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获得APP》工具
达利欧在本书中分享了本身40多年的生活和工做原则。大大小小的原则加起来有几百条,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面,浓缩了达利欧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
核心内容
第一,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优化
第二,达利欧的工做原则:把原则当作工做的基础,在工做中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进行决策;搜索引擎
第三,如何制定属于你本身的原则。
第一部分
咱们首先来讲一说“生活的原则”。这一部分包含了不少条小原则,核心内容就是如何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这个世界,换句话说,就是要作到真正地面对现实。
可能不少人都以为本身是一个“理性的、有原则的人”,实际上,要认清楚真相,并无那么简单。人具备动物性,因此不少时候人们会让本身心里的动物精神来驱使本身行动,spa
从而忽略了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好比说,巴菲特曾经说过本身的投资原则有一条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这一条投资的原则听起来简单,翻译
可是有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想要践行这一条原则实在是太难了,在市场大跌的时候,你很难保持理性,颇有可能就跟着其余人一块儿卖出手上的股票了。
为了更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达利欧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他认为不论想要达成什么目标,都要通过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
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这五步听起来容易作起来难,不少人到第二步认识问题就推动不下去了,无法正确地认识问题。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达利欧分析说,索引
有两方面的缘由。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盲点。不一样人看问题的视角都不同。咱们惯有的思惟模式,可能会让咱们没办法准确地认识和判断形势。事件
另外一方面,人的天性是傲慢与自负的,有的人观点受到了挑战,首先想到的不是认可错误,而是先给本身辩解,甚至连辩解都作不到,直接就生气了。
达利欧认为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傲慢与自负,害咱们带着错误的观点去作事,还不肯意接受质疑。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神经科学家说,这与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资源
咱们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特别想知道咱们错在哪里,喜欢看到咱们的弱点,以便咱们可以获得进化,作得更好。可是,大脑中的另外一部分,把真实的评价和批评,当成了攻击,开发
拼命采起各类防护机制,让本身免于受到攻击。换句话说,在你的头脑中有两个“你”,一个是理智的你,一个是情绪化的你,二者老是在相互做对,都在争夺对你的控制权。
那么,到底怎样作,才能让理性的“你”占上风,去克服傲慢与自负,避开盲区呢?那就是,保持极度开放的态度,认可本身有盲点、有缺陷。达利欧交往过无数精英人士,他们没有一我的是十全十美的。可是这些人聪明就聪明在,他们在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时,可以保持极度的开放,而且十分清楚本身到底哪里存在盲点,哪里存在缺陷,从而不断进化本身。
固然,要作到“极度的开放”也不容易,达利欧也说过,多数人一般要18个月才能习惯这样的运做方式。你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作起,好比在面对家人、朋友,或者任何其余人时,开诚布公地交流想法,通过深思熟虑后,作出判断和选择。你会发现,极度开放和坦诚的状况下,你们都能畅所欲言,这样达成的结果,会比本身一我的想出的想法要好。
除了保持极度开放,达利欧认为,咱们也应该主动用科学而理性的方式去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把感性的经验变成理性的总结。举个例子,若是你问一我的,你天天上下班一共要花多长时间,大多数人都会说“四十多分钟”,或者“大约一小时”,可是不多有人会把天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而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下班时间,以及在上下班的过程当中最长花了多少时间,最短花了多少时间。若是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升不止一个层次。
好,这就是本书的第一个内容,“生活的原则”,咱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本身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没必要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第二部分
说完了“生活的原则”,咱们再来继续说一说达利欧“工做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讲,达利欧总结的“工做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他本身就在书里说,“工做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了事业上,可是工做原则比生活原则更重要。他在书中列出了上百条原则,大概能够分红三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是组织建设和管理。而在这上百条原则里,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桥水基金奉行的“创意择优”,也就是“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所谓的“优秀想法至上”,意思就是说,公司作决策的时候,要选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而不是看谁职位高就听谁的。达利欧认为,一个组织想要成功,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
