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数学学院 18 级本科生对每周一题的评价

18级  丁思成并发

        若是说读白皮书是在公园里毫无遗漏地仔细游览的话,那么作每周一题就是在花园里随意停留选取片断观赏。每周一题并不见得会很难,可是都挺有意思的。其中大多数是针对某些问题推广,我最喜欢的,也能够说是最有表明性的是16级高代下的第9题。在课内已讨论过在复数域上有n个特征值的线性变换的所有不变子空间,而那道思考题则是讨论通常域上线性变换的所有不变子空间(一下推广到底了)。这个问题让我对线性空间的几何结构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一些是单独的比较有趣的问题,如咱们这届的最后一题,这是一个与凸多面体锥有关的问题,在低维状况下能给人丰富的几何想象空间(甚至让人以为很显然),而这个问题就是将低维状况下直观的几何关系推广到了高维。但试着证实便会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丧心病狂,反正我是没作出来。
        总的来讲,每周一题有不少地方能给人启发,并且经过作每周一题我更深入地认识到有些很直观的东西处理起来很棘手,而有些看上去一坨的东西却很容易处理(如18级高代上的11),这就是每周一题有趣的地方。你总能够经过作每周一题去开拓思路,固然,有时候是熟悉已有的方法。作每周一题除了能收获思考的极致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指不定哪天你学会的方法就用到了呢?
        另外,提交每周一题也是每周一题活动的必要一环及乐趣。高中从我搞竞赛的同窗那儿学到了“磨光”这俩字儿,我很喜欢,这也是我提交每周一题前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作每周一题就是在草稿本上开画,先看看特殊情形找找感受,有时候灵感来了,就想到了通常情形的作法了,顺手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先检查下是否有错,而后再从新整理思路,调整一下解答的叙述,而后在找干净的一页写工整点儿誊上去。我相信个人证实过程的“可读性”必定是提交者里最高的,至少在大一下学期是这样。磨光应该是提升写证实能力的比较实在且不难作到的方法之一了。
        提交每周一题还能够得到和谢老师互动的机会(笑),秋季第一次作每周一题的时候一会儿写到了凌晨,因而犯了不少莫名其妙地错误==。以后谢老师批改完后,把错误细细指出,还告诉了我其中一个问题更直接简单的作法,最后让我回去重作。通过这样一个来回,对问题的掌握就牢固了很多。作春季第一道每周一题的时候我也在某个地方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然后期中考某题的一个细节也与这道思考题同样,因而期中考时我就没有再犯那个错误(虽然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致使证实有疏漏)。因此交上去批改再订正也会有很大收获。
        还值得一提的是,春季咱们在课群里提交每周一题解答。这样能直接看到其余同窗的解答,能借鉴别人的思路,这比单独一我的想效果好不少。不一样的作法每每能够串联更多的知识点和思想。
        也作了一年的每周一题了,回头看曾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它们也逐渐变得显然了,心想本身的思考应用能力的确获得了很大提高。感谢陪伴咱们一年的谢老师与每周一题。框架


