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透中台》读书笔记

在产业互联网火爆的当下,在BATJ等互联网大厂大肆推广中台建设成果的当下,各个行业的企业彷佛都想作数字化转型,建设业务中台,可是中台究竟是啥,须要咱们提早了解和学习,本文就是个人学习总结,但愿能对你初步的理解中台这个概念有所帮助。html

1、学习背景

  所谓的中台战略,仍是停留在感性层次,只会说出几回消除烟囱,数据孤岛之类的感性的“大话”。然后在极客时间王健老师的《说透中台》专栏想要进行深刻学习加以更好地理解,因而有了你看到的这篇的学习总结文章。前端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我在这个专栏和其余书籍中的内容加以整理,也从众多参考资料中copy了不少图示加以其中,最后给出我绘制的总体的知识总结脑图。不过我决定不按套路来写本文,先给出学习总结中最最精华的部分,给那些只想快速了解中台的人。可是中台这个东西,如今业界并无一个完整的标准定义,每一个人的经验和视角也不一样,所以可能一百个学习者心中会有一百个中台,这里我主要引用我学习的专栏中内容的总结:小程序

  (1)中台是什么?后端

  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安全

  (2)如何构建中台?架构

  一句话归纳:“以用户为中心,从战略入手,愿景为指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步步为营沉淀企业级能力,辅以必要的组织与系统架构调整,方得中台。”运维

  (3)中台的价值是啥?微服务

  中台为前台而生,专一于为前台赋能,沉淀企业的能力与复用,提高企业的客户响应力。工具

  (4)我应该关注什么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台参与者?性能

  若是你是企业的CIO/CTO,信息部总监,那么你可能须要更多关注与企业架构方法(如TOGAF)、组织架构、事件风暴、愿景规划等等,由于你要作是中台最基本的工做:数字化全景规划;

  若是你是架构师,那么你可能须要更多关注中台团队能力建设、DDD工做坊、精益产品研发流程、敏捷开发流程等等;

  若是你是开发者,那么你须要更多关注微服务架构风格、DDD领域驱动设计、DevOps、敏捷开发等等;

  (5)建设中台须要学习哪些技术?

  中台是一个偏业务层面的概念,技术上并无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其实,只要你了解微服务、DDD、DevOps、敏捷开发等就足以作一个合格的中台开发者了。固然,作中台不必定就须要微服务架构,而别人使用微服务架构可能也不必定建设的是中台。

  OK,到此为止,以上五个问题就是我学习的资料里面的精华内容了,若是你以为不够,那么请继续往下看。先剧透一下,因为中台是个偏业务层面的概念,所以想要了解具体实现技术的童鞋,走错片场了,能够离场了,本学习总结Cover不到你的需求。

2、中台的发展历程

  了解一个东西,须要首先了解它的发展史,又或者说看看它的过去,这里咱们就先看看中台的发展历程:

  • 2008~2015:孕育期
    • 2008年阿里巴巴开始战略调整,重复建设与烟囱架构问题出现
    • 阿里共享事业部诞生,前台系统中的公共部分开始平台化改造
  • 2015:中台战略诞生
    • 马云带领阿里高官走访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受到触动
    • 阿里巴巴正式启动中台战略“大中台、小前台”
  • 2017:横空出世
    • 互联网大厂集体发声,各自分享中台建设经验
  • 2018:全面爆发
    • 互联网大厂集体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正式将中台推上舞台
  • 2019:迷雾仍存
    • 中台的热度愈加高涨,跟进企业愈来愈多,但问题不降反增

  无论是身处浪潮一线的互联网大厂,仍是传统行业的转型企业,彷佛在2020年都有建设一个中台的需求(至少都在采起行动或开始学习),无论真的想进行能力沉淀复用 仍是 追概念来个弯道超车,中台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熟知。

互联网大厂的集体吹牛逼

3、中台的核心概念

3.1 中台为什么会火爆?

  (1)互联网大厂的样板效应

  不得不说,BAT等大厂的样板和标杆效应很是强!先行者们的建设效果让人羡慕不已!

