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华为云DevCloud项目管理服务的产品经理恒少,做为布道师和产品经理,出差各地接触客户是常态,线下和华为云的客户交流、布道、技术沙龙。html
可是线下交流,覆盖的用户总仍是少数。我但愿借助线上的平台,和用户持续交流华为在研发效能提高上的思索和实践。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去华为云社区和我聊聊。数据库
开篇语:令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令人无久处之厌——摘自明代书画家陈继儒(号眉公,也称陈眉公)《小窗幽记》缓存
Wiki在我看来,第一眼通常不会有“乍交之欢”的感受,尤为是我以前一直使用Office在写做各类需求设计、方案文档。可是,Wiki也大几率会成为“无久处之厌”。框架
我在四处布道,介绍华为这些年研发转型实践时说过,华为对研发能力的重视和建设已经造成了一种可闭环的持续机制,Wiki在国外开始出现的时候,华为就已经引入到了企业内部。数据库设计
维基百科,这个基于Wiki的全球最大的多语言,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的百科协做计划,能够认为是全球范围最知名的Wiki产品。工具
第一个Wiki的产品,也是Wiki的发明者沃德·坎宁安推出的“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布局
Wiki一词来自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翻译过来“快点,快点”(有一部美剧叫Hawaii Five-O(中译:天堂执法者),对于夏威夷的风土人情、语言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渠道)优化
“快点,快点”很是形象的描述了Wiki是为何而生的,就是“快点”。最初是面向社区的在线的多人协做工具,定位决定地位,Wiki的定位最先是:翻译
一、多人在线协做,群策群力;设计
二、开放,参与者平等,每一个人均可以针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探讨;
三、简单,建立,编辑,更改,发布的代价越低越好,于此相对比的是早些年比较难编辑发布的HTML文本。
四、为共享、沉淀知识而生
若是拿Wiki和博客,微博,公众号文章来对比的话,后面这些你只能去评论,可是你不能去改别人的内容,只有做者才能修改。而Wiki是受权范围内的任何人均可以去编辑内容。
业界也有人经常使用这个例子来形象描述Wiki是什么:设想一群人(志趣相投),围在一个白板前,任何人均可以添加本身的内容,修改,甚至抹掉,也能够修改别人写在白板上的内容。
介绍了这么多,有些同窗一旦联想到本身常见的文档/内容的写做或协做场景,就会以为Wiki这样也太松散了吧?谁均可以编辑,会不会失控。因此不少同窗不会有“乍交之欢”。华为做为一个营利性的企业,碰到Wiki这样近乎无控制的产品,也会以为有点莫名无感。
可是,华为仍是引入了Wiki,通过多年的内部沉淀,发现很多的同窗开始“无久处之厌了”,Wiki在华为内部也有了很多坚决拥抱者。从咱们和其余不少企业的交流看,Wiki在不少企业都有比较高的使用量。
如今分析想来,Wiki做为一个20多年的产品,为何依然还在不少企业内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呢?咱们统计分析了一下,发现这些年的一些变化,使得Wiki反而更有生命力:
一、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和自治,团队获得充分的受权。随着敏捷/DevOps的深刻人心,扁平化的组织形态逐步普及,团队内部全栈的工程师,相对比较平等,少了不少的评审和过程当中的控制,不须要写个设计文档还须要领导审批才能发布,Wiki这种自由开放的在线协做天然会更受欢迎
二、交付节奏愈来愈快,按周甚至按需能够发布。好比像华为云的DevCloud团队,常规迭代周期作到了1~2周,并且每一个迭代都是上线生产环境,甚至作到了按需随时发布。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会再追求重型的需求设计文档,更关注内容自己而不是文档的格式。也再也不是那种写完了,再发给你们评审的重型评审过程,而是迭代写完,你们均可以直接使用wiki进行编辑,快速对需求和方案达成一致便可。
三、企业愈来愈重视知识管理。知识须要供给,须要分享,须要让更多人参与,并回馈给知识的内容提供者。软件开发的那么多坑和雷,不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提炼,只能是炸了一批人又一批人,而各个项目或产品团队,平常开发过程当中的知识积累是最朴实,最宝贵的一线知识积累,来自于实践,而项目或产品团队都很是忙,为了让你们的知识共享能简单,Wiki天然就是最好的选择,编辑轻量,多人能够一块儿协做。
四、云端协做,AnyWhere&AnyTime成为刚需和常态。随着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应用,不少企业都陆续把本身的IT系统/工具搬到云端,开箱即用,不须要再经过邮件发送文档。Wiki这种又轻量,又能够并行协做的云端写做也就再次获得了不少用户的欢迎。
五、与客户的联合敏捷、众创进入探索。之前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严肃的合同,SOW(工做任务书),达标答复,重要客户会议纪要一般都是严肃的,都以特定模板的Office文档来承载。可是咱们惊喜的发现,不少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再也不是严格的甲方乙方,而是采起了联合敏捷,众创的探索,在合同框架下,快速达成一致,赶忙开始干活,一块儿缩短TTM(Time to market)。因此咱们和某些客户的会议纪要,需求的澄清,都是使用Wiki来共同协做的,客户在咱们的基础上能够修改,在线达成一致,而后赶忙排需求开发。听说在美国,这样的形式更普及。
不过,客观的说,Wiki目前还替代不了严谨性文档的协做,好比专利啊,给客户的重要文档。Wiki提供的格式(不管是富文本仍是Markdown)都比不上Office这样专业的文档工具。由于定位不一样,格式的支持多少也不一样,因此市场上的Wiki都很难无缝的支持全部的Office的格式,因此从Office拷贝到Wiki,每每会有些格式不支持。
华为云DevCloud 一早就把Wiki做为一个基础服务商用提供,近期,DevCloud上线了新版的Wiki,在用户交互体验上进行了比较大的优化,秉承“Eat your own dog food”的经验,DevCloud团队内部已经使用了新版的Wiki长达了2个月。
做为一个对Wiki已达到“无久处之厌”的老Wiki用户,咱们作了以下的优化:
1. 预置了更多沉淀华为实践的Wiki词条模板,接地气,实用为先
2.改为左导航,右内容的布局,词条的切换不用再像之前那样须要返回。以下这个也就是我所负责的产品域平常交付的Wiki:),咱们是真的“吃狗粮”哦:)
3.分段编辑,支持快捷的并行编写(能够一人写一段,不冲突),一级标题的快捷导航窗口,快速在段落间定位
4. 自动缓存到后台,即便异常关闭,也能够自动恢复以前编辑的
5. 父子词条可拖动调整,点击词条,拖动能够把子词条升级为父词条,也能够把父词条降级为其余父词条的子词条
6. 更多富文本和Markdown格式的支持和完善
7. 词条的变动历史
DevCloud团队目前已经大部分基于Wiki来在线文档协做,如今的PRD(产品需求文档),方案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ReleaseNotes,沟通矩阵,产品服务的规定,回溯报告,重要会议的纪要基本所有基于Wiki来轻量级的管理,你们均可以开放的编辑,丰富完善。
写在最后:任何产品都有本身的最适合的场景,这是个丰饶的时代,根据本身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DevCloud自身选择了Wiki,也但愿能给咱们的用户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