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林,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从事BPM(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开发工做。我没有几十年的技术底蕴,没法像大牛们同样高谈阔论,品评BPM开发之道;也不是资深的流程管理专家,能与你们分析流程管理的时弊。我只是一名有着一轮工做经历的软件开发者,更准确说是流程开发者,有那么几回特殊的经历,能够窥探一丝BPM开发的发展轨迹。运维
2004年,我初入软件行业。当时,国内BPM软件产品大多还处在概念阶段,它们基本都是很是专业的中间件级产品,复杂的状态机、活动、事件等概念充斥其中,只有高水平的开发实施人员才能驾驭。并且,不少用户对BPM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难以造成良好的BPM生态环境,致使BPM产品没法充分发挥做用。而包含工做流的另外一个产品OA(办公自动化软件)却迅猛发展,大行其道。经过工做关系,在为几家大型企业作软件项目的同时,我也对他们的OA系统深刻了解了一番,对系统中工做流的表现形式与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开启了个人BPM之路。工具
2007年,我接手了两个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它们都有一块内容须要实现业务数据的收集、核对、补充、审核与发布。我联想到工做流的概念: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项目当用工做流无疑。但苦于公司没有工做流产品或方案,项目又没法引入外部产品,最后只能仿照以前了解的OA中的工做流自行实践。建模板、定义活动及顺序、代码控制流程走向、设定岗位由上级活动选择下级活动具体参与人……数月以后,所谓的“工做流”平台算是建起来了,最终也获得了用户的承认。但是,项目维护难、交接难,特殊应用场景流程不支持,流程常常出现流转异常,没法跟踪流程等问题层出不穷,让我苦不堪言。一种强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须要一款专业的工做流产品!开发工具
2010年,我有幸参与了几家公司的工做流产品技术交流,注意到以H3 BPM为表明的产品,将BPM从中间件转变为“流程快速开发平台”,BPM是IT的开发工具,以流程、表单等常规概念为中心,普通IT人员便可上手。接下来,与H3 BPM合做,我接连作了几个大项目,都获得客户的承认。惊喜之余,我又陷入困惑,当BPM是中间件时,最大的成本是开发成本,当BPM变革为流程开发平台时,最大的成本倒是“需求沟通成本”。据咱们的项目统计,流程实施成本80%来自于需求沟通和项目管理。若是流程快速开发平台还能够变革为运维级平台,那么BPM的建设成本将大幅下降。特别是对于须要不停迭代优化的流程管理,更能随时优化管理,BPM的价值将进一步被放大,更为企业所推崇。如何才能下降开发成本,成为咱们这些流程开发者日思夜想的问题。优化
所幸,2016年,H3推出10.0产品,以“天下没有难用的流程”为目标,把BPM从流程快速开发平台变为运维级产品,普通的IT管理员甚至业务人员均可以驾驭。H3 BPM为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提供了一款易学易用、可自主开发,并且拥有普适双擎,总体成本显著降低的业务流程管理产品,让我能够更高效、快速地为客户提供流程开发服务。它比OA更易配置,不须要专业的开发人员,普通的企业IT管理人员甚至业务部门的人员便可玩转;比EAI更易集成,让企业的管理系统无限链接;像互联网产品同样易用,让用户尽享极致体验;还保持了BPM原有的深度扩展能力、深度分析功能等。在流程开发项目中,一次次看着客户在需求实现时露出的笑脸,我都倍感骄傲。spa
从最初的IT菜鸟成长为资深PM,从流程小白成长为半个流程专家,我看着流程管理产品从最初的业务流程管理概念变革为日益开放且强大的运维级开发工具。我在不断成长,BPM也在不断变革,你呢?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