  (2)互联网大厂一致地推进

  消费互联网进入中后期,产业互联网开始火爆!而中台是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行业的很是好的切入点。这些互联网企业依靠自身储备帮助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而在传统企业的转型过程当中,中台是很好的抓手和利器!

  (3)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须要

  恰好这几年匹配上传统行业从系统化向平台化转型的时间节点,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凸显,如烟囱林立、数据孤岛等等;彷佛家家企业都以为有作中台的需求和痛点,并开始了中台规划和建设。

  (4)总体经济形势对企业要求更高

  近年来,不肯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不断冲击各个行业的企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焦虑倍增。在看到互联网大厂的样板效应以后,想要模仿也将自身企业的能力进行沉淀与复用,用肯定性应对不肯定性(这里所谓的肯定性,个人理解就是基于核心能力的复用,在面对业务扩张或转型时,不会慌得一批,由于你知道你能够很快的复用已有能力去开拓新业务并实现转型而不是从零开始,或许你能够认为你企业的用户响应时间是能够肯定的),这对传统企业来讲的确是一个突围方向!

冲突:市场的无序与企业的有序

3.2 企业为什么要建中台?

  (1)区分前台和后台

  这里的前台是由各种前台系统组成的前端业务平台,例如官网、公众号、小程序、H5客户端等;然后台是由后台系统组成的后端支撑平台,例如ERP、CRM、WMS等核心系统。

  (2)后台的响应速度慢且贵

  经历过企业级项目开发的人都知道,大型企业的后台是所谓的企业“遗留系统”的重灾区。前台须要快速响应前端用户的需求,要求越快越好,可是后台是相对稳定的企业核心后端资源,陈旧而复杂,所以出现了“前台+后台”的“齿轮失衡”问题凸显!

冲突:前台须要快速响应,后台则改动成本极大

  (3)平台化:提高用户响应力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才是商业战场的中心,互联网公司们纷纷借助平台化,以实现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不管各行各业,企业的核心能力都是:用户响应力!所以,传统企业也须要进行平台化转型。这里的平台化,主要侧重于IT能力的去重,属于Cost Saving(下降成本)的策略。

演进:系统化,中心化,平台化

  (4)中台化:平台化的下一站

  在平台化的过程当中,平台不断对于自身治理演进、逐渐拥抱业务的过程就是中台化的过程,你们会发现须要一个中台,这个中台主要关注为前台业务赋能,要真正为前台而生,实现Value Add(放大价值),Cost Saving + Value Add即咱们一般所说的降本增效。例如,阿里巴巴的业务中台其实就是由阿里早先的交易平台演进而来,最终实现业务能力的灵活复用,因此这里才说中台化是平台化的下一步。

3.3 中台的价值何在?

  刚刚说到,中台出现的背景主要就在于:“前台+后台”的“齿轮失衡”问题凸显。所以,中台其实就是架在前台与后台之间的一组“变速齿轮”,起到的做用相似于桥梁及润滑剂,其价值主要在于:将后台资源顺滑经过前台流向用户,提升企业用户响应力

 中台:前台和后台之间的桥梁与润滑剂

   虽然中台有这么大的价值,可是就跟技术架构同样,每引入一项新的东西都会增长现有的复杂度,你要享受微服务架构风格的牛逼和潇洒,也得承受微服务带来的各类复杂度,不管是集成、部署仍是运维,都会增长你的负担,中台亦是如此。中台须要强力的战略执行力、必要的组织架构调整、合格的技术团队建设等等,都是须要很大成本的。

3.4 如今有哪些中台了?

  目前来讲,主流的中台分类(即你们广为谈论的)有两个:

  (1)业务中台

  主要是指经过将不一样业务线解决相同问题域的解决方案进行抽象和封装,经过配置化、插件化、服务化等机制兼顾支撑不一样业务线的特性需求。大部分谈论中台的人,应该都是谈的业务中台,由于不论什么中台,最终都是为业务服务,赋能前台,提升企业的用户响应力的。

 一个常见的电商业务中台示例图

  (2)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也是个火爆的概念,在DT时代,企业逐渐都深入意识到数据的价值。那么,它与业务中台的联系在什么地方?

