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咱们拿到需求的方式都是需求文档的功能说明,咱们须要从产品经理的只言片语里分析出功能点的上下文,找打用户真正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设计
那么,咱们应该怎样从一个点,去找到那个面呢?code
四个关键词:用户
、场景
、行为与触点
、目的
;连成一句话就是:什么用户在什么场景经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的。例如,音乐评论功能支付宝
用户 | 场景 | 行为与触点 | 目的 | 设计点 |
---|---|---|---|---|
学生群体 年轻白领/IT行业从业者 小众音乐爱好者 追星族 |
听到一个很对口味的歌 听到喜好的明星的歌 听到在别的平台火起来的某首歌 看到某个评论写的很经典 很无聊,在评论里看故事/段子 |
看评论 发评论 点赞别人评论 回复别人的评论 复制别人的评论 |
找共鸣 表达新歌后的心情 抖机灵/玩梗 知足虚荣心 与其余人互动 |
点赞 热度置顶 重复评论筛查 转发评论 |
再举个栗子: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文档
用户 | 场景 | 行为与触点 | 目的 | 设计点 |
---|---|---|---|---|
学生党 上班族 |
早上醒来无聊玩手机 想起来昨天买的电影票的能量熟了 朋友告知,你能量熟了,慌张的打开支付宝发现已经被偷了 上课/上班无聊玩手机 某活动期间,朋友/同事/家人让你帮忙浇水 你积攒了俩月的能量,终于能够换颗树了 |
收能量 偷别人能量 上能量保护罩 给树浇水 种树 |
打发无聊的时间 作公益 与人互动 知足虚荣心 与其余人互动 |
支付攒能量 偷能量 能量罩 排行榜 偷能量对比 能量熟了提醒 积攒能量的攻略 作任务攒能量 活动特殊挂件 能量换取物品 邀请赠能量 |
这个方法不光能够在需求从0开始时候正向分析,也能够分析成型的产品现有的功能,他们的背后都支撑着哪些目的-行为与触点-场景-用户,实现逻辑是哪些,功能是如何一步步迭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