18级  叶雨阳工具

        对我而言,每次每周一题都像是一次很艰巨的挑战。
        还记得大一上时我发现咱们这届没有每周一题后,就翻找谢老师的博客里前几届布置的每周一题,当时虽然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我仍是深深感觉到了每周一题的难度。当时我以为作白皮已然较为费劲,而每周一题中不少题目较白皮书上的大部分题目更为复杂。难,这是我对每周一题的第一个印象。
        在学期近半的时候,谢老师忽然宣布从新恢复每周一题的传统,这不由让我感到十分兴奋。当时的我由于时间比较空余,因而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翻开每周一题,不过有时候每周一题会用到老师上课还没上到的知识,因而我就会等到老师上完那部分的内容再来作那些每周一题。整体来讲,大概每两三周就会上交一次每周一题,而谢老师则会对每周一题进行详细的批改,细到每一处常人不易发现的笔误他都会把它们圈出。而对一些不太好的证实方法他会指出如何改进,在谢老师的批改后从新思考这道题,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我以为收益匪浅。
        在个人心目中,一直把作出每周一题看成是现阶段高代学习合格的标准,所以对每道作不出来的题目,我都会反复思考。在每次每周一题作不出时,我都会去翻翻白皮,看看是否是有哪些方法我还没掌握,有哪些结论我还没注意,在思考每周一题的时候,我等因而对每周一题所属的内容作了一次复习。的确,有不少每周一题是白皮书上的题目的改编或是增强。以作出每周一题为目的来读白皮,确实对白皮上的一些结论有了新的体会,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对高代的内容理解变得更为深入了。而除此以外,每周一题还有许多有趣的题目,它们可能和白皮书上的题目风格大相径庭,可能有很强的几何背景(好比大一下的白皮最后一题),它们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在每次费劲周折作出每周一题后,也给人一种成就满满的感受,这是日常作练习时未曾拥有的。
        到了下学期,谢老师的每周一题开始在网上提交,这也给了咱们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机会。有时我在作不出题目时会“偷偷”溜到网上班群的论坛中看看有多少同窗提交了解答,每当我发现有这么多的同窗都作出了题目以后,我就会灰溜溜地关上论坛,逼着本身再想一想。也很奇怪,有一些每周一题就是在这种内心暗示下作出的。在提交每周一题时,看看其余同窗的解答,也是颇有收获的。虽然有时你们的作法千篇一概,但大多数时候你都能发现一些别出心裁的作法。在平时,你们对于高代题目的交流也颇有限,而每周一题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无形中提供你们交流高代的话题,在各类思路中你也能深深感觉到高代一题多解的魅力。
        对我而言,每周一题还有一个很是重要的意义——克服作题时的“惰性”。由于在平时作不出题目旁边都会有“hint”或是解答,我经常在很长时间作不出时就翻来看看,有时真的一不当心就看到了。在看到这些解答后我常常会想,其实这题目思路仍是比较天然的,再想一想没准就想到了,这时我就会懊悔本身没有思考充分。每周一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它不会公布官方的答案(除了大一下的最后一题),作题的时间也比较宽裕,所以我就有时间逼着本身充分的思考,这也逐步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我实在是比较笨,也比较懒,不像一些大佬在提早预习过每周一题涉及的内容后迅速给出每周一题的解答,我老是会花很长时间来反复思考,有空的时候就会花几分钟来想一想,有时一周思考不出(对,我就是这么笨),我也不会来看同窗的解答,而是选择再想几周。这就让我明白有些题目我确实是思路不对,有些题目确实是我技巧不够。好比大一下的一道断定矩阵正定的题目,我大概明白应该是要构造内积来证实,但在久久思考后仍没有想到合适的方法,这时再反过去看同窗们的解答,就会更能明白本身是哪一个地方没想明白。有不少每周一题,尤为是大一下的一些具备技巧性的题目,虽然没有作出,但我仍以为受益良多。
        总之,对我而言,每周一题一直是催促我学习高代的动力。虽然坚持提交每周一题的人仍是没能达到谢老师的期待(有多是有一些大佬以为作出来以后不须要给老师批改),但我以为认真对待每道每周一题并提交仍是十分有必要的。学习


