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常常须要与RD进行需求沟通,有个颇有名的幽默漫画是这样画的。ide
产品的需求,经由产品经理定义成产品规格后,开始找RD讨论。而一切的错,也就从客户(或Product Manager)口中的需求开始。工具
PM:「咱们要发展一种在无重力状态下也可使用的多功能原子笔,也就是说墨水不会因处在无重力下就没法送达笔尖。」idea
RD:「这个想法作不到。由于OOXX,因此XXOO」设计
PM:「但是以前看日本技术展的时候,他们有展现不受重力影响的液体封装技术。大家要不要研究研究,这么快就说作不到,会不会太草率?」code
RD心理在干:「你到底有没有听懂我讲话啊?就不可行啊!讲不听。就说产品经理每次都在外面看到什么新玩意,就本身High了起来。明明是外行又要装内行,专门想出一些怪东西来整咱们!」blog
PM又说:「客户说他们对这种产品有很大的需求,这个订单对咱们公司很重要。」PM开始拿客户需求这个神主牌来压。开发
PM内心也干:「这些RD超没干劲,每次开需求给他们,他们东闪西躲,就是不想作事情,总是说作不到,明明就有人作的到。RD都欺负PM在开发知识上不如RD。可恶!」get
上面的需求沟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产品
曾经有人教过Mr PM,跟RD沟通,要「态度柔软,但立场坚决」,或是「要怀疑RD说的每个作不到,要经常找出别人作获得的证据,逼RD就范」 。 PM和RD的关系,就在这些经验传承之下,愈来愈紧张,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每次都反驳你。im
问题的症结点在哪里?在于产品经理没有好好叙述产品的故事。
什么叫作产品的故事?就是把产品的从头至尾的使用过程,如同小说般的叙述出来,至少要包含下面几个范畴。
最好的话,还能够画出使用情境图来(工业设计上常常这样使用),笔者建议每一个产品经理甚至可画出「真人照片连环漫画」来看成需求沟通的工具。
产品经理若没有先叙述产品故事,而直接开产品规格请RD评估,就会闹出「要RD作出可在无重力状态下使用的原子笔」的笑话。如果产品经理能够事先说明「太空人由于有时候要作实验抄数据,来不及输入到电脑,因此须要暂时写在纸上」的产品故事,那RD面对所谓的奇怪产品规格时,就很容易跳脱「无重力状态下用的原子笔」的解决方案陷阱,进而能根据真正的需求,进行方案的构思。而想出不须要用原子笔,只须要用铅笔的聪明解决方案。
而面对喜欢直接开规格的产品经理,RD在面对一些难以实做的规格时,应该也要学会问「这个规格背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够去刺激那些不爱说明产品故事的PM,把难以实做的规格背后的真正需求说清楚。有时候是由于PM本身的知识有限,而后又赶着要将产品kick off,因此就直接开了规格(越有经验的PM越常作这种事)。却不知,如果PM能把真正的需求讲清楚,其实RD手头上还有更棒的解决方案或能达到相同目标的替代方案可用。
有时候问题不在于对方很机车不配合,而在于你思考模式出了问题。
千万记住,别把别人的答案看成真正的问题。就「作出可在无重力状态下使用的原子笔」的例子来讲,就是PM把「外太空书写」这个问题,先行找出解答是「无重力下可输写的原子笔」,而后再把解答看成问题来问RD。通常人很是容易犯这个毛病,请你们多多注意。
把产品故事叙述清楚的好处还不仅如此。回到最上头关于秋千的幽默漫画,团队成员由于都了解最源头的产品故事是什么,因此在讯息层层传递与转译的过程中(需求规格->技术规格->系统分析->实际写code ),每一个人都有了基本依据,而减小认知上的错误,下降产生误解的机率。
产品故事甚至能够激励团队成员,由于他们知道,本身作出来的是个什么样的产品,甚至能够你们均可以贡献一些idea,把这个产品弄得更好,毕竟你们都但愿本身作的产品可以大卖,这样本身的考绩也会打得好一些。并且在你们都贡献了本身idea之后,就会更以为这个产品与本身紧密相关,进而更愿意付出心力在开发产品上。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其实对PM来讲,要跟每一个相关的人都讲一次产品故事,其实还挺累人的。笔者也常想偷懒直接跟某些比较不核心的成员,直接从最后的结论切入,而不去铺陈告诉他们产品原始的故事。其实后来证实,跟每一个成员都不厌其烦的讲产品故事是有必要的,因此,PM们,别偷懒噜。
Mr PM在经历过许多产品开发经验后,终于明了到前辈说的「态度柔软,但立场坚决」…等的「对立」思考逻辑,仍是不如「站在同一边」的思考逻辑。小当心得与你们共享之,但愿你们也能够多花点时间在「产品故事」的叙述上。
原文:需求溝通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