  能够这样理解,业务中台在产生数据,数据中台是作数据的二次加工,并将加工结果再服务于业务,为业务进行数据和智能的赋能。

 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的联系

   固然,在不一样的人的眼中,看到的中台都是不一样的类型,可能张三认为中台是技术中台,应该是微服务、DevOps平台、容器云平台这一套组合;而李四可能认为中台是组织中台,应该是企业内部资源调度中心和内部创新孵化组织等;所以,每一个人的视角和立场不一样,都会对中台有不一样的理解,其余的被大厂推广的相似中台还有研发中台、安全中台等。

 技术人的视角:你心中的中台多是中间件平台

  面对种类繁多的中台,我仍是比较承认网易云的观点“全部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而其余的中台其实都是一种广义上的业务中台,被称之为中台,就须要具有必定的业务属性,最终都要为业务服务。

 网易云:全部的中台都是业务中台

3.5 能不能给中台一个定义?

  可能看了这么多,咱们仍是不能给中台下个定义,不过这里我真的很认同王健老师的这句话“中台,即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

  所谓企业级,主要是指中台处理的问题范围在企业级别,即包含多条业务线或服务多个前台产品(团队),且建设中台必定要跳出单条业务线、站在企业总体视角来审视业务全景

  所谓能力,主要是指中台主要承载的对象,每家企业的核心能力都不一样,要找到差别化竞争力。

  所谓复用,即中台的核心价值,它的可复用及易复用的特性可以实现更多地对前台业务的支撑。

  所谓平台,即中台的主要形式,它经过对于更细粒度能力的识别与平台化沉淀,实现企业能力的柔性复用。

4、中台的落地规划

4.1 提早想清楚几个问题

  (1)你建设中台的愿景是什么?

  所谓“遇事不决看愿景”,即建设中台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对于企业和业务又有什么价值?这是须要提早想清楚的,而且这个愿景是须要全部角色都要明确而且达成一致的。不然,会在后续建设过程当中迷失方向,偏离初心。

遇事不决看愿景”

  (2)你的中台的钱由谁出?

  通常采用投融资模式,即在建设前期就由企业自己的战略储备资源投资建设,服务稳定以后,对前台产生稳订价值以后,再逐渐从前台收取必定的资源。所以,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适合解决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好比业务转型,这也是大部分企业正在作的事儿)。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中台团队在建设初期有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实现中台愿景,可是须要企业有较雄厚的战略资源支持和更大的战略决心才能推广下去。

  (3)你的中台的目标如何验证?

  这个问题也是须要在建设中台以前就要思考如何验证和度量的,像阿里巴巴就将其中台的考核设计为:40%稳定性+25%业务创新+20%业务接入量+15%客户满意度。验证指标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须要不断演进,需结合愿景、投资模式等综合设计。

 中台成功度量:验证指标设计

4.2 建设方法论支持:D4模型

  在长期的咨询指导和架构实践的过程当中,ThoughtWorks造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台建设方法论模型:D4模型。之因此称之为 D4(也与Diss这个单词有关),主要是ThoughtWorks把中台从总体规划到落地交付的过程划分了四个不一样的阶段,包含了两次发散与收敛的过程。这个模型的主要受众应该是CIO、信息部总监、业务架构师等等;

 中台建设方法论支持:D4模型

  (1)第一个D:Discovery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作企业战略的分解及现状的调研,目的是创建一个对企业和行业的全面视野,尽可能发散收集大量信息;

  由外到内: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目的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工具:SWOT/商业模式画布等

  由上而下:企业战略分解,目的是找到中台建设的大方向!工具:精益价值树等

  由下而上:现状调研与分析,目的是了解现状和历史,收集汇总痛点!工具:用户旅程+服务蓝图等

 现状调研工具:用户全旅程地图

  (2)第二个D:Define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Discovery阶段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收敛,最终造成企业的数字化全景规划。这个过程当中,须要对跨业务线的业务梳理进行重合度分析、探索企业核心问题域(使用DDD)以及造成具体的实施路径规划。等到这个过程结束,其实就帮助回答了两个问题:一是到底需不须要中台?二是须要哪些中台?

