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是电流控制电流器件,用基极电流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有NPN型三极管(简称P型三极管)和PNP型三极管(简称N型三极管)两种,符号以下:spa
MOS管是电压控制电流器件,用栅极电压的变化控制漏极电流的变化。有P沟道MOS管(简称PMOS)和N沟道MOS管(简称NMOS),符号以下(此处只讨论经常使用的加强型MOS管):.net
(1)P型三极管,适合射极接GND集电极接负载到VCC的状况。只要基极电压高于射极电压(此处为GND)0.7V,P型三极管便可开始导通。设计
基极用高电平驱动P型三极管导通(低电平时不导通);基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下拉电阻10-20k到GND,使基极控制电平由高变低时,基极可以更快被拉低,P型三极管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blog
(2)N型三极管,适合射极接VCC集电极接负载到GND的状况。只要基极电压低于射极电压(此处为VCC)0.7V,N型三极管便可开始导通。get
基极用低电平驱动N型三极管导通(高电平时不导通);基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上拉电阻10-20k到VCC,使基极控制电平由低变高时,基极可以更快被拉高,N型三极管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im
因此,如上所述img
对NPN三极管来讲,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2接在集电极和VCC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2接在射极和GND之间。tar
对PNP三极管来讲,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4接在集电极和GND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4接在集电极和VCC之间。文章
这样,就能够避免负载的变化被耦合到控制端。从电流的方向能够明显看出。
(3)PMOS,适合源极接VCC漏极接负载到GND的状况。只要栅极电压低于源极电压(此处为VCC)超过Vth(即Vgs超过-Vth),PMOS便可开始导通。
栅极用低电平驱动PMOS导通(高电平时不导通);栅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上拉电阻10-20k到VCC,使栅极控制电平由低变高时,栅极可以更快被拉高,PMOS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4)NMOS,适合源极接GND漏极接负载到VCC的状况。只要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此处为GND)超过Vth(即Vgs超过Vth),NMOS便可开始导通。
栅极用高电平驱动NMOS导通(低电平时不导通);栅极除限流电阻外,更优的设计是,接下拉电阻10-20k到GND,使栅极控制电平由高变低时,栅极可以更快被拉低,NMOS可以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因此,如上所述
对PMOS来讲,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6接在漏极和GND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6接在源极和VCC之间。
对NMOS来讲,最优的设计是,负载R18接在漏极和VCC之间。不够周到的设计是,负载R18接在源极和GND之间。
为避免负载的变化被耦合到控制端(基极Ib或栅极Vgs)的精密逻辑器件(如MCU)中,负载应接在集电极或漏极。
[转载请说明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容许不得转载。 http://blog.csdn.net/zhangshun5233/article/details/72496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