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内容 |
---|---|
这个做业属于那个课程 | 班级博客 |
这个做业的要求在哪里 | 做业要求 |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 学习软件工程相关知识,锻炼软件开发能力。 |
这个做业在哪一个具体方面帮我实现目标 | 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为课程以及从此的学习发展提供参考。 |
做业正文 | 做业正文 |
自身接触计算机较早,且大学前有过一些编程基础,和当时的同龄人相比,有着必定的优点。但大一下期时因病休学一年半,加上自身性格缘由,复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闭门造车(当时的室友也并不是本专业),在大二的课程里,无人交流解惑,十分消沉。直到大三更换室友以后(又或是从休学的阴影中走出来后),在课业上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html
博客I的做者初中时期开始接触编程,进入大学时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同龄科班人员,这样的人生经历显然是没法复刻的,但他对工做经历以及工做能力的总结,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和博客I中的前辈类似,我在大学时也有着许多的不如意,但科班出身是个人条件优点,接受过系统教育,并能接触到本领域中的优秀人物,这显然是前辈所不具有的。java
休学前我多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偏见,那时认为不少课程无用,彻底是浪费时间,只挑本身认定的老师听课,大致而言和博客0中描述的情形相似。复学后,抛弃原有的偏见,去认真的完成每一门课程的要求。纵是如此,槽点也仍是不少,主要有两点:spring
部分课程的老师授课体验不好,脱离学生而不自知,且在考核时对范围的划分不够明确。好比上学期给大部分17级学生留下深入印象数学建模课程老师,其期末考核能够说是“想送分送不出”的典型。数模课程全程讲授各类模型,在最后仅考了最简单的传染病模型的推导,其他题目全是概念定义解释。能够看出他在努力下降课程考核难度,但在考前划分范围时又不明确说明考试重在概念,也不给出明确的考核范围。数据库
同窗间沟通交流较少,很难找到合做交流机会。编程
我理想中的大学教育,是基础与专业并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但愿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在大一开设一门基础学科应用导论课,让你们理解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且努力将每门专业课的品质提高到博客P所说的“健身教练 / 健身学员”这一级上。后端
看完博客O,博客Q以后,对国外大学计算机教育有了直观理解,其关键是“实践”与“团队”,我认为国内教育是可以作到和国外一致的,但就目前来看,本科教育大部分仍是注重在“我的”理论学习的实践,这多是教育观念不一致所致使的。多线程
大体上一学期平均5k行(课设、练习等等),总数大概在3w行左右,目前最复杂的项目是编译器课设,完成了编译器的先后端,最后在5000行左右。回想起来,这些项目都谈不上复杂,而是课堂内容的实践。框架
博客F,博客H,是两个非科班出身的例子, 博客F体现了非科班出身的通常问题:学习
总之就是编程并不像宣传的那样,三个月就能够学会,不可能。想理解一些东西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还须要在使用过程当中感悟。慢慢入门之后,还有很是多的东西须要学习。线程
计算机科学中的大量问题并不是报个班就能解决的,它们须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博客H则体现了非科班的上限,非科班也是能作到科班水准的。
整体而言,科班出身意味着时间投入够多,下限足够高。而非科班出身则意味着下限较低,仅此而已。
培训班是技能培训,能够讨生活,但想更进一步仍是须要大量的基础投入。
有过,但到现在获得了解答。基础数学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石,没有深入的数学基础是很难在计算机科学研究上更进一步。其余学科也是这样,目前计算机科学与任何其余学科都会有紧密联系,计算机是万金油同样的技术,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生存提升。
由于休学与家庭缘由,准备直接工做。最近在准备JAVA相关技术栈,准备毕业后从事java后端工做。目前的规划是利用大三剩余时间复习相关知识,在秋招拿到一个较为满意的offer。
更长的规划还只有个雏形,我以为须要在工做后根据实际状况调整方向。
如同3.1中所述,目前在准备JAVA相关技术栈,从java基础(基础,多线程,虚拟机)到数据库再到spring框架有不少的书须要看。
准备这学期看完必须的书籍后,暑期在企业找一份实习。实验室方面,由于不打算继续深造,因此不会选择。
实习经验当然重要,可是基础不牢就去实习,是很难从中体会到太多有用的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