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职业病一则:当别人要我作某件事情的时候,我总不喜欢直接接受别人的解决方案,但愿问问为何要作这件事?有没有可能不作?肯定要作了之后,还要想是否是有更好的作法?更合适去作的人?作完了,再想之后怎么让提问的人本身可以解决从而得到解放……
Ø
产品经理是一个练内功的好职位
,内力强大之后,能够驱动招式,转行去作什么都能很快上手,因此我想再作几年看看,对于用户体验,仍然看成兴趣爱好。
在我还有不少想法的时候,坚决的走专业路线,以避免被一些不熟悉的工做分散精力。
Ø
经过线上运营提升活跃度的悖论:提高活跃度的空间在于把不活跃的用户变成活跃的,而能看到运营活动的多数是已经活跃的,经费都花在了最活跃的那部分人身上,显然违背本意,必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Ø
模板的做用有三:让常常看同类文档的人提升效率;让写文档的新人能够尽快上手,写出团队可用的东东;让写做者不会漏考虑某些内容。各类结构化的方法论,做用也大体如是。
Ø
保持项目经理对项目团队的威信相当重要,没法作出的决策
PM
能够单独找老板沟通,而后再下达,避免和团队成员一块儿去找老板的状况发生,此外,技术问题不要与开发争论,而应该去充分得到项目内开发经理的支持。
Ø
亮点应用:“谷歌流感趋势”能够比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至少提前一周,觉察出该地区是否有流感暴发。数据的价值真的很高,只是不少都挖不出来。
Ø
忽悠的前提:信息不对称,懂得比对方多,有大局观
,因此要求很高。
Ø
内部(偏技术)的大改动每每是外部(偏商业)的小改动,反之亦然,因此去找改动小,收效大的点!
Ø
项目开始以前,
PM
作两件虚事,邀请项目成员所在部门的大老板组成督导组,不仅为了督导,更重要的是让成员们知道他们作的事情有重要人物看到;申请项目经费,或者相关资源。项目开始之后,
PM
的事情很简单,帮你们买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