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U篇! 0.总说 CPU,全称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意思就是中央处理器!CPU是电脑的中枢系统,全部待处理的数据都必须通过CPU进行计算,相似于大脑的思考能力!所以,CPU的速度对系统的总体速度影响最大,甚至有人说,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就是CPU的发展历史,在过去,CPU的性能甚至就等于整机的性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某些配件已经开始拥有必定的处理能力,用于减轻CPU的负担,但CPU的核心地位仍然不可动摇!目前咱们最多见的家用CPU主要由Intel与AMD两家公司生产,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也都丰富多样!通常来讲,越高端的产品,性能越强,但价格也相对越高! 1.盒装与散装 原装的盒装CPU,是Intel或AMD公司经过正式渠道发售的CPU,里面附带一个原装的风扇,还有一个贴纸(高端U就贴出来吧,低端那些就免了,呵呵),质保3年,原装的风扇虽然转速不高,但噪音低,质量好,在正常使用状况下足以给CPU散热了!但盒装的不必定是原装的,有些商家会把散装U加个假冒的“原装”风扇,装在盒子里,也当是原装出售,这些就是所谓的假盒装了!这种假盒装通常比原装的便宜,并且大多只保1年(目前假盒装很风行,里面附带的假“原装风扇”质量也不太好)! 至于散装CPU,大可能是经过OEM厂商,或其余非正式渠道流出,通常只有一个CPU,其余什么都没有(包括包装),价格相对便宜,质量与原装CPU并没有多大分别!(正常使用下的CPU是很难坏的,除非加压超频或系统供电不稳)因为制造CPU须要很高的工艺,不是通常的山寨厂能作出来,因此所谓的假CPU并非真的假货,而是经过对低频CPU的改造,强制超频为高频CPU,再打磨CPU的表面参数,质量与稳定性都不能获得保证!(目前的U已经很难改了,因此散装U也已经不多假货) 所以,买盒装仍是散装,要看我的须要!通常的用户,仍是建议买原装盒装的CPU,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保障! 2.接口类型 接口类型决定了CPU能使用什么主板,但并非说同种接口的CPU与主板就必定能使用,这要看CPU的类型与主板所用的芯片组,主板对CPU的详细支持状况等,可上主板生产厂商网页查看!在Socket7以前,Intel与AMD是使用同一种接口的!这里只说以后推出的接口类型! Intel在Socket7以后推出了独立版权的Slot1接口,适用于奔腾2,早期的赛扬,早期的奔腾3,在同一时期还有颇有名的Socket370,可以使用赛扬A,新核心的奔腾3(就是颇有名的铜矿),赛扬2,赛扬3(颇有名的图拉丁),还有不多见的图拉丁奔腾3,顺便说一句,当时有2种转换卡,一种是能够把Socket370的CPU转为Slot1,一种是使旧的Socket370主板能支持赛扬3的Socket370转Socket370转换卡;以后推出的Socket423能够说是一种过渡性的产品,只有最先期的奔腾4才使用,Socket478推出后就绝迹了;Socket478是早期奔腾4,赛扬4,赛扬D所使用的主要接口类型,目前还很常见;Intel最新的CPU接口类型是LGA775,支持使用后期的各类奔腾4,64位赛扬D,双核的奔腾D和目前性能最强的双核酷睿2处理器,是目前最主流的接口类型! 说完Intel,转回来再说AMD吧,在Socket7以后,AMD也推出了独立版权的SlotA,只能使用当时最先期的K7处理器,因此不是很流行;在这以后,AMD也推出了后来颇有名的SocketA(Socket462)了,SocketA造就了AMD的一批明星处理器(都是K7架构),包括雷鸟,毒龙,AthlonXP(著名的BT,巴顿核心也就是AthlonXP系列的),和最先期的闪龙处理器!在SocketA已经走过黄金时代以后,AMD一举推出两个接班人,就是高端的Socket939和低端的Socket754,Socket939主要支持当时的K8核心Athlon64,而Socket754则主要支持入门级的Sempron,也支持少数的Athlon64;所谓二分归一统,不久,Socket AM2就取代了这2个兄弟了,Socket AM2是AMD目前最新,也是最流行的接口类型,下至Sempron,中有Athlon64,上至双核的Athlon 64 X2,Socket AM2平台高低同吃,大有一展当年SocketA风采的气势! 