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html
kubernetes集群内部有三种方式暴露服务:nodeport,loadbalancer,ingress,其中loadbalancer须要云厂商提供对应公网负载均衡,维护成本,费用高。
采用nodeport这种方式的弊端:node
一、开经过多端口,对主机安全性存在必定风险(内网环境,问题不大),多端口的管理过于复杂,混乱 二、nginx upstream配置nodeport,当后端服务出现异常,探针未及时检测到时,有可能由于nginx 的健康检测机制,致使全部服务都被摘除。 对于ingress的调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ingress,一部分是ingress controller, ingress 自己是kubernetes 的一种资源。用于描述host(域名),url,header 与后端服务的对应路由关系,例如,能够在ingress 中定义,www.qyd.com 这个域名/book的url 路由到qingyidai这个命名空间中的book服务。 ingress controller 从功能上也能够分为两点: 一、 动态的与apiserver交互,获取kubernetes集群中ingress资源的动态,并应用为自身的配置。 二、为服务提供路由功能,及其余附加功能(SSL等) Ingress Controller是一个统称,并非只有一个,有以下这些:
•Ingress NGINX: Kubernetes 官方维护的方案,也是本次安装使用的 Controller。nginx
•F5 BIG-IP Controller: F5 所开发的 Controller,它可以让管理员经过 CLI 或 API 让 Kubernetes 与 OpenShift 管理 F5 BIG-IP 设备。后端
•Ingress Kong: 著名的开源 API Gateway 方案所维护的 Kubernetes Ingress Controller。api
•Traefik: 是一套开源的 HTTP 反向代理与负载均衡器,而它也支援了 Ingress安全
•Kong: 开源的api网关,由lua 和openrestry 集成。负载均衡
从上边咱们看到,ingress 只是一种路由规则。只是在集群中部署ingress 是没有意义的。 咱们须要ingress-controller实时与apiserver交互。获取集群中ingress资源的变化。并应用为自身的配置。同时。ingress-controller有不少种。nginx,traefik,kong。。。每个ingress-controller获取到ingress 的路由配置,去解析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若是咱们想将全部的html路由到后端的static服务。 那么在traefik中ingress 的配置以下:
spec:
rules:lua
而使用nginx 做为ingress-controller 则须要在ingress 以下配置。
metadata:
name: test-ingress-3
annotations:
nginx.ingress.kubernetes.io/use-regex: "true"
spec:
rules:url
能够看到 traefik 在匹配前缀的时候用到了go 的正则语法。配置中的path没有实际意义,可是不能为空。而nginx 的ingress-controller配置中则多了一个nginx.ingress.kubernetes.io/use-regex: "true" 的注解。 rule中的写法和Nginx中的配置是相似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