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支持制做动态的图表。有时候,图表的变化须要缓慢的发生,以便于让用户看清楚变化的过程,也能给用户不小的友好感。数组
前面制做的图表是一蹴而就地出现,而后绘制完成后再也不发生变化的,这是静态的图表。app
动态的图表,是指图表在某一时间段会发生某种变化,多是形状、颜色、位置等,并且用户是能够看到变化的过程的。例如,有一个圆,圆心为 (100, 100)。如今咱们但愿圆的 x 坐标从 100 移到 300,而且移动过程在 2 秒的时间内发生。这种时候就须要用到动态效果,在 D3 里咱们称之为过渡(transition)。svg
D3 提供了 4 个方法用于实现图形的过渡:从状态 A 变为状态 B。函数
启动过渡效果。其先后是图形变化先后的状态(形状、位置、颜色等等),例如:spa
.attr("fill","red") //初始颜色为红色
.transition() //启动过渡
.attr("fill","steelblue") //终止颜色为铁蓝色
D3 会自动对两种颜色(红色和铁蓝色)之间的颜色值(RGB值)进行插值计算,获得过渡用的颜色值。咱们无需知道中间是怎么计算的,只须要享受结果便可。code
指定过渡的持续时间,单位为毫秒。如 duration(2000) ,指持续 2000 毫秒,即 2 秒。blog
指定过渡的方式,经常使用的有:ci
linear:普通的线性变化rem
circle:慢慢地到达变换的最终状态it
elastic:带有弹跳的到达最终状态
bounce:在最终状态处弹跳几回
调用时,格式形如: ease(“bounce”)。
指定延迟的时间,表示必定时间后才开始转变,单位一样为毫秒。此函数能够对总体指定延迟,也能够对个别指定延迟。
例如,对总体指定时:
.transition() .duration(1000) .delay(500)
如此,图形总体在延迟 500 毫秒后发生变化,变化的时长为 1000 毫秒。所以,过渡的总时长为1500毫秒。
又如,对一个一个的图形(图形上绑定了数据)进行指定时:
.transition() .duration(1000) .delay(funtion(d,i){ return 200*i; })
如此,假设有 10 个元素,那么第 1 个元素延迟 0 毫秒(由于 i = 0),第 2 个元素延迟 200 毫秒,第 3 个延迟 400 毫秒,依次类推….整个过渡的长度为 200 * 9 + 1000 = 2800 毫秒。
var width=400,height=400; var svg = d3.select("body").append("svg").attr("width",width).attr("height",height); var circle=svg.append("circle").attr("cx",100).attr("cy",100).attr("r",50).style("fill","green"); circle.transition() .ease("bounce") // 终点弹跳
.duration(2000) //过渡时长2s
.attr("cx",300) //圆心坐标从100变为300
.attr("r",25) //半径变为25
.style("fill","red") //颜色变红色
.delay(1000); //延时1s执行
Update、Enter、Exit 是 D3 中三个很是重要的概念,它处理的是当选择集和数据的数量关系不肯定的状况。
前几章里,反复出现了形如如下的代码。
svg.selectAll("rect") //选择svg内全部的矩形
.data(dataset) //绑定数组
.enter() //指定选择集的enter部分
.append("rect") //添加足够数量的矩形元素
前面提到,这段代码使用的状况是当如下状况出现的时候:有数据,而没有足够图形元素的时候,使用此方法能够添加足够的元素。当时并无深究这段代码是什么意思,本章将对此进行讲解。可是,因为此问题相对复杂,本章只进行最初步的介绍。
假设,在 body 中有三个 p 元素,有一数组 [3, 6, 9],则能够将数组中的每一项分别与一个 p 元素绑定在一块儿。可是,有一个问题:当数组的长度与元素数量不一致(数组长度 > 元素数量 or 数组长度 < 元素数量)时呢?这时候就须要理解 Update、Enter、Exit 的概念。若是数组为 [3, 6, 9, 12, 15],将此数组绑定到三个 p 元素的选择集上。能够想象,会有两个数据没有元素与之对应,这时候 D3 会创建两个空的元素与数据对应,这一部分就称为 Enter。而有元素与数据对应的部分称为 Update。若是数组为 [3],则会有两个元素没有数据绑定,那么没有数据绑定的部分被称为 Exit。示意图以下所示。
看到这,我想你们能体会到为何本节最开始处的代码可以给 SVG 内添加足够数量的元素了吧。它的意思实际上是:
此时 SVG 里没有 rect 元素,即元素数量为 0。有一数组 dataset,将数组与元素数量为 0 的选择集绑定后,选择其 Enter 部分(请仔细看上图),而后添加(append)元素,也就是添加足够的元素,使得每个数据都有元素与之对应。
当对应的元素不足时 ( 绑定数据数量 > 对应元素 ),须要添加元素(append)。
如今 body 中有三个 p 元素,要绑定一个长度大于 3 的数组到 p 的选择集上,而后分别处理 update 和 enter 两部分。
var dataset = [ 3 , 6 , 9 , 12 , 15 ]; //选择body中的p元素
var p = d3.select("body").selectAll("p"); //获取update部分
var update = p.data(dataset); //获取enter部分
var enter = update.enter(); //update部分的处理:更新属性值
update.text(function(d){ return "update " + d; }); //enter部分的处理:添加元素后赋予属性值
enter.append("p") .text(function(d){ return "enter " + d; });
请你们记住:
update 部分的处理办法通常是:更新属性值
enter 部分的处理办法通常是:先添加元素后,再赋予属性值
当对应的元素过多时 ( 绑定数据数量 < 对应元素 ),须要删掉多余的元素。
如今 body 中有三个 p 元素,要绑定一个长度小于 3 的数组到 p 的选择集上,而后分别处理 update 和 exit 两部分。
var dataset = [ 3 ]; //选择body中的p元素
var p = d3.select("body").selectAll("p"); //获取update部分
var update = p.data(dataset); //获取exit部分
var exit = update.exit(); //update部分的处理:更新属性值
update.text(function(d){ return "update " + d; }); //exit部分的处理:修改p元素的属性
exit.text(function(d){ return "exit"; }); //exit部分的处理一般是删除元素 // exit.remove();
请你们记住:
exit 部分的处理办法通常是:删除元素(rem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