其实不一样的CPU接口对系统的性能并无多大影响,只是考虑到之后对CPU的升级,主板对其余设备的支持等等状况,应该选购目前最主流的接口! 3.二级缓存 CPU的二级缓存很是重要,主要用于存放最近处理的进程数据和即将调用的数据,是CPU处理数据的缓冲站,避免了CPU频繁与内存交换数据!所以,二级缓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越能提升CPU的使用效率,提升处理速度! 早期的CPU内并没有集成二级缓存,而是集成于主板上,所以速度很低;后来使用Slot架构的CPU内集成了二级缓存,但因为不是集成于核心中,所以速度也只有CPU速度的一半;其实将二级缓存集成于核心内的CPU很早就有了,当年为DIYer们所疯狂的超频王赛扬A300,虽然只有128K二级缓存,但就已是集成于核心内的全速二级缓存了,固然,目前还在销售的全部CPU都100%已经集成全速的二级缓存了(二手除外)! 赛扬系列的出生,标志着CPU生产厂商以二级缓存的高低来分辨产品的高低端的时代正式开始!不管是过去仍是目前,同一核心的CPU,就有高端和低端之分,每每最主要的分别就是二级缓存的高低!早期的赛扬是无缓存的,后来的赛扬A和赛扬2就有128K的二级缓存,赛扬3有256K,赛扬4只有128K,赛扬D大多只有256K,但最新的赛扬D352倒是有512K的!高端的奔腾系列中,奔腾2和早期的奔腾3是半速的512K,后来的奔腾3是全速的256K(铜矿)和512K(图拉丁),奔腾4从最小的256K到2048K均有,而双核的奔腾D有1024*2和2048*2两种,之因此X2,是由于两个核心的二级缓存是彻底独立的;而目前最新的双核酷睿2使用的二级缓存有2M和4M两种,由于酷睿2的二级缓存是共享式的,因此并无X2! AMD方面,产品的高低端是从毒龙的出生开始的!毒龙的二级缓存只有64K,而当时的高端雷鸟是有256K的!到后来的AthlonXP,也有256K和512K两种;目前主流的低端Sempron通常有128K和256K两种,而高端的Athlon64也有512和1024两种,至于双核的Athlon 64 X2也是有2*256和和2*512两种的! 二级缓存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特别是奔腾,赛扬系列,对二级缓存的依赖特别大!可是,更高的缓存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所以,选购多大的二级缓存,要看本身的须要和预算资金了! 4.主频,倍频,外频,前端总线 CPU的主频,就是CPU内核工做的时钟频率,虽然与CPU的运行速度有必定关系,但在不一样的CPU之间,却不是主频越高,速度越快的,只有在相同核心,其余参数条件相同,只有倍频不一样的状况下,主频越高,速度才是越快!因此在不一样核心,或其余参数不同的CPU之间,对比主频高低是没有意义的!自从AthlonXP与奔腾4诞生之日起,以主频论速度的CPU时代就已经彻底过去了!(其实单以主频论速度在任什么时候候都是不正确的) CPU的倍频,也就是倍频系数,其主要做为决定主频的一个参数而存在,自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先期的CPU并无倍频的概念,CPU的主频就是外频,但随着CPU的高速发展,短短几年间,CPU主频从几MHz发展到几GHz,天然就产生出了倍频的概念,倍频一般从最低的1.5,以0.5的幅度跳跃,理论上能够至无限大!总的来讲,外频X倍频=主频! CPU的外频,其实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通常是33.3的倍数),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乘以必定的倍数来实现的,这个倍数能够大于1,也能够小于1(其实倍频就是这种倍数)!因为计算机系统的发展需求,外频也从66.6,100,133……一路发展过来了!早期的内存其实也是运行于外频之上的,但随着计算机的不断进步,内存的运行频率也已经独立开来了! CPU的前端总线,是将CPU链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一般用FSB来表示!通常的CPU须要经过北桥芯片对内存进行读写,所以CPU的前端总线速度对系统的总体速度有必定的影响,但不会很大!之前CPU的前端总线速度就是外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前端总线频率也能成为外频的倍数了!