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ce Tag 的第 55 期开发者访谈,原文首发于 Indie Hackers。程序员
不久以前,一款名叫「华夏万象」的应用悄然上架了 App Store,并在上架后获得了普遍的关注。这款应用聚焦中国的地理与文化,旨在经过多媒体互动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天然风光、人文历史等内容,激发人们对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大天然的热爱。小程序
它的开发者 Kitten Yang 前后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准备和开发——一年半用于环游中国、积累知识,五个月用来开发和制做。此次的访谈,咱们请到了 Kitten Yang,来和咱们一块儿分享这款应用背后的点点滴滴,以及有关开发、摄影、旅行等等方面的种种看法。微信
你们好,我叫杨骑滔,网名 KittenYang,生活中朋友们也叫我小K。我目前是一名独立软件开发者、自由摄影师。Based in 成都,爱好普遍,喜欢创造美好有趣的事物。并发
我在一年半的旅途中,领略了祖国山川河流,走访了各地百姓生活,而且在等车坐车的间隙经过书籍、视频补充了大量历史人文方面的知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在一块儿,让我对本身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得越深,就愈发喜好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东西。正是由于本身被大天然的美好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切身感动到,才有了这样一个念头 —— 就是但愿能唤起人们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大天然的热爱,能让更多人感觉到。app
在结束了环游中国的行程以后,这种感受日益强烈,因而决定必定要把这款 App 开发出来。工具
美好难忘的瞬间太多了,我就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好比在四川有一段时间我是一路搭车、徒步的,虽然辛苦了点,可是体验很深入,我还记得在从甘肃甘南搭车到四川的唐克,一天搭了 4 趟交通工具,到达唐克的时候已是精疲力尽,恰恰这时候下起了雨,我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行走。但美好的瞬间就这么发生了,一辆藏民大叔的摩托车从我后面开了上来,我赶忙竖起大拇指,顺利搭上了大叔的车,而且这时,太阳也露出来了,天边挂上了一道双彩虹,美不胜收,那种感受别提多开心了。优化
再好比在四川的莲宝叶则露营,晚上空无一人,也没啥光污染,这天正好是新月,天上也没有云,密密麻麻的繁星布满个人头顶,一道乳白色的银河像一条银龙横跨在整个天际,整个天空像一个布满星星的球幕同样包围你的身边,那种 360 度的沉浸式的视觉效果绝对是世界上最震撼的体验,如今想起来我还能找回当时的激动。下面这句话我每次采访回答时都会说,那就是:强烈推荐你们找个没有月亮、天空晴朗、没有光污染的郊区看一次星空和银河,对于绝大多数城市里的孩子来讲,这多是你一生都没见过的震撼景象。网站
……3d
还有路上遇到各类各样的人,有好的有坏的,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说了。这一年从出门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全部路上发生的故事我都用视频记录下来了,这些素材都压在硬盘里,由于我原本计划就是要拍一个纪录片的。我是挺火烧眉毛想要剪出来的,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继续开发新的应用,毕竟一年半的旅行也花了很多钱,须要赶忙赚点钱出来,因此纪录片的事情还得缓一缓。cdn
最难的就是内容整理了。五个月里有四个月时间都是在整理文字和制做配图,真正写代码时间只有 1 个月。
华夏万象主要包括百科和图库两大部分。其中图库的全部照片都是我从这一年半拍摄的 10w 张照片里精挑细选出来的,别看有 10w 张图片,因为我以前旅途中天天都会整理当天拍摄的图片,因此这一部分已经基本都作好了。
最耗费精力的必然是百科部分。百科的图片没法所有使用本身的图片,因此我使用了 Public Domain 和遵循 CC0 的免版权图片,在 App 中「菜单-版权」里面都作了 Credit。百科的文案整理须要消化大量的文章资料。一般开始一个新的省份的文字部分,我会先浏览完维基百科里关于这个省份的介绍,结合本身已知的一些见闻,概括出关键字,而后就每一个关键字接着去查阅维基百科。不少时候,我都会迷失于维基百科这些层层嵌套的超连接中没法自拔,以致于忘了要概括点什么。除了看维基百科以外,我还会翻看星球研究所、地球知识局、地球旅客的相关文章,这三个公众号写的都是关于各省各地区人文、历史的文章,虽然主观性比较强,但也值得一看,对于维基百科上冷冰冰的知识会有更感性的补充。看完了上面这些资料后,基本就能够概括出每一个省份的文案了。到这里,一般一个白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有时甚至须要 2 天。
