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学习总结(一)

1.vue 经常使用命令vue

  • npm install 安装依赖
  • npm run dev 启动本地开发
  • npm run build 打包发布

2.vue的生命周期和钩子函数
图片描述ajax

  • beforeCreate(建立前)
    data属性未绑定,DOM没有生成
    使用场景:加loading界面
  • created(建立后)
    data数据属性绑定,但DOM尚未生成
    使用场景:撤销loading界面,页面初始化,实现函数自执行
  • beforeMount(载入前)
  • mounted(载入后)
    挂载完成
    使用场景:ajax请求,拿回数据,配合路由钩子作一些事情等
  • beforeUpdate(更新前)
  • updata(更新后)
  • beforeDestroy(销毁前)
  • destroyed(销毁后)

4.Vue-cli proxyTable 解决开发环境的跨域问题
在项目目录里找到config文件夹,而后找到index.js,找到proxyTable选项设置成:npm

proxyTable: {
  '/api': {//这里是配置的名字
    target: 'http://xxx', //这个是要代理的url
     changeOrigin: true, //开启代理
     pathRewrite: { '^/api': '/api' }  //这里重写路径/run就代理到对应地址

  } 
}

设置完成后从新运行npn run dev
请求方式:api

get('/api/1/picture?method=upload')

5.v-if与v-show的区别跨域

1.v-if直接不渲染这个DOM元素,而v-show是会渲染DOM元素,只是使用display:none隐藏
2.v-if是惰性的,若是初始条件为假,则什么也不作;只有在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才开始局部渲染 v-show是在任何条件下(首次条件是否为真)都被渲染,而后被缓存,并且DOM元素保留;
3.使用场景:v-if条件在运行时改变的可能性较少;v-show适合频繁切换。缓存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