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决定把这九年的编程经验传授给你。

前语:不要为了读文章而读文章,必定要带着问题来读文章,勤思考。javascript

img

做者:刘超 来源:http://1t.click/y8P前端

时间一晃而过,大学毕业转眼间已经工做 9 年了,总结一下本身这些年来的感觉。java

与程序打交道的人生,是简单的人生

一次作规划局的项目,规划局的职员非常钦佩地说:“大家真了不得,在电脑上敲敲键盘就能作出软件来。”编程

规划局领导说:“跟电脑打交道是最简单的,难的是跟人打交道。”小程序

领导的话颇有深意,一语道破了本质,作程序的人,是比较简单的。微信小程序

不懂什么叫编程

大学本科,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信看这篇博客的人多半也是学这个专业的 ^_*),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设计模式

最初学习C语言,对于编程没有任何概念,我清楚地记得,一次在课堂上问老师:“计算机输入法,可视化操做界面已经很完善了,为何要用C语言中 Print() 函数输出一段字符呢?并且咱们学习使用Console控制台的黑白屏输入输出,也不像是平时使用的软件啊?”微信

老师听后也是一脸的懵逼,说:“你好好学,慢慢就明白了。”闭包

你不懂的,老师也无法回答你,只有靠本身慢慢地摸索,慢慢去领悟。架构

Java仍是C#,平台选择的爱恨情仇

​初学Java,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个最具备实用意义的编程语言(能够作网站,作软件,虽然C语言、C++也能够开发应用软件,但毕竟使用的人较少,对于初学者,找到一个合适的教程都困难)。当时的学习,基本是自学,上网下载视频教程,一集一集地看,不懂的概念上网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资料,什么JSP标签、Servlet、JDBC,到Struts MVC、Hibernate、Spring、设计模式,半年时间,算是初步入门,尽管对知识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仍是成功用Java作了毕业设计,作过几个小程序。

​工做以后,开始使用C#,算是与.NET平台结缘,一行一行地敲代码,一个接一个地作项目,一版又一版地升级软件,一晃9年了。从最初的ASP.NET WebForm、ADO.NET,到ASP.NET MVC、WebAPI、EntityFramework、面向服务架构的WCF,以及最新的跨平台.NET Core,微软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编程最大的便利性。

​ 仅从开发语言自己角度讲,C#并不比Java差,而且不少细微的地方,C#比Java作的要好,好比,C#中的get,set属性访问,要比Java的字段访问方便不少,相同逻辑代码运行效率方面,C#的MSIL比Java的字节码容许效率还要稍微高一些,可是无奈,.NET平台发展始终不及Java平台。诚然,平台的发展不能仅从开发语言自己考虑,平台运行环境,平台参与人员总体水平,使用成本等,更是起着决定性做用,.NET平台在互联网大潮中,逐渐被边缘化,免费的Java平台,被开源社区拥抱,成为互联网项目开发平台的中流砥柱。微软彷佛意识到问题所在,逐步加入开源队伍,并提供了跨平台方案.Net Core,但并无明显转机,.NET平台开发人员心中难免有一丝悲观情绪,.Net平台开发人员彷佛比Java开发人员始终矮一头的感受。

前端编程,JavaScript从无知到觉醒

作Web开发,离不开HTML、CSS、JavaScript,尽管平常工做之后台开发为主,但接触得多了,慢慢地理解深刻,从只会使用JS写函数,发展到使用JS面向对象的功能,理解了JS中闭包的概念(好烧脑,用离散数学中的概念来表示函数集合,让没学过集合概念的同窗情何以堪)。明白了JS的面向对象编程,经过JS自定义前端控件,数据与逻辑代码分离,达到优雅地实现前端逻辑。学习的过程是曲折的,有时候一个概念始终理解不了,但一旦明白过来,会有一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受。起初一直不明白,为何JQuery中的“$”这么牛,一个“$”符号能操做一切,读过JQuery源码以后才明白,这个“$”原来是jQuery在Window中定义的的一个变量,同时也是jQuery这个函数的别名,每次调用$(…)时,其实间接地建立了一个JQuery的示例。固然,这种操做得益于JS是一种动态语言,能够给对象任意添加属性和方法(相比较Java和C#是不能这样操做的)。

img

技术之路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

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每每是刚学会一个新技术,另外一个更新的技术又变得火热,彷佛新技术的产生,也在遵循一个摩尔定律。追赶技术的脚步,就如同夸父追日通常,你一直在追赶,但它一直在你前面。好在,每个新技术,新架构的产生,都是在为更简单、更高效的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新的技术,虽然增长了学习的负担,可是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现实的问题,是效率的提高。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是值得的。一般来讲,没有谁天生就会作什么,只要肯学习,别人能作到的,你也能作到。

React火热的时候,学习React,了解了这种基于模板的开发方式,见识了这种相似于MVC,实现数据与业务逻辑分离的编程方式在JS中的实际应用,对于这种仅须要一个render()函数的超简洁的框架赞叹不已。

Facebook搞出了React,国人也不示弱,因而诞生了Vue,相对来讲更简洁,使用更方便。

React发展出了React Native,圈子里更是为之振奋,为火热的移动端开发又添了一把柴,让移动端开发,在Android和IOS原生开发以外,又多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我用3天时间,学会了开发微信小程序,完成了原有Web功能向小程序的移植。

Node.JS火热的时候,我用了一周的业余时间,学习NodeJS编程,配合MongoDB,搭建了简单的日志系统。

提及来有点吹牛的意思,但倒是事实。

一方面,不论是React、微信小程序、Node.JS,本质上都是JavaScript、Html、CSS的组合使用,类似度很高,只是各自有各自特色的规范特点而已,学习难度是逐渐下降的。

另外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人也有感觉,当工做经验、认知水平达到必定积累以后,学习实际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总结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说:“感受本身越学习,越感受到不懂的方面更多了”。

我笑笑,表示赞成他的观点,这是一个叫作“知识边界”的问题,每一个人的知识,就如同是一个圆,圆内是你已经了解的知识,圆以外就是还不懂的知识,一我的掌握的知识越多,这个圆也就越大,而圆越大,圆周所接触的那些未知领域也就越多。若是一我的说本身没有什么不懂的,那只能说明他知识面过小。如此,当咱们意识到本身有不少不懂的东西的时候,也不用焦虑,由于咱们的知识在扩展,保持一颗开放,学习的心,这是人生路上所必须的。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