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与用例

1、需求分析与用例:
需求:就是系统必须提供的能力和必须听从的条件,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的需求(性能要求)。
需求分析:重要手段是肯定和编写用例。性能

用例:是文本形式的情节描述,用于需求的发现和记录。用例会影响后续的OOA/D工做。blog

  • 参与者(Actor):某些具备行为的事物,能够是人(由角色标识)、计算机系统或组织,例如收银员。
  • 场景(Scenario):是参与者和系统(咱们要开发的系统)之间的一系列特定的活动和交互。包括主成功场景和交替场景(主成功场景表示正常功能….;交替场景是若是….)
  • 系统边界:


2、用例的目的与形式:
用例编写的形式:ip

  • 摘要—需求分析早期使用,一般用于主成功场景(如上方描述的“管理员向系统提交用户名和密码。系统进行认证。系统向管理员显示功能登陆信息”)
  • 非正式—需求分析早期使用,可覆盖不一样的场景
  • 详述—详细编写全部步骤及各类变化(见用例文档)

  Tip1:用命的名称应使用动词开头(动词或动词+名词)
  Tip2:编写用命的时候应尽可能使用行业的专业名称,而不是计算机专业术语。由于用例是跟用户沟通的重要文档,因此从用户的观点编写用例。开发


3、用例编写的格式:文档

  • 用例编号
  • 用命名
  • 用命描述
  • 参与者
  • 前置条件 //必须知足条件
  • 后置条件 //用例作完后,对系统的影响
  • 基本路径 //最重要,主功能场景,只描述正常成功的场景,不要出现若是….;参与者动做,系统响应
  • 扩展点 //最重要,
  • 补充说明 //对基本路径和扩展点的未尽事宜进行描述

4、如何发现用例:io

  1. 选择系统边界
  2.  肯定主要参与者
  3.  肯定每一个主要参与者的目标
  4.  定义知足用户目标的用例,根据其目标对用例命名

  Tip:在真实项目中发现用例,请遵循以下思惟习惯:调研需求时最早弄清楚有多少部门,多少岗位(参与者),而后找到每个岗位的业务表明,问他们相似的问题:你平时都作什么?(参与者目标)这件事是谁交办的 ?作完了你须要通知或传达给认证吗?作这件事情你都须要填写些什么表格吗?登录


5、用例关联及一些术语
用例彼此之间可能具备联系,好比:处理信用卡支付用例可倾向于为处理销售、处理租金等常见用例的一部分。扩展

注意:别花过多时间争论在用例图中如何关联用例,而不关注更重要的工做:编写用例文本密码

  • 包含关系:主要目的是避免用例文本的重复编写,好比:处理销售、处理租金用例可包含处理信用卡支付用命。
  • 扩展关系:能够将可选路径中的场景抽象为扩展关系(但一般都是没必要要的)
  • 泛化关系:两个或更多用例在行为、结构、目的等方面存在共性时,可以使用泛化关系。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