18级  张思哲设计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陪伴了咱们一学年高等代数学习的宝贵材料。每一个周末思考题的公布老是给人以期待,不过演算许久而不得其解的经历,也不时地带来些“苦涩”。
从比较纯朴的意义上看,用本身新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去挑战一道难题并攻克它,应是属于喜好数学的孩子的一种简单的快乐。记得刚入学不久,我和室友因弄错班委开会时间而提早半小时到达1403,因而咱们利用这半小时以及教室的黑板,计算了17级高代I的一道行列式题目;第一学期结束的那天,我决定以三教刷夜的初次体验来庆祝寒假的到来,可是打开18级每周一题连作四道皆以失败了结,为那个夜晚着实增添了许多懊丧。
        固然每周一题的做用并不是充当消磨时间的工具或是某类数学游戏,它在对于高代学习的帮助是重要的,多方面的。在基础的层面上,推演这些颇具难度的思考题的过程迫使本身在应用中,对新学的概念、定理有十分明确的认识,避免错用而推导出一些糟糕的结果。在作每周一题的过程当中,也经常能够积累一些十分有用的技巧与结论,或者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回想起过去的技巧、结论,这些对于总体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大的帮助。即使最终没能解出思考题而感到“苦涩”,其中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此外,因为这些思考题每每有多解或多种证法,于是也具备很高的探讨价值,在与同窗的讨论中每每能够得到新的思考方式;而例如这学期的每周一题的第七题与第十二题都要求用新学的方法去证实,也是对思路的拓宽。
        这学期每周一题的提交形式定为拍照上传至课群,一方面更能集思广益,了解到同窗的各类证法,同时也使得我每次按下“上传”键的时候总有几分紧张感,毕竟解答可能接受朋辈的检查,固然这也倒逼本身的证实写得尽可能严谨,用语尽可能准确,这对于严密思惟也是很有裨益的。可是因为本身在某一门通识课平时任务积压过多,临近期末作每周一题逐渐陷入”闭门造车“以致于”浅尝辄止“,这也致使我深感第九章的掌握程度明显不如以前的内容,毕竟《内积空间》这一章节的结论繁多,经历这些难题的锤炼才能应用得更为自如。
        在作每周一题的过程当中,谢老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关心。课群上,提交每周一题的解答后谢老师总会一一给予及时的反馈。看到本身的解答得到谢老师回复“正确”,能够说是“本周快乐时刻”,而证实有问题的时候,谢老师也会准确地指出并给予改正的指导。此外,在学期初的时候我疏于思考每周一题,谢老师还直接提醒我去作并提交,这对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未曾收到这样督促的我来讲有“醍醐灌顶“之感,刺激了我在学期中努力思考这些题目。
        最后,祝愿每周一题的活动在未来能够为更多数院的学生带来简单的快乐,带来更大的帮助!视频


18级  谢永乐游戏

        大一第一学期刚开始作每周一题的时候,实际上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本身的天赋和基础通常,且总以为这种思考题是给那些大神作的。可是真的当我绞尽脑汁想出一个解答,而且把它完整地写下来交上去的时候,那小小的成就感又会让我开始期待下周的每周一题,渐渐的作每周一题就成了每周周末的习惯。
        作每周一题的体验有点儿不一样于平时作参考书上的习题,平时作题要是一时半会没思路我基本上就去看解答了,而每周一题毕竟一周就一道题,一会儿想不出来就放弃总以为有点小小的不甘心,因此经常是一道题想了好几天。在思考难题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而且每每对于最后解决问题所涉及的关键步骤印象深入。除了较难的题以外,每周一题中也有难度适中可是却比较典型,或者有着深入背景的题,因此在作的过程当中也能积累不少小结论,小方法,从而扩充本身的解题“技能包”。
        另外,每周一题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同窗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谢老师的高代课群上能够看到别的同窗发出来的解答,还能看到谢老师对于解答的反馈,这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有时候碰到作不出来的题,我也会和几位常常作每周一题的同窗交流,好比陈宇杰同窗,他的思惟很跳跃,总能给我不少启发。由于共同探讨一道每周一题,我也结识了很多新的小伙伴,好比王捷翔同窗,他常常可以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做出推广,这是我以前所没有的习惯,和他们的交流使我受益不浅。
        提交每周一题的解答同时也是一个锻炼本身书写过程的机会。我提交的解答常常是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却仍然不清不楚,每次看到其余同窗寥寥数语就把问题解决了总以为自惭形秽。在每周一题中有时碰到字母不少,或者须要进行复杂的操做的题,如何把本身的想法用简明易懂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是一项技术活。有时候解答写到一半发现写不下去或有点讲不清楚了,但想到这是要拍照上传让同窗们都看到的解答,因而只好从新来过,不能含混过关。点滴的进步因而在这样反复的过程当中慢慢积累了起来。
        总之谢老师的每周一题给我大一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也很是感谢谢帅一年以来的关心和教导。本来对于大学老师我总以为颇有疏离感,但谢帅却给我亦师亦友的感受:他会亲切地称呼我“本家老弟”,也会在我复习到自闭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衷心祝愿谢帅的每周一题可以作得愈来愈好!资源


