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一、RIP是距离矢量协议:特色:把本身知道的全部路由的结果告诉本身的邻居。有两个版本,版本1和版本2.它们都以跳数做为度量值(AD是用来衡量路由协议的优劣的,AD值越小,越优先,METRIC是用来衡量同一路由协议学习到的,到达同一网段的路径的优劣的,越小越好),可以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第16跳就不可达。(通过一台路由器就是一跳)网络

二、版本一是有类路由协议:所谓有类是指,经过RIP版本一贯邻居通告路由时,只可以携带有类网络号,而不可以携带掩码信息。(默认每隔30秒就会向邻居发送本身完整的路由表)负载均衡

三、版本二是无类路由协议:所谓无类是指,经过RIP版本二向邻居通告路由时,能够携带网络号,同时也能携带掩码信息。这就使RIP版本二可以支持无类网络,像可变长子网,CIDR等。ide

四、距离矢量协议为了防止产生三层的网络环路,会使用水平分隔机制,和触发更新机制,还有毒性反起色制,但仍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路由环路。oop

五、RIP协议属于标准的动态路由协议,全部厂商的设备均可以使用,(配置动态路由协议的心法:知道什么网段就说什么网段,把设备的直连网段通行出去)学习

1. 实验拓扑测试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1. 实验需求:

1) 使用动态路由协议RIP1使全网互通blog

2) 在R一、R3上加环回路由172.16.0.1/24和172.16.1.1/24 用RIP2使全网互通接口

  1. 需求一,实验思路及步骤:

1) 在R1上的配置:ip

[Huawei]sysname R1 //更名称为R1路由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2.0.0.1 30

[R1-GigabitEthernet0/0/0]int lo 0

[R1-LoopBack0]ip add 1.1.1.1 32

[R1-LoopBack0]q //退到上一个模式

[R1]rip //进RIP协议

[R1-rip-1]net 1.0.0.0 //使用network+网络号告诉别人本身的网段

[R1-rip-1]net 12.0.0.0

在R2上的配置:

[Huawei]sysR2

[R2]int g0/0/0

[R2-GigabitEthernet0/0/0]ipadd 12.0.0.2 30

[R2-GigabitEthernet0/0/0]intlo0

[R2-LoopBack0]ip add 2.2.2.2 32

[R2-LoopBack0] int g0/0/1

[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23.0.0.1 30
[R2-GigabitEthernet0/0/1]

[R2]riP

[R2-rip-1]net 12.0.0.0

[R2-rip-1]net 2.0.0.0

[R2-rip-1]net 23.0.0.0

在R3上的配置

[Huawei]sysR3

[R3] int g0/0/0

[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23.0.0.2 30

[R3-GigabitEthernet0/0/0]intlo0

[R3-LoopBack0]ip add 3.3.3.3 32

[R3-LoopBack0]q

[R3]rip

[R3-rip-1]net 3.0.0.0

[R3-rip-1]net 23.0.0.0

查看配置结果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别使用dis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各接口状态

b)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别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c) 上图中

proto表示经过什么协议学到的。

pre表示优先级,这里rip默认是100,数字越小越优先。

cost表示到达网段所通过的跳数,最大到15跳。

  1. 验证需求一:

在R1上ping R3的环回地址3.3.3.3和R2的环回地址2.2.2.2来验证网络

以上是使用RIP1使全网互通,解决了第一个需求。


  1. 需求二,实验思路及步骤:

基于以上配置作以下配置:

a) 在R1上加环回地址172.16.0.1/24并使用RIP1加路由

[R1]int lo 10

[R1-LoopBack10]ip add 172.16.0.124

[R1-LoopBack10]q

[R1]rip

[R1-rip-1]net172.16.0.0

b) 在R3上加环回地址172.16.1.1/24 并使用RIP1加路由

[R3]int lo 10

[R3-LoopBack10]ip add 172.16.1.124

[R3-LoopBack10]q

[R3]rip

[R3-rip-1]net 172.16.0.0

c)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别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d) RIP1在更新的时候不能携带子网掩码,因此致使中间的路由器收到汇总后的相同的有类网段,到达172.16.0.0网段出现负载均衡。当数据来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在网络里是不容许的,这里用R1 ping R3的环回地址172.16.1.1是ping不通的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用R3来ping R1的环回地址172.16.0.1也是不会通的

e) 这里用RIP2来解决:

基于以上配置,在R一、R二、R3上分别作RIP2,配置以下:

<R1>sy//进入系统视图

[R1]rip //进RIP协议

[R1-rip-1]version 2 //版本设为RIP2

[R1-rip-1]undo 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

<R2>sy

[R2]rip

[R2-rip-1]version 2 //版本2支持无类网络

[R2-rip-1]undo summary //关闭自动向有类边界汇总的特性,默认值

<R3>sy

[R3]rip
[R3-rip-1]version 2

[R3-rip-1]undo summary

f)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别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发现经过RIP2学到的网络,掩码也都正常了。

  1. 验证需求二:

用R1 ping R3的环回地址172.16.1.1来测试网络的联通性结果以下图所示:

这样就经过RIP2使全网互通了。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