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an Nöteberg:番茄工做法十日谈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做译者、出处,并保留本文的原始连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1189编程

《番茄工做法图解》的做者Staffan Nöteberg是番茄工做法的认真实践者,他天马行空地对番茄工做法的概念成功地进行了视觉再现,因此这本书充满了趣味和实践性,易于使用、充满启发且行之有效。Staffan目前和妻子安妮以及四个女儿(西娅、埃达、高娃和比娜)生活在斯德哥尔摩与伊斯坦布尔。20 年前,他曾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技术学院进修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不过那时他已经写了好几年程序了。他的第一台计算机是 C64 机,一台像面包箱的电脑。几年前,他在弗朗西斯科 ·西里洛的书中读到番茄工做法, 开始练习应用。而后又开始教别人用,而如今他已经写了一本关于它的书。《番茄工做法图解》英文版于2009年出版,目前已有中、英、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版本。Staffan拥有20余年的软件开发经验,也是敏捷思想的培训者。他仍是图灵即将出版的《敏捷武士》瑞典语版的翻译者。微信

图片描述

第一天:专心

图灵社区: 本书开端就讲了,你发现坐公车时最能集中注意力读书,从这个发现到你使用番茄工做法之间,有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要知道,你们都会遇到问题,却不必定能找到答案。编程语言

Staffan: 若是在作一件事的时间内,能取得额外的收获,人们会很开心。一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有一套学问:先分析当前的状态;而后制订一套战略来改善当前的状态;在实践中检验;若是成功,则造成标准实践。工具

在你提到的例子中,我只是观察到,在早晨乘坐公共汽车的25分钟内,本身能够集中精力。通过深刻思考,我意识到,那些最频繁的中断,都是头脑本身在溜号,它总想从聚焦模式切换到概览模式——就是总想从新评估一下,我是否是该停下手中的事情,去作点别的。学习

译者注: 做者在这里用了不一样的词汇,对照原书中,聚焦模式=心流状态=尽心尽力具体工做;概览模式=全局观状态=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网站

概览模式和聚焦模式是互斥的。因此概览模式老是会打乱注意力。为了不溜号,你必须信任你以前的计划,完成你当前的任务。在公交车上,我知道本身除了读书,不能再作其余事,因此,在这一特定场合,我很容易信任个人“读书”计划。spa

另外,我认为一段有限的时间(在这里是25分钟)可让头脑坚决不移地执行计划。时间盒和结束信号(车要到站了)也会帮助你从“千万次的问”中解脱出来,再也不彷徨到底要不要作这事儿。最后,相同长度的迭代,通过屡次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之后,头脑会自动契合这种节拍。翻译


次日:对比

图灵社区: 能不能说说番茄工做法对你我的的影响呢?blog

Staffan: 说到番茄工做法的思路和实践,它并不是新发明。在时间管理之林中,番茄工做法的一枝独秀在于简单、执行——“时间管理”我更喜欢称之为“注意力管理”。排序

我曾经用过GTD(Getting Things Done)、Franklin-Covey等时间管理方法。和许多人同样,我会对方法进行调整,适应我的状况作出取舍。这些方法都高瞻远瞩地教育人们,别光低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对长期项目进行优先级评估。而若是使用不当,这会让事情过于复杂,难之前进。

译者注: 从另外一个角度,译者我的建议,若是读者是初次接触时间管理,在番茄工做法的基础上,读一些GTD知识,很是有用。 对做者提到的两个方法感兴趣的话,能够参阅《番茄工做法图解》参考书目中的《尽管去作:无压工做的艺术》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若是让我现身说法,分享番茄工做法的经验要容易得多。像大多数人同样,我努力去完成的,是我知道必须今天完成的事。番茄工做法帮助我开始工做,帮助我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它还帮助我每半小时有一个时间来作出决策。


第三天:科学

图灵社区: 从为何要用番茄工做法,到它的具体实践,你都会先介绍一些心理或是社会研究方面的理念来帮助读者理解,请问这些内容你是怎么了解的呢?又是怎么跟番茄工做法结合起来的呢?