18级  李哲蔚get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他教学的一大特点。他每周都会在博客上上传一个问题来供有兴趣的同窗思考。这些问题有考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有考察同窗计算能力的,有总结一些经常使用技巧的,也有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不要把每周一题看成一个负担或任务,由于作每周一题的过程自己就是对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总结,就算最终没有成功解决,不断地思考与尝试也必然能加深你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今年谢老师开通了在线课程,每周一题解答的提交也由原先写在纸上在课上交给老师变为上传到课群上。这样作的好处在于能够见到别的同窗对这道题目的解答,从而开拓本身的思路,并发现本身对哪方面的知识还掌握得不到位,进行查漏补缺。谢老师也会每隔一段时间来批改每周一题的解答,指出同窗们的一些问题,帮助你们进步。
        每周一题须要反复思考,在学习的不一样阶段可能会对同一道问题有不一样的理解。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对这个题目没什么感受,但过了几周,随着学习的深刻,对一些知识点理解地更透彻,可能就会产生出一些想法。即便作出了这道题目,也应该多想一想能不能一题多解,能不能对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一些拓展……数学学习须要有本身独特的看法,而每周一题正好给同窗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来供你们深刻思考。
        每周一题解答要写下来。有时你看了一下题目以为本身会作了,但实际上证实多是存在着漏洞的,而写着写着每每本身就会发觉思路中不严谨的地方。不肯定证实是否存在问题也能够经过课程平台和谢老师及其余同窗交流。千万不要害怕错误,只有错误才能使本身提升。
        我认可,作每周一题是一件痛苦的事,有时一道题不管怎么也想不出来,看了课群中其余同窗的解答才发现本身是多么地菜。但有时候也会对一道题有不同凡响的想法,甚至能够一题多解,这时又很是有成就感。总之,每周一题须要坚持,若是惧怕思考,那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进步。(虽然我也只作了大概三分之二,但作得越多,确定收获更大!)
        最后,仍是要感谢谢老师在家庭教学的百忙之余还能为咱们提供如此宝贵的每周一题资源,将同窗们的高代基础打得更为牢固,为之后更深更难的专业课学习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博客


18级  封清

        几乎每周谢老师都会根据近一段时间的教学进度,在博客上发布每周一题。每周一题能够说是对咱们高等代数课程的一个拓展和拔高,这些思考题很是灵活,大多具备至关的难度与技巧性,有些甚至是在研究相关问题过程当中很是重要、很是有用的方法或结论。每周一题锻炼了我钻研难题的能力,有几回面对比较困难的每周一题我甚至花了几天的时间反复地思考才最终作出,得到满满成就感的同时也对一些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还会常常与同窗讨论每周一题,在第二个学期也经常在高等代数线上课群上看其余同窗对每周一题解法,这些则让我了解其余同窗对这些问题不一样的思考,一样使一件很是有趣的事。固然我也必须认可的是,在大一整个高等代数学习过程当中,我其实并无充分利用好每周一题,不少时候我仅仅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而并无真正梳理思路写出解答并提交,到课群看其余同窗解答的习惯也没有坚持下去。若是我可以更好地利用每周一题,我应该会对高等代数的知识和方法有更好的掌握。
        很是有幸能在大一听到谢老师的高等代数课程。整体来讲,我以为我在大一接触到的两门贯穿整年的专业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各有很是鲜明的特色。楼老师的数学分析经常带咱们跳出现有的框架,从一个更高、更抽象的角度看一个问题的本质,不少时候甚至有一点天马行空的感受;而与此相对,谢老师的高等代数则是一个自下而上逐步搭建起整个体系的严密过程,各各章节之间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在高代课堂上,谢老师总会说明接下来的一章或几章所要解决的整体问题是什么,定理和命题也会讲清各自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仅仅叙述证实过程。听谢老师的高等代数课,毫不仅仅是学习高等代数的知识与方法,更是体会数学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一年下来,高等代数课很好地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使我更有热情地投入到以后更加困难的专业课学习中。


