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构建之法》后的疑惑

项目 内容
这个做业属于哪一个课程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西北师范大学)
这个做业的要求在哪里 实验一 软件工程准备
三个问题 Q1: 我一直都在考虑:软件究竟是什么?之前还一直想固然地认为软件就是编程序,写代码,但并非。通读完《构建之法》第一章,我大概对“软件”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书中也说了:软件=程序+软件工程,那么更深理解的话,软件还能够怎样定义,怎样解释?固然,也还有对软件的通常解释,软件它是一种逻辑的产品,通常来说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用户主要是经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若是以开发语言做为描述语言的话,还能够认为: 软件=数据结构+算法。可是,就目前来讲,我可能在从此的学习中,还要更加深刻地学习并深切地感觉“软件”的含义。
Q2:我仔细阅读了《构建之法》的第十七章,里面讲了不少关于团队和领导力的内容。之前咱们的学习可能不多有这种团队合做的经历,可是这学期咱们的不少课程都是须要小组合做的,因此看完这一章我深有体会。在一个团队中,咱们讲求人员的少而精,即咱们的团队不须要不少成员,可是每个成员都得有本身负责的模块,要都尽本身的一份力,那么现实中每一个人真的都能在努力地去为团队奉献本身的力量吗?显然并非这样的,咱们的小组里面确定总有那么几个不干活的,他加入小组只是让本身不落单,甚至不挂科。因此,在现实生活、学习和工做中,咱们到底应该怎样去组建一个比较好的团队,建好团队之后应该怎样去分工合做?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Q3:在看到《构建之法》中的2.3节时,书中讲到了两组统计数据:大学生和工程师的PSP数据比较,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学生在具体编码上话费的时间要比工程师多,而工程师在需求分析和测试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这两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这就也引发了个人深思。做为一名学计算机的学生,咱们天天要面对的专业课,几乎都跟编程脱离不了关系,咱们学过Python、C语言、Java和汇编语言等等语言,长此以往,咱们也就习惯了,认为学这个专业编程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当咱们到了高年级,真的要作一些东西出来的时候,尤为像软件工程这样的课程,咱们会变得手足无措,也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咱们才会以为,好像作软件作项目最重要的并非编程,可能咱们弄反了,咱们之前历来不会注意到的文档翻身一变就变成了咱们最缺失但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就在想学生时期究竟是应该多训练编码仍是要训练需求分析这个模块,好像在校学习的时候不止学生,有的学校课程安排也会让这两个模块失衡,那么咱们究竟应该怎么在二者之间作到均衡呢?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