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水文分析实战教程(9)雨量计算与流量统计

ArcGIS水文分析实战教程(9)雨量计算与流量统计

本章导读:降水是水文循环中重要的一环,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雹等,本章介绍的是降雨的环节。经过雨量站与插值的方式,实现雨量的空间分布就算,为水文分析提供依据。ArcGIS中没有雨量计算的明确工具,但能够经过其通用的工具进行分析。结合前面章节的流量统计方式,雨量结果能够做为蓄积栅格的权重参考。 BY 李远祥算法

ArcGIS中的雨量计算

在水文学中关于雨量计算有好几种方法,其中等雨量线法和泰森多边形法最为流行。微信

泰森多边形法函数

泰森多边形法相对比较简单,利用雨量站点生成泰森多边形,将站点的雨量值赋值到该面上,以该站点的雨量值做为全流域(区域)的降雨值。在早年雨量站网建设还没完善的时候,大多数水文局采用该方式进行雨量计算,甚至流域的划分都使用泰森多边形方式,以更好的跟区域降雨量进行对接。工具

对于GIS人员来讲,泰森多边形实在最普通不过了。在ArcGIS中,能够直接使用工具生成。选择好站点图层以后,在输出字段部分必定要选上【ALL】,这样站点的信息就会赋到多边形中去。以下图所示spa

2017-07-06-16-04-00

执行计算以后,能够对结果进行渲染,使用分级色彩的方式,对区域雨量进行从新的展现,下图为对该区域雨量进行分级显示,具体分为10级。.net

2017-07-06-16-09-50

能够从该结果看出,每个多边形都有一个站点与之对应,而多边形的雨量值就是站点的雨量值。
2017-07-06-16-11-22blog

等雨量值法教程

等雨量法就是常在天气预报里面看到的降雨分布图,其原理有点像等高线,经过一系列的站点进行插值分析,并得出其空间分布规律。其中插值的效果跟站点的多少、空间分布状况都密切相关。下图是海南省105个站点和26个站点的等雨量线图rem

2017-07-06-16-16-12

该图出自 芮孝芳 老师的 《水文学原理》get

从图上的结果能够看到站点的数量和分布对结果的影响是很是大的。

ArcGIS没有提供专门的等雨量线生成工具,但在spatial 扩展中提供了如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样条函数法、天然邻域法、趋势面法等多个通用的插值工具。具体每一种插值方法有什么差别,不在本章里面作具体说明,读者能够查看ArcGIS的官方帮助更好的理解。

针对以前作泰森多边形的雨量站数据进行反距离权重法(IDW)插值分析。反距离权重法的作法是离参考点越远,其权重影响就越小,其影响力是线性递减的。设置以下图

2017-07-06-16-23-29

选择好站点和Z值字段(记录雨量的字段),基本上就能够进行插值了。但这个工具默认的搜索半径是 点数是 12 ,笔者根据区域特色将其设置为 5 。该参数的意义是最终的插值结果会同时受到5个站点的影响。使用距离做为参数也是相似的。在执行以前还要设置一下操做的区域,在工具的【环境】--【处理范围】中选择一个范围,通常用的全流域的边界。以下图
2017-07-06-16-34-59

用一样的渲染方式对插值结果进行渲染,能够看到雨量的空间范围分布

2017-07-06-16-36-16

两种计算方式的区别

泰森多边形法相对比较简单,其特色是以点代面去计算雨量值,在雨量站较少,分布不均匀的时候计算比较方便。尤为是在一些小区域,若是没有太多的站点支持,不须要考虑大范围空间降雨的影响,以少数的站点来计算面积,仍是可以比较快捷的得出结果的。

其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由于其权重系数的固定的,以多边形对应的站点值做为固定值,因此它不能反映降雨在空间分布的变化特性。

等雨量值法可以充分考虑到降雨的空间分布变化状况,但任何站点的雨量值变化都会影响多个区域的状况,所以,基本上每一场降雨都须要从新计算。同时须要考虑到必须建有足够多的雨量站点,否则计算结果与实际状况仍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等雨量值法考虑的是降雨的线性变化状况,但实际上降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两个站点之间区域的雨量值并不是是线性变化,有的时候还须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算法的改进

泰森多多边形法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并且随着站网的逐步完善,泰森多边形的方式已经没有使用的必要性了。如今主要考虑等雨量值法的一些改进。常见的改进方法出了根据区域特性来决定雨量站之间的权重影响(就像以前说起到的设置搜索半径或者搜索距离)以外,会充分考虑一些地形管理。

一样是反距离权重法,若是充分考虑到地形对降雨的影响,能够考虑使用隔断线或隔断面的方式去除掉地形的影响。以下图,在一些高山地带的两侧都有雨量站点,它们在投影平面上距离是比较相近的,但实际上该区域降雨会因地形致使西部降雨偏少、东部降雨偏多的状况。因此,若是直接让全部站点参与计算,那么会致使该山区位置数据影响很是大。以下图,按照不一样的雨量值来渲染站点,查看山脊两边的站点信息。

2017-07-06-16-55-26

再来看反距离权重法,在考虑地形的时候使用隔断线进行计算分割,全部参数部分都与以前相同,惟独将山脊数据做为隔断线添加进去,设置以下图

2017-07-06-16-57-34

执行结果以下,为方便对比,笔者将两张图放在一块儿进行比较,上图是加入隔断线分析的结果,下图没有加入隔断线

2017-07-06-17-00-00

2017-07-06-16-36-16

很是明显的看到,在山脊的西边,其雨量没有受到山脊东边的站点的数值影响,因为西边的站点的数据比较少,其结果基本上与单个站点呈线性递减,距离不远的时候,其变化也不是特别大。

雨量计算与流量分析

前面章节《ArcGIS水文分析实战教程(5)细说流向与流量》说起过在流量计算的时候,能够经过权重栅格进行计算。雨量分析结果就是很好的权重栅格。对于插值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栅格数据,原则上是能够直接最为权重栅格参与到流量计算中去的。

流量计算假若加入降雨栅格的话,在执行插值的时候必须主要将【输出像元大小】设置为与DEM的像元大小相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应赋值权重。设置以下图,假如地形的像元大小为30*30 ,那么该参数就设置为30

2017-07-06-17-12-09

总结

水文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须要涉及到比较多的参数。每一类参数的计算均可以在GIS中找到对应的工具。但GIS毕竟是通用工具,因此一些细节的地方还须要根据水文的特性进行调节。不然,会影响整个分析结果。

若是读者对水文分析感兴趣的话,能够持续关注CSDN的GIS制图乐园,以及微信公众号【GIS制图乐园】。BY 李远祥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