18级  吴洲同 

        每周一题之于我,不只是课内知识的补充与延续,也是整个高等代数体系构建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一学期第一次作每周一题的时候,我还饶有兴趣(毕竟作出来了,第一题通常比较简单),后来便逐渐遇到困难,当时本身比较内敛,题目想不出也没有及时和老师同窗交流,一两周过去难免有些泄气,对每周一题热情也下降了,直到期末考前才又从新“泛作”,虽然也作出来很多题目,但仍感受有些“浪费”了这些好题,没有可以促发本身进一步思考,一些题目的思考过程也有很严重的问题。第二学期开始后,我基本上每周都能认真思考每周一题,除了作题自己还深刻挖掘一些思惟上的东西:谢帅出这个题是考察什么能力?这题是否是某个知识点的拓展?这些问题都想事后才有一种“尽兴”的感受。
        对于我而言,每周一题的题目是偏难的,因此也颇有趣。一些题目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每每藏着“陷阱”,或者是本身“想少了”,暴露出一些思惟方式的漏洞;有些题看上去毫无思路,这时候就要求本身深刻理解课本概念以及其中的联系,再细读白皮书掌握其中的技巧,如此才能攻克。除了作题,更要本身能去“找要点”,“找联系”,最好是本身可以推广,或者不知足于一种方法。高代II的每周一题和课本、白皮书的联系更强,好比2019S05题就是有关类似初等变换的补充,难度固然不大,但不可谓不重要。
        此外,每周一题提供的“动手”机会对我而言也弥足珍贵。高代II前面的每周一题我作的很“顺利”,原本十分满意,不料谢老师第一轮批改事后,前四题我竟然错了两题,其中一些错误可谓naïve,当时本身真是“冷汗涔涔”,算是好好地体会了什么叫作“不要随便写易证和显然”。借此机会,我改正了一些本身长期以来的思惟习惯的毛病(好比二阶矩阵特征值知足一个判别式大于零的一元二次方程,它的特征值不必定就是这个方程的两个相异的根)以及书写的不规范/啰嗦,对一些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后的每周一题就没再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对考试也有必定的帮助。
        每周一题提供的交流机会也十分重要,高代II的每周一题是经过拍照发在YOOC课群上的,能够看到众大佬不一样的解答,品味其思路,还能够学习他们的写法(特别是丁思成大佬的简明过程),改善本身的书写习惯;另外,和谢老师交流的大门固然是敞开的,2019S07这题就听过谢老师的提示后才作出来的,当时还抢了一次“第一”,也有些喜悦,不过在多和老师交流这方面本身仍然作的不够好。后来,除了每周一题,我还好好阅读了老师的博客以及其中提到的一些教学论文,坚持大半学期下来,明显感受到思路清晰了,逻辑体系也完善了很多。
        这里也要再次感谢谢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付出,没有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题与批改,这学期高代I的每周一题甚至可能不会存在(老师太忙了嘛),本身也不会有那么多收获以及肉眼可见的进步。这里顺便再安利一波谢老师的线下习题课,哪怕就是讲白皮书上的题目,有时也能get到老师不同的看法与思惟方式。
        有人说,学数学的意义是由于真理它就在那里;一样的,每周一题它就在那里,何不为其点缀思考的结晶呢?