  能够采用的工具:TOGAF+DDD工做坊+事件风暴等;

平台型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From ThoughtWorks)

  (3)第三个D:Design

   这一阶段,已经得知须要建设一个中台,就能够开始规划和设计了,主要会肯定如下几个事,也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尽量地多输出。

  首先,肯定中台产品愿景,肯定业务梳理范围(收敛聚焦区域)。其次,细粒度地进行业务梳理,回到业务自己,从问题域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用户体验设计和业务服务蓝图的梳理,好比采用用户体验旅程图+服务蓝图等;最后,肯定要实施的最小可用品MVP,来一个端到端的纵向切分的薄片进行验证。

  在此阶段,也能够开始制定迭代计划及接入计划,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规避一些风险;此外,还能够定义验证指标,如上面提到的如阿里巴巴就将其中台的考核设计为:40%稳定性+25%业务创新+20%业务接入量+15%客户满意度。

  (4)第四个D:Delivery

   这一阶段,已经拿到了一个做为切入点的中台场景,而且通过MVP进行了快速验证,若是可以经过企业内部的立项审核和流程,就能够开始一个正式的中台项目建设开发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咱们可能会经历如下三步:

  第一步:组建中台建设团队,这支队伍应该有战斗力。

  第二步:结合精益思想与敏捷实践进行中台的具体研发过程。精益思想的核心目标是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整个研发流程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咱们普通开发人员所主要参与和关注的过程。是否是很纳闷,这么长的文字,终于等到咱们出场了,TMD戏太长了!不过,这部分童鞋可能真的会失望了,由于正如我在最开始的时候所说,中台并无带来什么技术上的新东西,它更可能是偏向与业务层面的概念。开发中台,咱们要使用的其实仍是微服务、DDD、DevOps、云原生这一套技术,对,仍是这些东西,可是,你又真的学习了多少?

精益产品研发流程(From ThoughtWorks)

   第三步:中台的运营、治理与演进。能够采用三层SLA用户划分机制,优先支持高层用户的响应,构建不一样层次的运营体系,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4.3 常见的疑惑与问题

  (1)业务中台与微服务的区别?

  两者解决的是不一样的问题,也处于不一样的抽象层次。

  中台解决的是业务领域复用的问题,微服务解决的是技术领域的"组件编译时依赖"形成的问题。

  业务中台不必定是微服务架构的,微服务架构也不必定是为了能力复用的问题

  (2)技术中台与中间件的区别?

  技术中台强调从全局业务视角的出发,中间件则主要从技术去重的视角出发。

5、学习小结

  由于近年来经济行情的压力,致使愈来愈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转型并开始了本身的数字化战略。由于本身的公司正在作数字化转型,因此我才会参与其中并有动力去了解中台的概念。看来看去,读来读去,无论是中台仍是X台,本质都是企业想要加强肯定性来应对行情的不肯定性所作的一个措施而已。为了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不慌得一批,中台是被强行推着上了舞台中央,而且四面八方都给了它闪光灯。对于咱们开发者而言,对于新概念应该保持好奇,而不是一开始就去盲目地否认,先接纳再结合自身的状况作判断,但愿个人学习总结能为你解开一丢丢的疑惑我就心满意足。

参考资料

本学习总结引用了大量如下文章的内容及图片,对下面做者表示感谢!

(1)王健,极客时间《说透中台》专栏

(2)葛晓玲,《不作中台会死吗?企业真的须要一个中台吗?

(3)钟华,《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实践

(4)张善友,《基于Kubernetes建设.NET Core技术中台

(5)不止思考,《要不要赶个时髦,去建设一个中台

(6)无涯,《大道至简,中台是啥

(7)沙漠之鹰,《大型科技企业架构:中台模式的爱与恨

(8)陈春花,《解读数字化战略与新产业时代

(9)Edison Zhou《据说你在作数字化转型,了解中台一下不?》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