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经典MVC模式被提出。html
在当时,人们一直试图将纯粹描述思惟中的对象与跟计算机环境打交道的代码隔离开来,而Trygve Reenskaug在跟一些人的讨论中,逐渐剥离出一系列的概念,最初是Thing、Model、View、Editor。后来通过讨论定为Model、View和Controller。做者自言“最难搞的就是给这些架构组件起名字”。git
由于当时的软件环境跟如今有很大不一样,因此经典MVC中的概念很难被如今的工程师理解。好比经典MVC中说:“view永远不该该知道用户输入,好比鼠标操做和按键。”对一个现代的软件工程师来讲,这听上去至关难以想象:难道监听事件不须要相似这样的代码吗?程序员
view.onclick = ......
可是想一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咱们并无操做系统和消息循环,甚至鼠标的光标都须要咱们的UI系统来自行绘制,因此咱们面对的应该是相似下面的局面:github
mouse.onclick = ...... mouse.onmove = ......
当鼠标点击事件发生后,咱们须要经过view的信息将点击事件派发到正确的view来处理。假如咱们面对的是鼠标、键盘驱动这样的底层环境,咱们就须要必定的机制和系统来统一处理用户输入而且分配给正确的view或者model来处理。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经典MVC中称"controller是用户和系统之间的连接"。web
由于如今的多数环境和UI系统设计思路已经跟1979年彻底不一样,因此现代一些喜爱生搬硬套的"MVC"实现者经常会认为controller的输入来自view,以致于画出model、view、controller之间很奇葩的依赖关系:canvas
咱们来看看Trygve Reenskaug本身画的图(这恶趣味的骷髅啊……):windows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MVC的论文中,还提到了"editor"这个概念。由于没有出如今标题中,因此editor声名不著。MVC论文中推荐controller想要根据输入修改view时,从view中获取一个叫作editor的临时对象,它也是一种特殊的controller,它会完成对view和view相关的model的修改操做。架构
MVC是一种很是有价值的架构思路,然而时代在变迁,随着以windows系为表明的WIMP(window、icon、menu、pointer)风格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人们发现,view和controller某些部件之间的局部性实际上强于controller内部的局部性。因而一种叫作控件(control)的预制组件开始出现了。mvc
控件自己带有必定的交互功能,从MVC的视角来看,它既包含view,又包含controller,而且它经过"属性",来把用户输入暴露给model。app
controller的输入分配功能,则被操做系统提供的各类机制取代:
因此时至今日,MVC,尤为是其中controller的功能已经意义不大,如果在控件系统中,再令全部用户输入流经一个controller则可谓不三不四、本末倒置。MVVM的提出者,微软架构师John Gossman曾言:“我倾向于认为它(指controller)只是隐藏到后台了,它仍然存在,可是咱们不须要像是1979年那样考虑那么多事情了”
1996年,Taligent公司的CTO,Mike Potel在一篇论文中提出Model-View-Presenter的概念。
在这个时期,主流的view的概念跟经典MVC中的那个“永远不该该知道用户输入”的view有了很大的差异,它一般指本文中所述的控件,此时在Mike眼中,输入已是由view得到的了:
Model-View-Presenter是在MVC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Controller中的一些概念而成的:
对,因此,不论你按照Mike仍是Trygve的理解方式,MVP和MVC的依赖关系图应该是一!模!一!样!的!由于Mike的论文里说了“we refer to this kind(指应用程序全局且使用interactor, command以及selection概念的) of controller as a presenter”。presenter它就是一种controller啊!
把依赖关系画成这样也是醉了啊!无论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啊!
随着20世纪初web的崛起,HTML跟JS这样标记语言+程序语言的组合模式开始变得使人注目。逐渐推出的Flex、Sliverlight、QT、WPF、JSF、Cocoa等UI系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标记语言来描述界面。
在这样的架构中,view(或者说叫控件,不可是从依赖关系上跟程序的其余部件解耦,并且从语言上跟其它部分隔离开来。
标记语言的好处是,它能够由非专业的程序员产生,经过工具或者通过简单培训,一些设计师能够直接产生用标记语言描述的UI。想要突破这个限制使得view跟其它部分异常耦合可能性也更低。
然而这样的系统架构中,MVC和MVP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用了。微软架构师John Gossman在WPF的XAML模式推出的同时,提出了MVVM的概念。
WPF得MVVM正式说明了它的view的概念跟MVC中的view的概念的区别。这里简单画了一下:
在MVVM模式中,数据绑定是最重要的概念,在MVC和MVP中的view和model的互相通信,被以双向绑定的方式替代,这进一步把逻辑代码变成了声明模式。
从经典MVC到MVVM,UI架构通过数次重大变迁,一些概念也在不断变化,架构和底层环境互相影响、适配,我认为时至今日,经典MVC已经再也不是UI架构的正常选项。
更糟糕的是,今天无数通过演绎的MVC实现(如backbone)和科普文,要么是本来做者概念已经很混乱,掺杂私货,要么为了适配现代的标记语言和控件模式,本身修改了经典MVC中的一些概念和耦合关系。实际上今天MVC已经无法做为一种交流的标准词汇了。
写此文,但愿你们能了解些历史上的发展历程,莫被不严谨的文章误导。其实本文的至关多观点也是通过演绎的,因此我附上全部原始文献连接,但愿你们看了之后能有本身的判断:)也欢迎你们据此指出我理解的错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