想要让最优秀的想法脱颖而出,第一步确定是全部人把想法拿出来给你们看,第二步就是你们互相评判,提出不一样的意见。那你可能会问了,怎么样评判一个想法是否合理呢?在书中,达利欧介绍了在“桥水基金”内部使用的一种决策方法,叫“可信度加权决策法”。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人的专业背景,而后对不一样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一样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
好比在桥水基金的会议上,若是探讨到医疗相关话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在最后决策中所占的权重确定就会更大;会计背景的人,提出意见的权重就不会过高。若是探讨的是一个跟会计相关的问题,那就正好是反过来。这种状况下,既保证了决策过程的公平民主,又保证了最后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固然,这个决策方法有个前提,就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在达利欧看来,每一个人的大脑和生理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也都有本身专属的优势和缺点,看问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本身独特的角度,也确定有本身的局限性。为了保证最终决策的质量,就得把各类不一样角度的观点和想法都提出来,充分论证以后,才能保证最终决策最优化。
可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营造出这种氛围。那么如何才可以让优秀的想法不断在企业内部产生呢?这里就涉及到达利欧另一个重要的工做原则,叫“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刚才咱们说过,在达利欧的生活原则里,有一条叫作“极度开放”,在工做原则里,这条“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跟“极度开放”也是一脉相承,并且特别被浓墨重彩强调的一点。
在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的下属发来的,里面是这么写的:“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是不及格,你根本没有作任何准备,否则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之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作准备,若是须要,我甚至能够来陪你作准备,帮你热身。”信的最后,下属还补了一刀,说:“你要是以为个人见解不对,能够去问其余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下属这样直接挑战老板,在其余公司实在是不多见。但对达利欧来讲,这样的对话天天都会发生,他也彻底不会由于这样的事情生气。由于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在公司内部,无论级别高低,有任何的问题或想法,同事之间必须及时指出,这就是他们奉行的“极度透明”的原则。
除此以外,桥水基金内部有一个听起来比较恐怖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基本上全部的会议都要被录音。若是在开会的时候,谈到了某位同事,但这位同事又不在场,在场的人就必须把谈论这位同事的录音发给这位同事。也就是说,公司不容许任何人在背后议论别人。好比,有一次,达利欧和公司另外一位高管讨论一位员工晋升的问题。高管以为,这位员工的工做能力很强,能够给他升职加薪,但达利欧却以为这个员工的能力不够。后来达利欧一想:不行,不能在员工背后议论他们。因而,达利欧就一个电话把这位员工叫到了本身的办公室,而后开始当面评论他。固然了,评论的同时,也给了这位员工解释的机会。
其实,这种极度透明和坦诚的文化是有理论依据的。哈佛大学有一位学者叫罗伯特·凯根,他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的员工,虽然表面上干的是一份工做,但其实作的是两份工做。第一份工做,是他本来要完成的本职工做;第二份工做,是要管理其余人对本身的见解和印象,尤为要隐藏本身的缺点和不足,展现本身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这第二份工做,其实很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桥水的公司文化里,你们只须要作第一份工做,只作最天然、最舒服的本身就够了,不须要再在第二份工做上浪费时间精力。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仍是贯穿着达利欧绝对理性的哲学,他但愿打造出每一个人都如机器通常精确运做、各尽其责的公司,由于这样才是最高效的。
不过,这个“极度透明”的原则也是有代价的——在桥水基金,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很是高。据报道,三分之一的员工在工做的头两年以内就会离开公司。并且,根据这些离职员工的反馈,他们认为同事之间的交流沟通太过粗暴,并且常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听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样的公司对员工未免太过苛刻。但这就是达利欧坚持的原则,他的理念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原则至上。
好,这就是咱们所说的第二个内容,“工做的原则”,咱们来稍作总结。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要用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作出来,这个方法就是 “可信度加权决策法”。而为了让公司具有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虽然这个原则让公司同事之间坦诚相待,但这种显得简单粗暴的交流也致使了比较高的新员工离职率
第三部分
