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业

第一部分:结缘计算机html

  • 1.你为何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必答)
    小时候接触的计算机就只是在电脑课上,读初中时由于地方小,电脑课仍是那种没有网络只能玩玩单机游戏或者练习打字。到了高中课业重,上电脑课就是为了例行的考试,等考完了试就都被其余课程占用了。高考以前,老师们都说等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而后就在老师的哄骗下高考结束了。历来没有想太高考结束后要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直到要填报专业了,才发觉本身什么都不知道,对将来也没有规划。后来由于亲戚的缘故并且如今是信息时代都说计算机好就业,所就以选择了计算机。 我以为本身水平通常,在同龄人中处在中游水平。博客A【1】从初中接触学习编程,由于不能玩游戏因此想本身作游戏玩,始终保持对编程的热情,不被生活的杂事所磨灭,保持着一个前进的状态。博客B【2】偏科后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专一地学习计算机,对计算机编程保持浓厚兴趣。他们都很厉害。和他们相比,我感受本身基础薄弱,不够努力,还须要在计算机的路上用更多的心。前端

  • 2.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不少人都喜欢计算机,但做用都不一样,有的是用于学习,有的是用于娱乐。我对计算机不喜欢,也不讨厌,把它看成一种专业必须。来了大学以后,接触了编程,大一的时候有点放松。课程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做业为了经过考试,专业课除了老师布置的做业以外没有额外内容的去实践,并且大学上课老师不会讲全部的内容,只是告诉咱们什么是须要学习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对计算机的兴趣不大,因此对计算机并不很擅长。编程语言在上完课后也只能看懂和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shell

第二部分:在计算机系里学习编程

  • 1.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国内外的大学生活有什么区别?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必答)
    我以为个人大学生活相对仍是比较自由的(多是我对本身要求不高形成的吧)。看了博客C【3】提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就计算机科学专业来讲,对实践的很是重视。咱们虽然也很注重实践,但好像没有像美国那样密集。我理想的大学教育是老师负责引导,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像博客D【4】提到的。网络

  • 2.速成的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之间有区别吗?
    我以为速成培训班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还有mooc均可以学习到知识,但速成版就好像方便面同样吃多了会养分不良,而打基础的大学教育虽然比较慢可是效果长久,经过mooc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本身。编程语言

  • 3.学线性代数和几率论的时候,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咱们为何要学这么多数学,这和咱们的计算机有关系吗”,你如今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你有本身的解答了吗?那么其余学科呢?
    我以为学线性代数和几率论等理工科目都是为了培养咱们的逻辑思惟能力。有时候编程也有相关运算问题。学思政课类的科目有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学习

第三部分:将来规划htm

  • 1.对于你将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做?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若是将来在IT行业,我想我应该会选择前端。如今也在了解考公的相关信息,可能会准备考公。我赞成博客E【5】所说的“把本身对待遇和职位的那个目标放在内心,踏踏实实作好今天的事,炼好本身的内功,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等待一个能让你量变引起质变的机会,用你的能力抓住它不要放手,你会发现你的路就在前方,通往这条路的门不知不觉已经开了。功到天然成,水到渠成。”作事情要从能力出发,作出正确的选择,一步一个脚印,保持热情。blog

  • 2.你对于实现本身的梦想已经作了或者计划作什么样的准备?
    首要的是在读书期间把专业课学好,多实践。其次要不断努力地前进,我相信博客F【6】所说的“每个人都生来具备无限的潜能”,只要本身想进步,而且愿意为了目标去努力,能对本身狠下心。游戏

  • 3.大家立刻就要面临实习了,你打算在企业内实习仍是在实验室实习?
    能够的话,仍是但愿到企业实习,这样能更早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 4.实习经验究竟有多重要?是否须要立刻开始积累实习经验?
    我以为对在校学生来讲,重要的是把课程知识学好,打好基础,多实践。大学的课余时间仍是比较充足的,也能够学习一些本身感兴趣的东西。若是能去企业实习也很好,在实验室本身钻研也能有所收获。

【1】https://www.cnblogs.com/geniusvczh/archive/2011/12/16/2290808.html
【2】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evtfidcn-ke.html
【3】http://www.cnblogs.com/xinz/p/7465659.html
【4】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65339-847817.html
【5】https://coolshell.cn/articles/4561.html
【6】https://news.cnblogs.com/n/531362/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
本站公众号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