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产品的UI设计

上图:了解用户的态度和习惯—可用性测试
从总体色调上:
利用颜色的深浅控制用户的焦距
引导用户或是要告诉用户的重点部分用暖色调标出,尽可能避免利用颜色凸显过多的元素,这样反而会让用户无所适从。
从视觉习惯上:
以下图,是一个典型的是用户的视觉习惯的模板:
咱们会发现看第一张图的时候,咱们的视觉会先盯住model,而后迅速的移动到红色物品,而后迅速的离开整张图,而咱们真正想要让用户看到的东西却被忽略掉了;
而第二张图,咱们一样也是先注视着model,可是用户的视觉会跟随model的目光,最后停留着左边的实物上。ok,咱们的目的达到了。
惟一的区别是model的视线,第一幅是直视观众,第二幅则看向产品。
如下这张是视觉的热点图:
从用户行为习惯上:
关注图片,而非文字;
关注动画,而非图片;
关注人脸,而非全身;
关注简洁,而非复杂;(对于页面)
关注细腻,而非粗糙;(对于图标)
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网站设计师杰柯柏•尼尔森(Jakob Nielsen)发表了一项《眼球轨迹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提出,大多数状况下浏览者都不禁自主的以“F”形状的模式阅读网页,这种基本恒定的阅读习惯决定了网页呈现F形的关注热度。分为最热(红色)、较热(×××)、不热(蓝色)和基本不关注(灰色)4种。
“F理论”能给我带来,就像个人博客,你会看到把“我的介绍栏目”放在页面的右侧,由于我想让用户们看到的是个人blog。而作论坛或是SNS,咱们则要把“分类栏”放到左侧或是最顶端,由于咱们想让用户看到的是这个网站能知足你什么样的需求。
因此时刻让用户“用的舒服一点”、“玩的爽一点”都是咱们所要时刻关注的。
咱们能够从其中一方面,来设计咱们的产品,好比广告位的排版、好比改变用户行为等,引导用户操做,提高页面友好度等。以上都是很重要的参照。
用以上方法,改制用户的“审美疲劳”,增长用户的关注点和吸引度是很是关键的。
有什么好的想法,请留言吧。欢迎你们讨论。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