说完了“工做的原则”,咱们最后来讲一说如何造成本身的原则。在这本书的导言里,达利欧也说过,他的这些原则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应该由读者决定。其实,更重要的不是原则自己,而是原则背后的思考。只有造成本身的原则,才能更好决策。咱们不能经过听取别人的经验来创建一种原则,本质上,原则只能来自于本身的“痛苦加反思”。
达利欧就有这样一个怪癖,他喜欢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地复盘这些错误,他甚至还作了一个 APP,叫作 Pain Button,中文直接翻译过来就叫作——痛苦按钮,专门用来记录每个犯下的错误,记录下每一件引发痛苦和反思的事。
好比,他就在各个场合反复说起对本身影响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的失业率很高,美国的主要银行持有不少拉美国家的债务。1982 年 8 月,墨西哥出现了债务违约,这在当时算是个危机事件了。达利欧很厉害,成功地预测到了此次债务危机。因此,美国国会、华尔街电视节目纷纷邀请他来说危机问题。他在电视采访上继续预测,认为“将来市场上还会上演经济危机和大熊市”。后来达利欧却被狠狠地打了脸,当时美联储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起了宽松政策,结果为美国以后带来了十几年的大牛市。达利欧本人也为这个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可是达利欧后来回忆道,正是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完全的反思,让他的思惟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让本身变得更加理性。在后来的金融危机里,这一套思惟方法让他受益不浅,每次别人在金融危机里赔的底朝天,桥水基金老是能保持不错的收益率。
所以,达利欧鼓励你们理性地把本身的错误和反思都记录下来,作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其实,日常在工做生活中,咱们会经历不少事情,有的事情经历完以后咱们会得出一些经验教训,甚至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一现,产生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但人类大脑的默认设置是“短时记忆”,只要咱们不是刻意重复去记忆某个东西,咱们得到的经验也好,想到的好点子也好,很容易就忘掉了。这本《原则》就是告诉咱们,从人生和事业上得到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必定要理性地进行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在书里说,本身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英文叫 Professional Mistake Maker。这个“专业的犯错者”不是说犯错不少,而是在每次犯错事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可以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究竟是不是成功之母,就取决于你是否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不然就只能得到模糊的、感性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本书里的几百条原则,都是达利欧本身一点一滴记录总结出来的,是他我的的人生百科全书。使用的时候就像搜索引擎同样,当人生和事业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去里面搜索相关的原则做为决策的参考。开头咱们说过,达利欧的桥水基金也是这么作的,他们甚至在公司内部开发了一个叫 Coach 的工具软件。员工遇到什么问题,直接输入关键词,就能在这个工具里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不管是达利欧本身,仍是他创立的桥水基金,他们都运转地像机器同样严谨精密,遇到的全部问题,都会被记录下来总结成原则,下次再遇到的时候,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后照此执行。因此,不管是达利欧本身,仍是他的基金,在市场上都不多犯错,并且运转的效率很是高。
这就是本书的第三个内容,如何造成本身的原则,咱们来总结一下。在这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认为,只有从本身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造成属于本身的原则,成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
总结
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就讲到这里,咱们来回顾一下这期音频。
首先,咱们了解了达利欧的“生活的原则”,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达利欧建议人们有意识地拒绝本身用动物性的一面去思考和行动,在生活中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摒弃自负和没必要要的自尊心,从而认清事实和真相。对待生活要有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其次,在“工做的原则”里,达利欧介绍了一种在桥水基金内部实行的一套决策机制,叫“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在这个机制中,公司的决策决定于最合理、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职位层次高级。而且,公司使用“可信度加权决策法”来保证这个原则得以实现。而为了让公司具有实现“优秀想法至上”原则的可能,达利欧在公司里施行了“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的原则。
最后,达利欧讲述了“如何造成本身的原则”。咱们对于达利欧的这些原则,不必定要照单全收。达利欧说,真正重要的是造成本身的原则。你只有从本身的错误中不断反思,把感性的经验总结成理性的总结,才能造成属于本身的原则,成为一个所谓“专业的犯错者”,让每一次错误都为你所用,最后用本身的原则体系来驱动你的人生,用理性来对抗世界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