因为CPU-北桥-内存,所以前端总线速度须要北桥的支持和内存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CPU的性能!(AMD由K8处理器开始,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所以不须要经过北桥,直接可对内存进行读写,前端总线的概念也就变成CPU对内存的总线速度了) 无疑,在同一系列的产品中,更高的主频的确能带来更高的性能,但在不一样系列产品中的对比,倒是无心义的!另外,倍频与外频只是一个参数,对系统性能并没有影响!前端总线速度固然越高越好,但也不须要太过注重,并且也需注意主板北桥芯片的支持与内存速度的配搭! 5.生产工艺,核心电压,扩展指令集,其余特殊功能 生产工艺,就是制做CPU过程当中,进行加工各类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链接各个元器件的工艺,也就是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一般其生产的精度以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来表示!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在一样的材料中能够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链接线也越细,提升CPU的集成度,CPU的功耗也越小,器件性能获得提升!芯片制造工艺在1995年之后,从0.5微米,一路发展到如今最早进的0.065微米,目前在一个CPU内封装多个核心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核心电压,就是CPU正常工做所需的电压!随着生产工艺的提升,虽然CPU主频在不断上升,但工做所需的电压倒是不断下降的!因为CPU集成度至关高,绝对稳定的工做电压对CPU尤为重要! 扩展指令集是对CPU的X86指令集进行补充与扩展,能对多媒体,Interent,3D图像等数据的处理做出优化,但须要软件的支持才能实现!目前常见的扩展指令集有Intel的MMX,SSE,SSE2,SSE3,SSSE3,AMD的3D NOW!和加强3DNOW!等!虽然不少软件都能支持这些指令集,但因为当前CPU的运行速度已经大大提升,使用扩展指令集对CPU性能的提高已经显得不太明显了! 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也就是HyperTransport双向传输总线技术,是一种为主板上的集成电路互连而设计的端到端总线技术,它能够在内存控制器、磁盘控制器以及PCI总线控制器之间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由AMD公司所提出,广泛使用于当前的K8结构处理器中,相对于过去的PCI总线设计而言,Hyper Transport技术从根本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Hyper-Threading(超线程),HT技术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从而兼容多线程操做系统和软件并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在同一时间里,应用程序可使用芯片的不一样部分,使芯片同时进行多线程处理!超线程技术须要操做系统和软件的支持,当在支持多处理器的Windows XP或Linux等操做系统下同时运行多个不一样的软件程序能够得到更高的运行效率!Intel曾推出过支持HT技术的奔腾处理器,但随着多核心技术的日益成熟,HT也已开始退出市场了! TDP技术,奔腾D中使用的下降CPU功耗的节能技术! 64位,就是令CPU一次能够运行64bit数据的技术!最先由AMD于Athlon 64中使用,后来AMD,Intel全线产品都推出支持64位的处理器,所以目前主流的CPU中,也都支持这项技术!虽然须要操做系统,软件的支持,并且目前大多数操做系统和软件都是32位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64位终会有普及的一日! 双核心,便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同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的技术!