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多道技术

1、操做系统发展史及多道技术程序员

  1.第一代计算机(1940~1955):真空管和穿孔卡片算法

    特色:没有操做系统的概念,全部的程序设计都是直接操控硬件。网络

    优势:每一个人独享,能够本身调试代码,找到bug。ide

    缺点:浪费计算机资源。学习

  2.第二代就算机(1955~1965):晶体管和批处理系统优化

    特色:把代码都赞到一块,让一个CPU共享,可是仍是一个一个的去运行,仍是顺序算法(串行)
    优势:批处理,节省了机时。
    缺点:有人的参与了,搬过来搬过去的麻烦,拖慢程序运行的速度
spa

  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80):集成电路芯片和多道程序设计操作系统

    第三代计算机的操做系统普遍应用了第二代计算机的操做系统没有的关键技术:多道技术翻译

    多道技术:(指的是多道/个程序)
       1.空间上的复用:内存要支持同时跑进多个程序
       2.时间上的复用:多个程序要让它们能切换(何时要切?一个程序占用的时间过长要切;当CPU遇到IO阻塞时,等待的时间要切)
设计

  4.第四代计算机(1980~至今):我的计算机

2、为何要使用操做系统呢?

程序员没法把全部的硬件操做细节都了解到,管理这些硬件而且加以优化使用是很是繁琐的工做,这个繁琐的工做就是操做系统来干的,有了他,程序员就从这些繁琐的工做中解脱了出来,只须要考虑本身的应用软件的编写就能够了,应用软件直接使用操做系统提供的功能来间接使用硬件。

3、操做系统的两大做用

  1.为应用程序提供如何使用硬件资源的抽象

  2.把多个程序对硬件的竞争变得有序化(管理应用程序)

4、计算机语言的分类

   机器语言:     特色:用计算机能看懂的0和1去写程序     优势:程序运行速度快     缺点:开发效率低  汇编语言:     特色:用一些英文标签代替一串二进制数字去写程序     优势:比机器语言好一点,操做系统内使用大量汇编语言(操做系统不须要网络,则速度愈来愈好)          好比:关于进程的调用代码,就是用汇编语言写的     缺点:开发效率低  高级语言:     特色:用人能读懂的(英文)字符去写程序     优势:开发效率高     缺点:运行速度慢,必须通过翻译才能让计算机识别,致使运行速度慢  以上得出结论:开发效率从低到高,运行速度从低到高,学习难度由难到易。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