Staffan: 没读过《番茄工做法图解》这本书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么简单的番茄工做法,你怎么能把它写成一本书呢?个人回答:其实这本书的总题目是注意力管理,而“番茄工做法”只是实现这一用途的工具。

做为一名知识工人(码农),时间管理是我长期的兴趣所在。我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广为人知的流程方法。多数的书本会告诉读者,怎样作、什么时候作、以及作什么——但不讨论这样作的缘由。

科普图书和杂志,能够从零开始,帮咱们弄清楚“为何”。我很喜欢《科学美国人Mind》杂志,他们的文章会注明参考资料,供读者详细了解相关的基础研究。我也读了不少关于大脑的书。

在酝酿这本书的日子里,我作过屡次关于番茄工做法的主题演讲。演讲安排了互动环节,以跟踪听众的领会程度。你们提的一些问题颇有趣,我也试着找寻其中的科学动机、或至少是解释。例如,一晚上好睡以后更容易作出清醒的决定,是真的吗?为何?

我但愿让这些故事平易近人,让每一个人都能用得上。有人说:“时间管理对别人有用,对我没用。”别太早下结论,你能够了解一下,亲自试试。假如这本书可以成为平常经验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纽带,我将不胜欣慰。

译者注: 《科学美国人Mind(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Magazine)》双月刊是《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关于脑科学、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的特别分刊。创刊于2004年。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sciammind/


第四天:规划

图灵社区: 番茄工做法能帮你们从“必须作完”调整到“走出一小步”。但对于新手来讲,任务的排序和分解始终是开始时的难点。举个例子,若是我想经过阅读一本技术书籍,来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该怎么用番茄工做法来规划呢?

Staffan: 重要的是,把短时间目标和长期目标区分开来。对于短时间目标,应当细致地对它进行分解,以便弄清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须要通过哪些步骤。而对长期目标进行分解,反而有点多此一举。毕竟大江东去浪淘尽,我还在追着个人梦,世界早已悄悄改变了。

若是你预估一项短时间目标要花费的时间超过半天,那说明这件事分解得不够细。有时候咱们觉得分得够细,无法再分解了,然而一旦开始作,奇迹就会出现。一般根据个人经验,能够问本身:要完成这项活动,我会先作什么?若是你想读一本书,首先第一项活动多是快速浏览一下目录;而后第二项活动是阅读第一章;第三项活动多是作第一章后面的练习;读完整本书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另外,还要区分常常性活动和一次性活动。若是你天天都读书(不光是读个人书),那么读书就是一项常常性活动。在《番茄工做法图解》中有一节讲的就是这个,叫作“事务番茄钟”。马克·佛斯特的“自动对焦(Autofocus)”方法,能够帮咱们在新活动、旧活动、常常性活动和未完成活动之间进行周转。我看这套方法彷佛还须要调整,但点子颇有趣,并且我以为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在没法精确预估时间的时候,我会借助一些度量指标。好比读一本书,能够在封面内侧画一张燃尽图(Scrum工具)。X轴是还没读的页数,Y轴是以天为单位的时间。或者Y轴是花费的25分钟迭代数,即番茄钟数。在第一种状况下,我能够推断我哪天能读完整本书。在第二种状况下,我能够看到还要花多少时间读完整本书。

译者注

马克·佛斯特:《搞定一切,还有时间玩》等时间管理书籍的做者。(Mark Forster, “Get Everything Done” )
内地还没有引进他的做品。对文中提到“自动对焦”感兴趣的读者能够阅读: http://catuslee.com/archives/666
(确实有点意思,让我想起最近红紫红紫的移动软件Clear for iPhone。)

燃尽图:在敏捷开发的Scrum流程中,燃尽图(burn down Chart)是一个公开展现的图表,显示当前冲刺中未完成的任务数目,或在冲刺订单上未完成的订单项的数目。


第五天:休息

图灵社区: 番茄钟的休息时间内,是不容许思考工做的,也不能处理重要的电话和Email,原来休息时刻也要作到专一、高质量的放松,但咱们有这么多的诱惑和打扰,请问你是怎样控制本身的呢?另外,你的书中提到了借鉴“多阶段睡眠”法来训练身体在短期内进入深度放松状态,5分钟休息就像10分钟,这个你尝试了吗?效果怎么样?