双核心技术的引入是提升处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所以增长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一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长一倍,这对于同时运行2个以上的程序,性能提高尤其明显!双核心技术是Intel最先于奔腾D上使用的技术,后来AMD的Athlon 64 X2,Intle的酷睿2处理器也使用了双核!多核心技术是将来CPU发展的方向,相信不用多久,基于多核心的CPU将彻底占领市场! 生产工艺的精度和CPU的核心电压虽然对系统性能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更精良的生产工艺和更低的核心电压意味着系统的发热量越少,功耗越低(相对同系列CPU来讲)!所以在同类型的CPU中,应选购工艺相对精良,核心电压相对较低的产品,但也无需强求!至于CPU的扩展指令集,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超线程,TDP等技术来讲,有当然好,但无也无多大所谓,并不会对系统性能有太大影响!64位技术目前已经普及,从高端都低端都有一系列产品!至于双核心产品,对于常常同时运行多任务的用户来讲,是不错的选择,但因为价格昂贵,值不值得购买,就要看我的的见解了! 6.关于超频 超频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里暂不讨论该不应超频,而只研究超频的好处,坏处,怎么超,哪些CPU会特别好超!首先,超频的意思就是将CPU强行运行于超越其默认的标准主频下的频率!因为CPU制做过程当中须要根据CPU的发热量,最高频率承受度等各项因数制定标准频率,为保证CPU的稳定性,在制定标准频率时,每每会选择比其能运行的最高频率稍低,所以,CPU都有必定的超频空间! 超频的好处不用多说,谁也明白同一CPU,主频越高,速度越快的道理!但超频也存在很多坏处,首先对于CPU自己,因为超越了其自己的运行频率,短期内可能没什么变化,但长期运行的话有可能会令CPU内部出现“电子迁移”现象,致使CPU稳定性,寿命降低;另外,不正确或太勉强的超频也可能致使主板以及接在主板上的其余配件瞬间暴毙,特别是大大提高CPU的核心电压,不但会加速缩短CPU的寿命,更有可能烧毁CPU;而主板长期运行于非标准外频下也容易使主板,接在主板上的配件的寿命大大缩短!而不稳定的超频会致使系统常常出错,死机,自动重启,甚至损坏系统,硬盘等等! 上面说倍频的时候已经说过了,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也就是说,提升CPU的默认倍频或外频就能达到超频的目的了!很早之前的CPU倍频是能够调节的,只要轻轻调高,就能达到超频的目的,并且不会影响到其余设备,但不久后CPU生产厂商就将倍频固定下来,不能调节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锁频!那么剩下的方法就是调节外频了,由上面对外频的说明,咱们能够知道,提高外频,不仅是CPU,主板上的其余设备都将受到影响!所以,人们一般会尽可能将外频提升到一个对系统不会或影响很小的频率下,也就是标准外频了(如100,133等)!虽然这些都是关于超频最基本的常识,但却并无多少个CPU能稳定运行于标准频率下,这时每每就会经过微量提高核心电压,增强CPU散热效果等各类手段,来令CPU能尽可能稳定运行于标准频率下!目前好多主板都会针对超频来做出优化,以提升超频的成功率,稳定性,下降超频对主板和其余设备的影响!所以,超频也变得相对简单,风险也更低了! 那么,哪些CPU会特别好超,适合超频呢?其实这并无一个定论,但根据历史以来的经验和理论上的思考,也可总结出特别好超的CPU的一些特色:1.同一系列的CPU,频率越低,超频能力越强;2.同一系列的CPU中,更精良的制做工艺,超频潜力越大;3.低发热量的CPU比高发热量的CPU好超!其实除了这些常规因数外,影响超频能力还有不少不固定的因数,例如出现某一批产品无缘由的特别好超,又或者纯粹凭运气!固然,主板等其余外部因数就不讨论了,只讨论CPU的直接因数! 对于超频,我我的并无多少意见,随着科技的进步,超频的风险已经下降不少了!但仍是想提醒一下,千万不能盲目的,不计后果的超频,并且不稳定的超频是绝对不能超的!什么叫作完美的超频?就是超频后系统速度确实获得提升,系统能长期绝对稳定地运行于炎热的天气下,不影响其余任何配件的运做,这样才能说是成功的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