18级  周烁星

        谢老师的每周一题陪伴咱们走过了大一一年。每周一题让我对高等代数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也让我掌握了更多的高等代数解题技巧。
        作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是我大一比较难忘的回忆之一。谢老师的每周一题设计巧妙,一些题目虽然比较简单,但也具备很强的技巧性。还有很多题目是比较有难度的,可能得想一两天甚至三天左右才能成功作出来。但也每每是这些比较难的题目,作出来时才让人更有成就感,对学习高代的热情和信心每每也有所增加。
        其实不只仅是当年的每周一题,在谢老师的博客上还有许多很是好的题目,主要是往年的每周一题以及期中和期末的考试题。平时若是有多出来的学习时间,打开谢老师的博客作一些往年的题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就是在期末的考试周,非专业课考完后,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迎来专业课的考试,并且高代考试每每是在最后,在这段时间里若是已经复习完课本和白皮书,就能够作一下谢老师博客上往年的每周一题和期中期末题,对考试也有不小的帮助。题目不少,质量也很是好。用好课本和白皮书以及谢老师博客上丰富的资源,学好高代绝对没有什么问题。
        谢老师坚持每周在博客和课群发布每周一题,并坚持批改同窗们提交的答案,这实际上是不小的工做量。感谢谢老师的辛苦付出,才让咱们有了每周一题这么一个促进你们开拓思惟,不断向上进步的平台。


17级转专业  陈柯屿

        我是转专业学生,大二经过初选免听参与的高等代数课程。由于大一学过谢老师的在线课程并按时提交了做业,整个大二就不用去教室上课,不用看视频学习,也不用写做业,每周一题就瓜熟蒂落地成为了我了解课堂进度和进一步学习高等代数的重要工具。
        由于高代I相对比较简单,了解课堂进度对我来讲相对不那么重要。这个学期的每周一题对个人最主要的帮助是让我在学习大二的专业课之余,温习高代I中的种种技巧(必定程度上减小考试的复习压力)。整个高代I的每周一题难度相对往年来讲难度并不大,但也有让人印象深入的题目,好比第二题。这个题其实是白皮书后面一道例题的小字中提到的“另外一种作法”。提示中要求用Vander Monde行列式来作,但我思考了一周也没想出怎么处理。后来在线下习题课去找谢老师要了个“进一步”提示,才把这个题目作出来。这个方法由此给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到了高代II,因为知识比高代I难了很多,我经常须要按着每周一题的进度从新阅读教材和白皮书。高代II的题目作起来也比高代I困难了很多。第七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五题我都很难找到思路。后来第七题在谢老师的指导下看了他的教学论文,成功作出了这个题。第十一题和第十五题对我来讲实在困难,后来也只能学习其余同窗和谢老师的解答,不过这个学习过程也让我受益不浅。
        谢老师对咱们同窗作每周一题的状况是特别关注的,他会认真阅读每个同窗上传的解答并指出问题或提出能够改进的地方。好比高代II的第四题,我化简问题事后仍然写了好长一段才给出证实,但谢老师指出在化简结束后直接引用白皮书的结论便可。这能看出我白皮书读得并不太细,也告诉咱们认真阅读白皮书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最后,很感谢谢老师的每周一题给咱们这些不用上课也不用提交做业的同窗提供了一个平时摸一摸高等代数的“理由”。我相信之后像咱们这样的同窗会愈来愈多,但愿每周一题能够对他们的学习成长继续提供帮助!


