,这种方式须要明确的就是是按照记帐日期仍是系统维护日期,若是中间删除一笔记录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须要大量的数据计算,解决的方式能够经过结帐的方式来防止过多的前期删除致使从新计算,sap中就是采用的结帐后不准再作,对这种方式颇有用,第二个就是按照一个批次的方式,直接取一个批次的最小值做为库存的日期,这样能够每次产生入库时比对。
1\入库日期的确认问题. 采用入库单的日期,仍是采用物品首次入库的日期?
若是是入库单的日期,则若是发生仓库的调拨,退货,库存的盘盈.....等一系列入库业务时,物料入库日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当成库龄计算日期,而应该以该物料首次入库的日期来计算库龄.那么,首次入库日期如何来确认?
2\若是采用流水账的库存入库及出库控制方式下,能够肯定的每一个入库单都会对应一个或者多个出库单,任何一个出库单均可能从一个入库单或者多个入库单上出物品,并让系统严格控制和跟踪到相应的入库单,此时入库单上的数量能够表达为库存数量=入库数量-出库单已经出库的数量.那么库龄的计算方式能够这么理解为
∑有库存量的入库单(入库数量-已出库数量)*(查询截止日期-入库日期)/库存总量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