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表(FDB表,2层):MAC地址——接口;
ARP表(2.5层):MAC地址——IP地址;
路由表(FIB表,3层):网段——网关——出接口(网关路由);网段——出接口(直连路由);网络地址(主机路由)。 网络
路由表是IP地址可达范围的一张表,至关因而网络里的地图,负责三层的数据转发;
ARP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逻辑关系表;
MAC地址表是MAC地址和交换机接口的逻辑关系表,负责二层的数据转发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和另外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讯,必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得到的呢?它就是经过地址解析协议得到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经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讯的顺利进行。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是烧录在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NIC)里的.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是由48比特长(6字节),16进制的数字组成.0-23位是由厂家本身分配.24-47位,叫作组织惟一标志符(oganizationally unique,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其中第40位是组播地址标志位。网卡的物理地址一般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一般能够经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当中,是经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通常也是全球惟一的。好比,著名的以太网卡,其物理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数,如:44-45-53-54-00-00,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存入主机接口中。以太网地址管理机构(IEEE)将以太网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一样组合,分为若干独立的连续地址组,生产以太网网卡的厂家就购买其中一组,具体生产时,逐个将惟一地址赋予以太网卡。形象的说,MAC地址就如同咱们身份证上的身份证号码,具备全球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