17级转专业  刘天航

        作高代每周一题是有意思的。固然这并非在说它很简单,相反,高代每周一题是有难度的。它每每不会是白皮书上例题的直接引用,而是多种方法的糅合与变形。要想作出高代每周一题,一般须要对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变化,才得以窥见题目背后所蕴含的方法与思路。
        我并非那种思惟敏捷之人,而高中竞赛也不过习得些许皮毛,对于解答高代每周一题这种有挑战的题目是没有什么优点可言的,而实际上我也会花费很多时间来求解,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每周一题可以提升我高代的解题能力。因为我高代是初选免听的,因此平时并无上高代课程,也无需完成高代做业,这使得我本身必须想办法进行高代的练习。而此时,这每周一次的题目也便就成为了我练习巩固高代的一个方式,也于是使我不至于落下高代的知识和解题方法。
        每次拿到每周一题,我一般会耗费一下午或是更长时间来思考,不断地对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变形,把本身所知晓的各类方法一个个带入其中。固然,结果每每是使人沮丧的,有时会突然以为本身想明白的,匆匆写在纸上,但写着写着却又发现本身犯了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有的时候不断思考,总以为差了些什么却又难以说清;有时也会出现已经解决了问题但没有察觉的状况;可是,更多的时候是毫无思路,只能将问题留给次日的本身。不过,没作出来也并不会让人一无所得,反却是为了作出题目时的不断思考的过程和对多种方法的应用与尝试让我受益不浅。即便不能灵光乍现,与同窗交流每周一题也是能收获很多新的想法,而有时其余同窗的解答更是能让我惊叹不已。
        无论怎么说,作每周一题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情,而为了作出题目而不断思考交流的过程即是我从每周一题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17级转专业  陈钦品

        每周一题是谢老师高等代数课程中上课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它能够做为检测课上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也能够做为提高自身思惟能力的一种方法。很多题目都是源于教材或者白皮书上的习题的天然推广,有些题具备至关的难度,以便于课外拓展与补充。这对于培养解难题的能力是一种好处。
        我做为一名转专业进来的学生,日常除了要学习正常的专业课程,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高等代数,这样每周一题显得更加剧要。谢老师对每周一题的解答都能仔细批阅,出现的错误能及时指出来并予以纠正。还记得高等代数II第一道题,我自认为别人的作法太冗长,个人证实很简短,结果被谢老师指出了错误。我混淆了欧氏空间和酉空间的内积,从而获得了错误的结果。从那时开始,我就明白了证实过程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候一个概念的错误就会致使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今我圆满地完成了高等代数的所有课程,也感谢谢老师这一年来对咱们的投入。总的来讲,谢老师的每周一题出的很好,也受到了同窗们的一致好评。但愿下学期每周一题能继续进行,同时题目出得愈来愈好!


17级转专业  王捷翔

        谢老师精心推出的每周一题是对平时上课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检验咱们转专业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首先,每周一题能帮助咱们更好地掌握高代中的重要定理和技巧,如C-H定理的应用([问题2019S06])、三段论的应用([问题2019S09])、同时合同对角化([问题2019S14])等等,在读完白皮书后再来写每周一题也能反映出本身对书中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从而复习时更加有针对性。        此外,每周一题能更好拓展咱们思惟,如[问题2019S13],这题用迹的性质来解答最简单,但谢老师让咱们用“实对称阵的正交类似标准型理论来证实”,在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理解的同时也开拓了咱们的思路,而[问题2018S07]、[问题2017S06]等等也是如此。同时咱们也能够在作出题目以后学习其它同窗的解答。因为咱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不免会侧重于掌握某些知识点,而忽视另外一些知识点,在这一过程当中能更好地帮助你们创建起高代学习的知识体系,查缺补漏,你们的思想也会由于充分的交流而更加深入而敏锐。        对我而言,谢老师的每周一题教给个人不只是一个个巧妙的解答,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即如何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如[问题2019S11] ,它将白皮书的例题推广到更通常的情形。我第一次在白皮书看到这题时惊叹于Cauchy行列式的技巧,结果当我看到这题时思惟又陷入了僵化,迟迟没有思路,直至看了丁思成同窗的解答才豁然开朗,这也让我意识到本身没能将几何意义与代数方法融合贯通,代数与几何相互转化的思想也贯穿在高代一学年的学习中。受此启发我平时读白皮书时也尝试着可否将条件或结论通常化,思考本身的方法是本质的方法仍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形,并将本身的想法与同窗探讨,虽然经常只能得出一些平凡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当中也加深了我对高代知识点的认识。        最后,我想衷心地感谢谢老师一学年来的辛勤付出,在帮助咱们打下坚实的代数学基础之余让咱们领略到数学之美。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