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WMS的系统改造(2)-敲定方案

既定改造方案

基于上一篇分析出的种种问题,咱们将库房人员的系统操做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货物驱动的操做,这类操做主要随着货物而前进,人员不看或者看软件的次数比较少,更可能是对货物的状态进行系统上的确认和进行下一步的业务数据准备。
第二类为任务驱动的操做,这类在库房目前特指质控的相关工做(这边的领域会有其它的定义),更可能是为了处理各类紧急状况、异常状况和纯系统操做,咱们将上面的各类状况抽象为一个个的任务,让质控人员来处理一个又一个的任务。html

货物驱动模式

货物驱动的工做场景中,定义人员进行尽可能少的系统操做,条件容许的状况下使用PDA代替电脑进行简单的操做,条件不容许或者必须使用电脑进行的操做,设计遵循如下几个原则工具

  • 菜单和角色绑定,再也不进行单独的权限设置
  • 菜单再也不按照功能模块进行拆分,而按照操做单元进行拆分,尽可能减小菜单数量
  • 全部货物操做由一个扫描框起(灵感来源于搜索引擎),系统自动识别所需操做
  • 强引导模式,将操做动线限定在比较固定的范围内
  • 减小列表的使用或原则上禁止使用列表
  • 将视觉焦点定义出来,并将重点区域进行极夸张的放大
  • 严格控制界面元素,将元素维持在尽可能少的数量内
  • 非重点区域,进行视觉上的略化
  • 全部操做界面必须支持全键盘操做,尽可能不使用鼠标
    上面不是全部的设计原则,仅包含特别重要的部分。搜索引擎

    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的工做场景中,约定了几个要点
  • 任务找人而不是人找任务
  • 为用户提供充分的决策辅助
  • 一个界面处理全部任务,无需切换设计

在这个前提下,咱们选用了给客服提供的一套工做平台,界面设计上相似于Slack。
咱们将全部任务虚拟成消息放在左边的channel(slack位置)的位置,中间用来推送不一样任务的处理界面,把各类内外部系统整合后放在最右边栏根据不一样的任务场景推送给用户,用做决策支持。
固然在里面还作了不少小的工具,好比地址、电话的自动识别的,订单的自动链接啊,多异常合并,不一样质控或者质控和外部人员的信息互通,目的都是为了加速质控人员的处理效率,下降错误。

上图为Slack图htm

基于上面的两个设计,咱们就志得意满的开始打造咱们的新版WMS系统了,可是到此还没完,中间出了一些变数,下篇咱们再继续讲。blog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