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应该让用户时刻清楚当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就是快速的让用户了解本身处于何种状态、对过去发生、当前目标、以及对将来去向有所了解,通常的方法是在合适的时间给用户适当的反馈,防止用户使用出现错误。
案例二:
好比安心记加班中关注和取消圈子功能:当用户点击关注按钮以后,页面中间会出现一个「关注成功」的提示,停留2S以后消失。相似这种,操做以后的提示也是状态可见原则的一种,以下图:ios
网页的一切表现和表述,应该尽量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语言。《iPhone人机交互指南》里提到的隐喻与拟物化是很好的实践。此外,还应该使用易懂和约定俗成的表达。小程序
△ 使用用户熟悉的表述和名词安全
为了不用户的误用和误击,网页应提供撤销和重作功能。微信
对于用户来讲,一样的文字、状态、按钮,都应该触发相同的事情,听从通用的平台惯例。也就是,同一用语、功能、操做保持一致。函数
保持一种相似的结构,新的结构变化会让用户思考,规则的排列顺序能减轻用户的思考负担。工具
案例:布局
例如微信每一个模块的条目布局:微信中每一个模块的条目都有统一的「图标+文字信息」的结构样式,能让用户快速了解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看一看、搜一搜、附近的人、漂流瓶、购物、游戏及小程序等功能都是作什么的,这就是结构一致性的体现,以下图:性能
产品所使用的主要色调应该是统一的,而不是换一个页面,颜色就不一样。学习
案例:字体
例如网易云音乐的颜色:网易云音乐的图标颜色与界面的主色均为红色,也包括其中一些标签和强调的文字颜色都是红色。整个界面除了图片的有效信息外,都经过灰、白、红色来呈现,界面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这就是色彩一致性原则,以下图:
能在产品更新换代时仍然让用户保持对原产品的认知,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案例:
好比安卓版微信、支付宝和钉钉APP中左上角的返回操做:它们三个安卓版的应用内返回上一级操做,都是经过顶部左侧的返回按钮进行的,固然也能够经过安卓的物理返回键,这就是操做一致性的体现,以下图:
用户在操做按钮或者条目的时候,点击的反馈效果应该是一致的。
案例:
好比安卓版手机QQ信息列表的打开方式:它的信息都是列表式结构,无论你点击哪一行条目,下一级界面都是由右往左滑出,点击顶部左上角的返回按钮会从左往右滑回,体验至关一致。这就是反馈一致性的体现,以下动图:
产品中呈现给用户阅读的文字大小、样式、颜色、布局等都应该是一致的。
案例:
例如微信几个关键界面的字体:下图我用红色框框起来的条目部分的文字,三个主界面不尽相同,可是,字体大小、颜色、布局的样式都同样,这样让整个APP视觉上看起来很舒服,这就是字体一致性。所以,咱们在作视觉设计的时候尽可能使用同一风格的文字。
经过网页的设计、重组或特别安排,防止用户出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尽量减小用户回忆负担,把须要记忆的内容摆上台面。动做和选项应该是可见的。
汽车油门,新手用户经常看不见,而对于高手来讲,能够经过它快速与汽车互动。这样的系统能够同时知足有经验和无经验的用户。容许用户定制经常使用功能。
案例一:
好比安卓版本支付宝中的编辑应用功能:支付宝首页的应用是能够根据自身喜爱自定义的,包括定义经常使用应用、排序、删除、新增等等。这样用户能够根据本身的我的兴趣定制本身适合的应用分布方式,这就叫作用户定制经常使用功能,也就是灵活高效原则的一种体现,以下图:
对话中的内容应该去除不相关的信息或几乎不须要的信息。任何不相关的信息都会让本来重要的信息更难被用户察觉。
案例一:
苹果手机中自带的软件(iOS11设计规范):在新版本的苹果手机自带的软件中标题都属于字体放大,界面简洁的设计风格。还有苹果自带的音乐软件中,段落中的标题和正文区别是很明显的,标题明显很大,而正文部分相对较小,这就是优美简约原则的体现,以下图: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若是没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好比404。、
帮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一、无需提示;二、一次性提示;三、常驻提示;4;帮助文档。
MT标识完成移动所需时间
ab是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两个常量
D表明从起点到目标中心的距离
W目标宽度大小(按照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计算)
RT是反应时间
a是与作决定无关的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
b是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讲约0.155s)
n是选项数量
keep的跑步功能。跑步时手机做为记录器,通常状况下,手机绑在手臂是最为准确,无论是跑步机仍是户外跑步,用户都身处在一个时刻运动不稳定的场景之中,很容易形成误操做,所以界面中有太多选项是很是不明智的。再来看keep的界面,「开始跑步」做为最重要的按钮,面积最大,颜色为鲜艳的品牌绿,按钮所处位置最容易操做(费茨定律能够解释),这样的设计在跑步中很容易进行操做。
在整个产品中,大部分效果由少数几项关键因素决定。
80/20法则又名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则(定律),也叫巴莱特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他80%尽管是多数,倒是次要的。80/20法则被普遍应用于社会学、经济、用户体验设计、企业管理等。
通用设计法则的定义:在整个产品中,80%的效果是由20%的关键元素决定的。确切的百分比并非重点,在实际状况中,关键变量所占比例是10%~30%不等。
咱们来假设一个场景:两个产品经理各提出一个需求,产品经理A的项目用户量占比为90%,产品经理B的项目用户量占比5%。若是资源紧张,咱们该如何排期?在一般状况下,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
80/20法则有助于整合资源,能够提高设计的最大化。上面假设的场景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腾讯产品法》中例举出QQ同步助手需求场景分析案例(如上图所示),对于工具类的产品来讲,产品要解决的「问题」很清楚,用户在人口学、社会学方面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等对产品影响不大,因此能够选择按「使用场景」来划分用户模型。QQ同步助手中A类换机用户和B类备份防丢失用户的用户量占比分别是90%和80%,利用80%的时间集中该产品20%的主要功能时,那么咱们的设计就要集中发力在这些关键功能上面,因此此两类功能也被定义为了产品核心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