Staffan: 在《番茄工做法图解》书中,有一篇来自伦佐·布加迪的友情文章,其中介绍了多阶段睡眠(译者注:57页“如何在5分钟内打个盹”)。看着挺有意思,但我本身还没试过。像这样对大脑进行刻意的休息和充电,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我的而言,我都是尽可能放下执念。休息时间一开始,我总要离开座位。而后可能会看看窗外,去弄一杯咖啡,或者在办公室溜达一分钟。休息时所作的事,应该与番茄钟内所作的事彻底不一样——即,不要再用个人大脑解决问题。

有时一件事忽然来了,让你还没来得及排定优先级,就急着想转去作它。要远离这种诱惑,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写在你的“计划外紧急”清单内。我想,紧迫感有一半是由于担忧,若是不当即作的话,你怕把它忘了。


第六天:幽默

图灵社区: 这本书里有些很搞笑的场景,好比您爱用各类虚拟的想象来切换本身的状态,戴上小丑帽就要休息,戴上狮子帽就要努力干活、狩猎羚羊,戴上王冠就要像国王同样纵观全局、作计划。做为一个读者,想象这幅画面的时候,有点笑抽了,书里的幽默之处还有不少,你咋会这么搞笑呢?幽默能够学习吗?

Staffan: 在90年代后期,以色列研究机构安排了101名女教师,接受为期20小时的幽默培训。培训后同事互评,不管与培训以前相比,仍是与对照组相比,这些教师的喜剧细胞都增长了。因此幽默确定有秘技可学。

不过,我相信每一个人天生具有喜感,但各自笑点的角度不同。若是我以为某人无聊,那只是由于我对他的笑点没有共鸣。某些人说的笑话过于精妙,效果就是很冷。对此我有充分的证据——你想,即便周星驰那样的喜剧之王,也不是谁都爱看。


第七天:图解

图灵社区: 番茄工做法里的每日回顾,对你来讲,实际上是用思惟导图来作日记,这本书每页也都有您自已画的插图,您怎么看待这种用绘图来记录和阐述思想的方式呢?

Staffan: 我最有动力回答的,就是这条。目前我正在写一本书,内容就是经过视觉来解决问题。新书的暂定名是《A6方格本》。在我看来,手绘说明和图解表达,是一匹无人赏识的千里马,它能够带你进行逻辑思惟、进行创造思惟、进行思想沟通。你们一般会认定,拿纸笔画画须要至关专业的技法,而本身没有。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工做方法,不要与艺术天赋混淆了。但愿个人新书能帮助你们,享受到视觉解决问题的便利。鉴于《番茄工做法图解》此前得到了始料未及的好反响,我在想,若是图灵教育这样的出版社,能将个人《A6方格本》在中国出版,那是何等欢乐开怀。


第八天:孩子

图灵社区: 孩子的教育对于全部的父母都是个大问题,你曾提到番茄工做法教授给了你的孩子,可否介绍一些心得体会及注意事项?

Staffan: 个人方法是这样:“试试看,先作五分钟——咱们要启动番茄钟了哦!”若是感受到,孩子眼前的主要障碍是没法开始作一件事,我会采用这个方法。有几种场合容易发生这种状况,好比孩子要作家庭做业、要整理房间,或者仅仅是对一件事感受无聊的时候,我都尝试过。结果颇有意思。

对孩子们来讲,无论什么事只要一上手,一般能够作好久。但那一点点做业,他们却不肯意立刻作,老是拖几小时。如今好了,一旦扭启番茄钟,他们几乎停不下来。孩子年龄从四岁到十二岁都有。

要明确的一点是,是否参与到这种流程中来,必须让孩子本身决定。任何事都须要互相尊重,大人和孩子也同样。若是孩子不想这样,切勿强求。

译者注: 在这里给关心孩子教育的读者提供一些扩展阅读。番茄工做法发明人弗朗西斯科 ·西里洛的官方网站在09年刊登了两篇文章,看看孩子们怎么说:

