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大做业·倾物语(一)

文章来源:中国软工亚洲指挥中心(Steins;Gate)
共同做者:纪神,爵爷,老板,小男孩(按首字拼音排序)
责任编辑:爵爷框架

    本周六咱们进行了一整个下午的详尽讨论,围绕如下几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而且有了比较明晰的结论。性能

    一、APP的名字。这是最先被提出的问题,但也多是(不仅是一个笨手笨脚的大做业,对于全部的项目都是)最难的一个问题之一。这几乎不涉及技术问题,而是须要外对于总体产品和用户市场、内对于项目定位的一个精准的把控。测试

    因为条件的限制,咱们并不能在这一点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咱们认为基于咱们实际状况的最佳的名字应该可以同时反映信息收集 + (基于共同关注点的)社交这两点,在头脑风暴中,咱们想了不少正儿八经以及奇奇怪怪的名字。设计

  • 信息人大
  • 校园风
  • 三人行
  • 校园通
  • 圈里信息
  • 校园知事
  • ······

    最终咱们比较中意的是“校园知事”,它知足了咱们提出的两点基本要求,而且发音同“芝士”也让人多少有些亲切感(→_→ Fate第十职阶Eater)。暂定这个名字,只有有更好的想法再进行修改。排序

    二、 关于《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定下了基本的思路与设计以后咱们开始着手书面材料。第一步要作的就是《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在《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咱们将按照课件上的标准进行编写,而且对成员进行了分工,具体分工以下:接口

  • 第一部分:系统规格说明:小男孩。内容包括系统概貌、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运行要求、可能增长的要求、DFD、IPO
  • 第二部分:数据要求:纪神。内容包括DD、Hierarchy或Warnier Diaggram
  • 第三部分:用户系统描述:爵爷。内容包括初步用户手册:从用户的观点考虑系统,系统功能、性能 、使用与步骤
  • 第四部分:修正的开发计划:老板。 内容包括成本估计 ,资源使用计划 ,进度计划等。

    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上,若是按照业界正式工程的格式来作的话会很是繁冗,而且其中涉及的市场背景、政策背景、法律背景以及资金链等对于咱们目前来讲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咱们对于《可行性分析报告的规格》的格式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主要分为六个部分:资源

  • 1)背景了解以及基于问卷调查的需求分析;
  • 2)对市场现有的产品进行分析对比;
  • 3)咱们知足这个需求的思路想法;
  • 4)技术层面上实现咱们的思路想法;
  • 5)产品的测试和维护;
  • 6)产品的推广和运营。

    《可行性分析报告》将于《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后完成,届时将根据状况进行调整。预计最晚于下周末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和《可行性分析报告》这两份书面材料。开发

    三、关于微人大权限以及各院API接口。由于涉及人大身份(目前APP只覆盖人大范围)验证问题,咱们须要微人大的开发者权限,而且在信息收集这方面若是能直接拿到各个学院的新闻API岂不美哉[王司徒脸]。原型

    在微人大权限上,咱们在微人大上申请了开发者帐号,系统说7日以内会给回复,然而两个七日过去了······再等等,再催催好了,另外关于微人大的讨论中又催生出了一个问题:登陆模式。是直接采用微人大帐号登陆仍是新注册帐号登陆,再于APP中进行人大身份验证(就像进入APP后再进行邮箱验证同样)。通过讨论咱们认为,若是使用微人大帐号登陆虽然直接方便,可是给人一种官方死板的气息(不吹不黑),且不利于以后用户群体的扩展(怎么能占领清华北大呢);使用独立帐号注册 + 后期验证的方式虽然多了一步流程,可是让人感受不受束缚(这种感受很难描述),而且可让用户先体验一部分功能,并有利于以后对清华北大的占领工做。产品

    在各院新闻API获取这方面,咱们以尽量诚恳的语气向30多个学院发送了邮件,分析了双赢新性并询问是否能拿到新闻的接口,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学院给予回复(其实也难怪,人大黄页上找到的邮箱地址有好几个格式都是错的,还有几个要么没这个主机要么没这个用户)。咱们并不许备就以上的经从来分析办事效率问题,由于极可能是咱们的方法出了问题。目前看来用爬虫抓新闻是比较可行的选择,现阶段没法预料在爬虫部分将遇到的问题,咱们将于下周写一份爬虫的demo,并链接LeanCloud进行测试。

    四、作最小化原型的详细功能设计以及简略的UI。这两部分是结合在一块儿作的,在简要功能的讨论中画出了主要的UI。咱们不在这里贴出讨论过程当中的草图,以后咱们会用原型设计软件从新把图画一遍再发布。主要的界面就是新闻消息、 好友、发现(与本身关注点相同的人,了解本身最近的关注点或者查看本身的时间轴等等)以及更多(我的信息以及应用设置等)。虽然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可是咱们认为于”空想阶段“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不太合适,应该结合最小化原型设计出一个简略的功能框架,而后在作的过程当中踩坑。

    五、进度安排。在这点上咱们一样没法作出细致的估计,由于涉及公关处理、策略转型或团队配合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咱们只是作了一个大阶段的预期。

  • 四月份:初版开发与测试
  • 五月份:初版集中测试,第二版开发与测试
  • 六月份:第二版集中测试,产品推广

    整体来讲咱们目前的进度是能够接受的,在初版的开发过程当中必定会遇到很是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中有些将超出咱们的预期与能力(即所谓的”坑“),咱们会翔实地把这个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做为以后的一个宝贵的参考。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