资料来源上面已经说了。选择标准就是免版权、画面精美、与文字内容相符合。
我感受内容是作不完的,华夏万象只能作到覆盖到每一个省份最具备表明性的事物,一些小众的文化确定没法顾及,这款 App 的初衷也是唤起人们对中华文化和天然的兴趣,而后在 App 以外去深刻了解。
这个坑就太大了,以我一个之力确定填不完,并且我如今还有好多其余应用要开发,应该不会把华夏万象往游戏方面迭代。
没有直接的影响吧,最大的间接影响就是让我有了资本环游中国吧,而后就是对于独立开发有了信心,让我相信这是一条比在公司上班更适合个人职业方向。
因为精力有限,目前只能专一于独立开发者和摄影师两个方向。之前在导演、音乐领域都作了一点做品,觉得能够持续发展下去。但如今看来,人一旦分散精力必然致使每一个领域都不专业。因而我决定先在独立开发者和摄影师两个领域作出一点成绩,以后,再往 Unity 游戏开发、纪录片导演、音乐制做人的方向发展,但愿之后也能在这些领域有所成绩。
每一个身份我都很喜欢,凡是能创造美好的事物的行业我都很喜欢,视频、音乐、游戏、软件、图片,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我以为这些东西拓宽了个人眼界,让我在开发 App 会有更多灵感。
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故事,有点像蝴蝶效应,一次微小的改变影响了后来不少事情。如今,若是你有耐心倾听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故事,请容许我把时钟往回拨动,拨回到蝴蝶煽动翅膀的那一刻 —— 那是 2017 年的 5 月 1 日。这一天,我正式告别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开始全职成为一个独立开发者。
在正式开始讲述我成为一个独立开发者的故事以前,我以为我有必要先讲讲我为何辞职。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以后,我和普通大学生同样,进入了陌生又新鲜的职场,成为了浩浩荡荡的互联网建设者大军 —— 程序员圈子的一份子。充实的工做成就感、自由的经济支配以及这个行业对于应届生来讲还算不错的收入,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很久。可是时间一久,我发现生活有点千篇一概。这看似美好的职场生活,彷佛并不会长久。程序员这个行业常规的职业发展路线无非就是 35 岁之前写代码,从年轻力胜的小码农一点点写到项目组 leader,leader 晋升到管理层。运气好搭上一个好团队公司上市,功成身退干到退休;运气很差,随时面临被优化和再就业。一眼能够望到将来,走的每一步都是沿着前人的脚印前行。然而对我打击最大的一个思考当属下面这个:你如今作的事情等老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能留下什么?想到这里,个人脑壳彷佛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仿佛开了蒙。这不是我想经历的人生。
通常不少人都能想到这个阶段,由于跟我共事的不少同事也经常跟我表达相似的观点,可是结局每每也只是停留在嘴上。或许他们是以为本身身上被绑架的东西太多了,不能轻举妄动,我也很是理解。但我还年轻啊,我身上没他们这些压力,我还有资本作出改变。
思想斗争了一周,我作好了即便失败了大不了就灰溜溜回去继续上班的打算,没什么丢人的,至少我主动选择了本身的人生。可是万一成功了呢,人生就会开启新的一页。没有 50 万年前那一只主动下地行走的古猿,就没有如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正式成为一名独立开发者,我开始了一款第三方微博客户端的开发。在当时那个微博开放平台环境下,这无异于 49 年入国军。人家已经兵刃厮杀、收摊离场,留下了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荒废之地,我却才慢慢吞吞、踌躇满志抵达战场,哪还有我什么事嘛。可事情的起色出现了,我意外发现了微博的漏洞,能够利用已有的密钥模拟官方客户端的几乎全部行为。这一刻,就好像那个才抵达战场的新兵,拖着缓慢的步伐打量着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却在一个角落意外找到了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那把钥匙,在太阳的照射下,它散发出的光芒显得如此耀眼夺目。
