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C++中的static关键字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做用。
1、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
一、静态全局变量
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咱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以下:
 1 #include<iostream>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4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5   
 6 void fn()  
 7 {  
 8     n++;  
 9     cout<<n<<endl;  
10 }  
11   
12 int main(void)  
13 {  
14     n = 20;  
15     cout<<n<<endl;  
16     fn();  
17     return 0;  
18 }  

 


  • 静态全局变量有如下特色:
代码区
全局数据区
堆区
栈区
[cpp]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成
[cpp]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程序照样正常运行。
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能够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如下好处:
       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其它文件中能够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
您能够将上述示例代码改成以下:
[cpp]  //File1  
  •   
  • using namespace std;  
  • void fn();  
  • staticint//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 intvoid{  
  •     cout<<n<<endl;  
  •     return 0;  
  •   
  •   
  • #include<iostream>  
  • usingnamespace  
  • externint  
  • void{  
  •     cout<<n<<endl;  
  • 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能够分别经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试着将
[cpp]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改成
[cpp]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再次编译运行程序,细心体会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的区别。
二、静态局部变量
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咱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以下:
[cpp]  #include<iostream>  
  • usingnamespace  
  • void  
  • intvoid{  
  •     fn();  
  •     return 0;  
  •   
  • void{  
  • staticint    cout<<n<<endl;  
  • }  
一般,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
  但有时候咱们须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一般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再也不属于函数自己了,再也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静态局部变量保存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保存在栈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调用,直到下次赋新值。
静态局部变量有如下特色:
    (1)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2)静态局部变量在程序执行到该对象的声明处时被首次初始化,即之后的函数调用再也不进行初始化;
    (3)静态局部变量通常在声明处初始化,若是没有显式初始化,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
    (4)它始终驻留在全局数据区,直到程序运行结束。但其做用域为局部做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语句块结束时,其做用域随之结束;
三、静态函数
  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一样,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静态函数的例子:
[cpp]  #include<iostream>  
  • usingnamespace  
  • staticvoid//声明静态函数  
  • intvoid{  
  •     return 0;  
  •   
  • void//定义静态函数{  
  • int    cout<<n<<endl;  
  • 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
[cpp]  #include<iostream>  
  • usingnamespace  
  • class{  
  • private    int a , b , c;  
  • staticint//声明静态数据成员public:  
  • intintint    void GetSum();  
  •   
  • int//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 intintint{  
  • this    this->b = b;  
  • this    sum += 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sum<<endl;  
  •   
  • intvoid{  
  •     M.GetSum();  
  •     N.GetSum();  
  •     return 0;  
  • 能够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如下特色:
  1. 静态数据成员没有进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间,所以不存在与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
  2. 能够实现信息隐藏。静态数据成员能够是private成员,而全局变量不能;
  与静态数据成员同样,咱们也能够建立一个静态成员函数,它为类的所有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类的具体对象服务。静态成员函数与静态数据成员同样,都是类的内部实现,属于类定义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员函数通常都隐含了一个this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的对象自己,由于普通成员函数老是具体的属于某个类的具体对象的。一般状况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数fn()其实是this->fn()。可是与普通函数相比,静态成员函数因为不是与任何的对象相联系,所以它不具备this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没法访问属于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没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它只能调用其他的静态成员函数。下面举个静态成员函数的例子。
[cpp]  #include<iostream>  
  • usingnamespace  
  • class{  
  • private    int a , b , c;  
  • staticint//声明静态数据成员public:  
  • intintint    static void GetSum();  //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   
  • int//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 intintint{  
  • this    this->b = b;  
  • this    sum += a+b+c;    //非静态成员函数能够访问静态数据成员  
  • void Myclass::GetSum()    //静态成员函数的实现  
  •     //cout<<a<<endl;    //错误代码,a是非静态数据成员  
  • "sum="}  
  • int main(void)  
  •     Myclass M(1 , 2 , 3);  
  •     Myclass N(4 , 5 , 6);  
  •     Myclass::GetSum();  
  • return}  
关于静态成员函数,能够总结为如下几点:
  • 出如今类体外的函数定义不能指定关键字static;
  • 静态成员之间能够相互访问,包括静态成员函数访问静态数据成员和访问静态成员函数;
  • 非静态成员函数能够任意地访问静态成员函数和静态数据成员;
  • 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和非静态数据成员;
  • 因为没有this指针的额外开销,所以静态成员函数与类的全局函数相比速度上会有少量的增加;
  • 调用静态成员函数,能够用成员访问操做符(.)和(->)为一个类的对象或指向类对象的指针调用静态成员函数,也能够直接使用以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函数名>(<参数表>)
调用类的静态成员函数。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