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一位朋友约晚饭,开始比较诧异,由于这位朋友半年前刚从一家大公司离职,去了另外一个城市的一家初创公司。跟朋友聊过,初创公司规模不大,十几号人,老板是传统行业的生意人,进入技术服务行业创业,offer开的不错,现金部分比当时的公司高不少,还有不小比例的期权。架构
朋友名校硕士毕业工做了三四年,有想法,能折腾,不安于现状,一直在找机会,想搏一把大的。3d
碰面后细聊,朋友去创业公司3个月后,公司融资受阻,发不出工资,他继续坚持了2个月,无奈只能离职,毕竟每月近万元的按揭房贷不能断,如今须要从新找工做。blog
今年互联网公司扎堆上市,爱奇艺,小米,虎牙、B站、优信、映客等已经上市,美团点评、今日头条也在上市的路上。就如今资本环境而言,并非一个好的上市时间点,这么多企业扎堆上市,资本寒冬真的来了,一来一级市场找钱难,二来早期投资人也有获利退出诉求,否则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也不会“流血”上市。大环境如此,朋友所在的创业公司资金链断裂也就不足为奇。资源
每一次互联网明星公司上市,都会批量制造一批富豪。开发
好比小米,据招股书披露。产品
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class
总裁林斌持股13.33%基础
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阿里巴巴
高级副总裁洪锋持股3.22%百度
高级副总裁刘德1.55%
高级副总裁王川持股1.11%
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持股2.93%。
原战略副总裁黄江吉持股3.24%
原首席科学家周光平持股1.43%
按照最新股价21.45港币/股,或者总市值5338亿港币,被雷军拉过来创业的几个合伙人。
股份最多的林斌,身价5338亿港币 * 13.33% = 711.55亿港币。
股份最少的王川,身价5338亿港币 * 1.11% = 59.25亿港币。
相对于他们加入小米以前的身价,这都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哪怕是这些合伙人,他们的收益差别也是巨大的,跟承当的风险、入伙时间前后、职位高低有直接关系。合伙人吃肉,普通员工跟着喝汤。
由于上市创富的示范做用,不少人跃跃欲试,本身创业,或者加入一家创业公司,幻想熬上几年待公司上市,一举财富自由。
实际上99%的创业公司都不值得加入。有统计数字代表,90%的创业公司活不过3年。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和资源创业的,早期能自雇的都是少数,包括你我,都是打工的命,出卖本身时间,领取一份报酬,养家糊口,仅此而已。
查理·芒格曾说过
人生走到某个阶段,我决心成为富有之人,不为别的,只为自由。
没人喜欢早请示晚汇报,我问过身边不少人,大部分人努力上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不用上班。
因此不管在哪里上班,打工就是打工,你跟老板,就是一种买卖、契约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创业公司也好,大公司也罢,都是如此。
怎样的创业公司值得加入,之前的文章总结过,值得加入的公司有以下特色。
1. 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已经或者有潜力构造护城河;
2. 公司短时间不会死掉,未上市,估值不高,创始人有分享利益的意愿;
3. 创始人有过创业经历,能力获得过证实,有较大几率确保公司能作大。
换言之:公司有作大的可能,目前还小,老板人品靠谱,大方给员工发期权,有能力把公司作到上市,员工得到经济回报,甚至财务自由。
关键的关键,仍是看创始人的能力和人品。
用这个准则能够过滤掉市面上99%的不靠谱初创公司。
那么加入初创公司的收益,有具体能够量化的计算方法吗,答案是有的。
拿阿里巴巴举个例子,阿里员工的薪酬构成分三块:
基本工资
年终奖金
股权/期权
基本工资是购买员工天天的工做时间,跟定级有关系,一个社招员工,定级P7,月薪范围在25k - 40k之间。这一块阿里在互联网行业属于中下水平,不少资深社招员工降薪进入阿里。
年终奖金是对员工一年工做产出的考核,对项目、团队的贡献,著名的271绩效分配原则,20%的人3.75,4到10个月奖金,70%的人3.5,2个月奖金,10%的人3.25,没有奖金。连续拿两次3.25可能就要走人了。我的具体绩效奖金还要乘以公司、事业部、团队当年的绩效系数。以上不必定很是准确,差很少是这个样子。
期权/股权,是公司对一个员工潜力的判断,把员工跟公司中长期利益捆绑,一个天猫或淘宝的社招员工,定级P7,会分配大体对等100万人民币的阿里巴巴股票(达到必定级别并工做一段时间后,考核指标好,或跟老板臭味相投,会授予必定数量的股票),分4年兑现。第一次兑现是股票受权2年后的窗口期,兑现50%,若是入职不到2年离职,那是一股也拿不到的。以此类推,第三年兑现第3个25%,第四年兑现第4个25%。
阿里巴巴上市后,造就了上百名亿万富翁,上千名千万富翁,都是靠股票升值。
阿里巴巴薪酬大头在奖金和股票,绩效评定不一样,同级别员工之间差别巨大。如今不少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在学阿里薪酬体系。
初创公司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远不如BAT等大公司规范,加入一个初创公司,收益主要体现两方面,都是基于对公司将来成长的看好。
期权增值
混上管理岗位
第一,期权增值,好比我一个朋友,资深技术开发工程师,入职今日头条,offer总包年薪100万人民币,具体构成现金75万,期权价值对等100万人民币,分4年兑现,每一年25万,那么对等100万人民币期权的最终价值,跟入职公司的时间密切相关。
咱们看看今日头条的融资历史
天使200万人民币 12年初
A轮200万美金
A+轮100万美金 12年末
B轮融资1000万美圆投后估值6000万美圆 13年年中
C轮融资1亿美圆投后估值5亿美金 14年6月
D轮融资10亿美圆,投后估值110亿美圆 2016年年底
今日头条目前IPO传闻估值450亿美金。
若是C轮融资,也就是14年6月先后入职,那么这100万人民币期权,目前价值 = 100万人民币 * 450亿 / 5亿 = 9000万
若是D轮融资先后,也就是16年年底先后入职,那么这100万人民币期权,目前的价值 = 100万人民币 * 450亿 / 110亿 = 400万
若是如今入职,那么这100万人民币期权,价值就是100万。
最终价值还要乘以一个每次融资的稀释系数,这里只是示范差别。
这个收益差别是巨大的,因此当你看准一家创业公司,必定要尽早上车,越是早期公司倒闭的风险也更大。既要收益高,也要风险小,还要……,世上哪有这等好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
若是公司中途倒闭,不能上市或被收购,以上讨论的期权,都是废纸,直接清零。即便公司上市,老板耍滑头人品有问题的,好比曾经的优酷,期权也跟废纸差很少。
第二,混上管理岗位,若是公司业务增加,组织规模膨胀,早期员工提拔为小组长,经理,总监的几率就大,级别上去了,工资、绩效、后续分配的期权天然水涨船高。
工做的回报,除了金钱,还有其余的吗,固然有,人脉的积累、专业技能的磨炼……,尽管,这些早晚是要在职场中转化为金钱上的回报。
若是你是一位职场新人,15年同时得到了今日头条和百度的工做机会,都没有给股票或期权,哪家更值得加入,个人答案是看岗位,「用户增加」、「产品」、「运营」、「推荐技术」去今日头条,这些领域,他是业内首屈一指的,若是是「基础架构」、「搜索技术」去百度,今日头条在基础架构方面跟百度差距仍是极大极大的,百度能给你更加全面的视野和完整的培训。
若是没有找到靠谱的初创公司,特别是职场新人,先在大公司待着吧,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以待明天。
以上讨论的前提,基于你已经拥有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