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的时候,我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回到了九朝古都洛阳。之因此用“回”这个字,我想你也猜到了缘由:个人籍贯是河南省洛阳市。前端
回来的时候挺胆战心惊的,由于洛阳的软件行业很萧条。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一名当打之年的 NBA 球星由于某些缘由来到了 CBA。程序员
我那时候也想选一个相对大点的公司,但选来选去,不是人家看不上我,就是我看不上那点工资。固然了,我最终选的这家小型创业公司工资也不高,勉强维持生计吧。编程
我那时候才 24,正值程序人生当中的黄金年龄。但已经回来了,再出去漂也不合适,因而我就这样劝本身:app
既来之则安之,踏踏实实干吧,是金子哪都能发光。编程语言
相比在大公司里作一颗螺丝钉,不如在小公司里作“瘸子里面的将军”。工具
假如公司创业成功,搞很差很快就能走上财富自由之路。学习
好歹算是还乡了,虽然没有衣锦。能陪在家人身边,多好啊!视频
工做了一年半的时间后,工资涨到了从苏州离开时的水准(在洛阳可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随后,事情的走向开始不容乐观,同事愈来愈少,少到最后只剩下老板和我两我的。这样的状况从 2015 年持续到如今,也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咱们俩都在死撑,等待最后那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对象
上周末和几个以前的同事聚餐,半年多没见面了,一见到我就关切地问:“还在以前的公司上班吗?”资源
“嗯,还在。”我只能苦笑着说。
“你老板挺能撑的,以前听你说卖了一套房子了。如今业务尚未进展吗?你的工资还能照常发吗?真的挺替你担忧的。幸亏你上班的时间比较自由,晚出早归的。咱们公司如今也在紧跟潮流,变成 996 了,快累成狗了,甚至比狗都累。”朋友继续感慨地说。
“我也只能这样安慰本身了。”我继续苦笑着说。
若是你要问我在这期间有没有跳槽的念头,说实在的,真没有(假的)!我不只想跳槽到郑州,甚至还想过去北上广深漂一漂呢。
有那么一段时间,个人情绪特别躁动,总以为再这么下去,个人青春算是荒废了。
关注我比较久的读者可能会说:你这几年成长得很快啊,咱们都有目共睹啊!你既擅长 Java,还搞前端,甚至 Linux 命令都敲得很溜。何况最近还出版了《Web 全栈开发进阶之路》。
成长固然是有的啊,毕竟白头发都冒出来了好几根啦。但大家可不知道个人苦啊。
老板对市场的把握不许,业务变来变去,我被迫敲了不少无用的代码。
四年没涨薪了啊,老板勒紧裤腰带,我也得勒紧。
严重缺少社交。我家里有一台联想的台式机,一台 iMac,一台 MateBook 13,公司还有一台电脑,合起来比个人同事都多。
技术深度和广度都跟不上潮流,毕竟我一我的的学习成本是巨大的。
最近有个读者子非鱼给我留言说:二哥既没有名校毕业的证书,也没有大厂工做经验的背书,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实在使人钦佩。
我知道这句话是真心要夸个人,但总以为不是个滋味——说实话,我也想拥有高大上的背书啊。写公众号这段时间里,认识很多大佬。他们要么毕业于名校,要么有大厂工做的经验,要么二者兼具。像我这两样都没有的,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第二个。
因此我劝那些就要参加工做的大学生朋友们,有机会,必定要先在大公司挑战一下。
小公司确实灵活,确实快。但有不少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不少时候老板都不知道风口在哪里,只能凭本身的感受。今天去谈个客户,说要改点需求,明天去谈个客户,说要再改点需求,改来改去,最后项目改得面目全非。
这也是我最苦恼的一件事。不少时候,我都会由于这些事情和老板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摔门而出,留老板在那里气呼呼的站着。
那可能有人会说,都到这份上了,你跳槽算了,还在这坑里蹲着干吗?是啊,我已经入坑 5 年多了,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能够负责任的说,程序员最黄金的年龄段都在这里度过了。
可我真的还想再赌一赌。
听说心理学家作过研究,人们赌马时,若是当天血亏的话,快结束时会将赌注下在但愿不大的“马”上——由于他们要试图挽回损失。没错,我就属于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
固然,我没有选择离开的确另有缘由——除了老板不敢让我 996 以外,我还找到了一份使人神往的副业。
这份副业具体是什么,我也不大好描述,总之它的内容不少:
1)大量地阅读。
既然是副业嘛,就不必定非要和钱挂钩。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干这件事须要大量的时间。若是疲于工做的话,阅读的时间真的是很紧缺的。
有很多读者向我反映,他们根本就没有读纸质书的时间,最多也就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一读电子书,或者听一听读书音频。见我隔一段时间就能换一本书读,很是羡慕。
在读书的领域里,是不存在信息差的。由于全部出版的书籍都是同样的,而经典的读物你们都知道。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时间去大量地阅读,你就能在认知、思惟层面超越不少人。
而我,能够在办公室里肆无忌惮地读书。这让我感到很是的快乐。
2)持续不断地写做。
在知识付费的时代里,几乎全部顶尖的撰稿人都走向了财富自由之路。但你也知道,写做也须要大量的时间。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位朋友松哥发文说:
两年来,对待这个号一直很是佛系,时间充裕了,会连着更新好几个月,忙起来了,可能半年没有更新。正是这样的态度,让这个号发展得很是缓慢。
从松哥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些许的无奈。每一个原创做者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毕竟除了写做,还要工做和生活,可天天的时间只有 24 个小时啊。
而我,能够在办公室里自由自在地写做。这让我感到前程远大。
3)对接资源、运营社群、筛选信息……
我还能够尝试作得更多,而这些尝试,无一例外地都须要时间。假如我不在自由的小型创业公司里,而是在有严格的工做制度的大公司里,那么我这份使人神往的副业,极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综上这么说来,我这 5 年青春,并无荒废在这个小型的创业公司里,虽然我曾经困惑迷茫过。我想这其中的缘由大概只有一个:我跳出了思惟的局限性,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尽管个人工做没有变。
假如咱们只看到小型创业公司的弊端,那么咱们就会选择跳槽到一家大型公司。但这有可能意味着,你丧失了对本身人生自由的话语权(参照近期使人生厌的 996 话题)。
最后,送一段 HarryQu 精彩的评论(我在 V2EX 上发表了一个话题,超级热,18 个小时内 9256 个点击)给你:
有的程序员喜欢看书。
有的程序员喜欢直接看源码。
有的程序员喜欢看别人的博客。
有的程序员喜欢看在线视频。
有的程序员喜欢看别人的公众号。
有的程序员喜欢凑成一个圈子(知识星球)。
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罢了。我之前是 Android 程序员,后来有人告诉我如今流行 Hybrid app,后来有人告诉我 RN 很火,让我学 RN。后来又有人告诉我 Kotlin 是钦定的官方语言。后来又有人告诉我 Flutter 很香。后来又有人告诉我如今是大前端的天下。
我走了一圈兜兜转转,看似什么都会一点,其实什么也不会。我才忽然明白编程语言只是工具,不要迷恋新技术,多去提高思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却花了三年时间才明白,我是否是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