10岁的Rachele用​​番茄工做法作功课 - 2007年7月5日

我叫Rachele,​​我是女孩,今年10岁。我用番茄工做法作功课,由于我很难长时间专心。

用番茄工做法,我能够把功课作得又快、又好。番茄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给了我很大帮助,我不知道为何,但我确实更专心了。有一次,我改为没有声音的计时器,结果我妈妈只好不断提醒,我还有没完成的功课。

这个方法有一个好处,我能够不停地写做业,写呀写呀,而后就能够有5分钟的休息时间。若是一直不让休息,我写着写着就会分心,做业总也完不成。

每当我专心的时候,我盼着番茄钟快点走完,每当我休息5分钟的时候,我又但愿番茄钟慢一点,最好永远停住。我认为休息时间应该是10分钟,但规则上说时间不能太长,因此我只休息5分钟,好让功课完成得更快。

Rachele Vallara

一位中学生向老师推荐番茄工做法 - 2008年1月7日

(在老师的博客上,学生留言)

老思,侬好!想跟你说的是,我老爸推荐了一个好东西,是一种方法啊,叫“番茄工做法”,有网站和书,你能够找到。我从去年就一直用这个方法,它帮我能更好地学习,减小焦虑情绪。

我老爸是IT攻城师,他在工做中常常用,他推荐这个是由于他用着不错。

Camila Barrionuevo

(老师的回复)

好!Cami

我在想你爸多是正确的!若是我有番茄工做法,我今天就该把大家的论文都批完了,但是……没有,我已经攒了好多好多番茄的工做,估计拿这些番茄作酱的话能供给一支军队......

我必定好好看看,谢啦!

Luciana Carboni


第九天:敏捷

图灵社区: 据说您正在翻译Jonathan Rasmusson的《敏捷武士(The Agile Samurai)》到瑞典文版,正巧图灵也正在翻译这本书的中文版,能不能谈谈你对这本书的体会呢?

Staffan: 是的,我为瑞典的出版商翻译了《敏捷武士》。我认为这是出类拔萃的一本书,能够帮助项目经理和项目主管对敏捷有所认识,但远远不止这些。对于经验丰富的敏捷实践者和敏捷教练,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技巧和看法。本书甚至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敏捷范畴,介绍了一套创建项目章程的方法,叫作“启动平台”。我强烈推荐这本书。

译者注:
Project Chartering:“创建项目章程”或“项目租赁”。
The Agile Inception Deck:“启动平台”或“敏捷创业甲板”。
暂时没找到惯例译法,对这里的混乱表示抱歉。
请读者跟踪图灵新书《敏捷武士》,以书中译法为准。
咱们也在请教该书中文译者李忠利老师。


第十天:效能

图灵社区: 最后一个问题,你是瑞典人,番茄工做法发明人富兰思齐罗是意大利人,在工做、生活的节奏上,不一样的国家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职场人士广泛面临长期的时间压力,咱们喜欢你的书,由于你用天马行空的趣味表达来探讨时间的问题,让人感受轻松。可是回到工做中,咱们又要紧张了。甚至有朋友说,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应用番茄工做法。能不能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什么是高效率的人?什么是有价值的生活?

Staffan: 人各有志,项目多样,企业文化更是百花齐放。固然还有你说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然而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应用,地区差别正在拉平。比起一百年前的瑞典和中国,今天的我和中国人有更多共同点。

时间管理是普适型的观念,在世界各地的职场都有用。对于感到工做压力,面临最后期限,以及感受本身作事没有条理的人,时间管理的价值更大。咱们都怕犯错误,怕不能按时完成,怕受到批评。那么,若是有一套透明的系统来明确优先次序,而且能让咱们认识到哪里出现中断干扰,就能够帮助咱们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心跳的节拍也更从容。

在英语中,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是不同的。一个有效率的人,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少。一个有效能的人,可以产出预期的效果。时间管理,可能没法帮助你更有效率,但它能够帮助你作最重要的事——即更有效能。假如你快马加鞭、火力全开,生产出一堆东西,但没有人须要你的产品,那就是一种浪费。经过不断获取新知,不断对时间管理方法进行实践尝试和自我观察,咱们能够学着如何更有效益。这是一项投资,会有很高的回报。


更多精彩,加入图灵访谈微信!

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