历史三个月的开发,这款名叫 Cosmos 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横空出世,迅速在死气沉沉的微博世界引发轰动。多是用户忍受了过久同质化严重的微博客户端,对于这样一个极具个性同时又有如此多功能的第三方客户端的出现,仿佛就像常年萝卜白菜的饭桌上破天荒地上了一道荤菜。看着天天暴增的下载量,我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拿起水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冷静下来告诉本身:应该是不用灰溜溜地回去上班了。
可是漏洞毕竟是漏洞,必然有堵上的一天,这彷佛注定了 Cosmos 不会长久。随着下载人数愈来愈多,微博的工程师们彷佛察觉到这个客户端。事实也证明了这个猜测,Cosmos 里面愈来愈多的功能开始没法使用。一次次更新的背后,都是我一次次的熬夜爆肝改 Bug 的背影。Cosmos 在死亡边缘挣扎了很久,最终在 8 个月的时间节点上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这中间还发生了好多插曲,好比因为涉世未深,我在网上犯了一些错误,得罪了一些人,这也让我收获了不少教训,也算是成长路上的宝贵经验吧。尽管后来 Cosmos 仍然能够经过解析网页版数据的方式续命,但恕我不想把精力花在这些心累的事情上面了,留着开发更有意思的应用不是更好嘛?而我也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 环游中国。
独立开发最难的仍是技术和想法之间的平衡。有时候不缺好点子,可是技术上很难实现;或者可能灵感匮乏,找不到一个可行好的点子。因此能找到一个好的点子,而且又能在技术上实现的,是每一个独立开发者的必修课。这个事情解决起来也容易,就是本身一点一点尝试,试着作一些产品,而后找到不足弥补上,慢慢地就有经验了。
首先就是要漂亮,要让人以为像一个艺术品。
还远没有实现。
我拍摄的内容主要仍是围绕人文和天然两大部分。
拍摄人文类的照片我以为归根结底仍是须要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只有平时积累得足够多,才知道要去看什么,要去拍什么。好比我能够在奉节夔门坐一下午,想象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回荡在这滚滚长江的山谷里;在广东江门著名的崖山之战古战场,凭吊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在这里跳海自缢,南宋宣告灭亡,今后「再无中华」;看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直想来凤凰古城看看九妹生活的地方;被马未都的《博物奇妙夜》种草云冈石窟;被《梁思成传》里学者的为人处世感动并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兴趣,因而在山西忻州走访了两座唐代的木构建筑;受到纪录片《乘着绿皮车去旅行》的影响种草了位于重庆、湖南和贵州三省交界一江隔开三个省份的东溪、洪安古镇、茶峒古镇……等等等等。重在平时的积累。有了知识储备,你才知道要去看什么,而不是跟随着人流去打卡。「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回去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旅游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风光摄影,那就是怎么美怎么拍了。风光摄影说到底仍是靠老天爷赏脸,拍摄对象一般就是日出日落的蓝调时间和黄金时间、银河、星轨、彩虹、朝霞晚霞、云海,还有比较可贵的北极圈内的极光、日食月食。
为了不竹篮打水一场空,我通常使用 Planit (如今更名叫巧摄)提早判断日月星辰的位置,并结合地景构图;使用 Windy 提早判断云量(云量是数日象的最大克星);利用一个摄影圈里的朋友本身制做网站预测朝霞晚霞、云海(最近好像要出一个小程序叫莉景天气,友情推广一下)。这些工具均可以让拍摄计划胸有成竹,让本身的努力最大程度不白费。这些都是去年开始才流行的一些软件,我相信这必定会是将来风光摄影的趋势,并逐渐影响到只是偶尔拍拍风光的普通用户。
上面也说了,巧摄、Windy、小程序:莉景天气、MeteoEarth 等。能够看下方截图。
今年应该是高产的一年,我要把我不少构想好的 App 完成出来。月底应该就会有一个 App 上架,反正挺有意思的,大家到时候看吧。
小学生、拖延症、不少缺点
有待提升、有待提升、有待提升
年轻、有理想、不同
主屏都是系统 App,我就推荐几个本身常常用的 App 吧,微博微信这些就不说了。我平时用印象笔记、OmniFocus 作灵感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少时候简单动动手指把一些灵感,或者看到的故事,或者一句启发很大的话收集起来,时间久了就是一个大宝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