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学习编程到如今,已经将近1年多的时间,个人大学生涯也到研究生第二学年中期了。这5年多的学习经历也算是坎坎坷坷,一直在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尝试了一些新事物,总算在研究生的时候真正明确了本身的目标。在这里对我这一阶段的探索作一个总结。
迷茫,本科前期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大学填志愿在懵懂的状态下就作了选择,然而现实老是那么骨感,经历过才披露出各类问题。读完半学期才发现个人专业是一个彻底以科研为导向的专业,通常模式就是在实验室作各类生物学实验,大多专一于肿瘤领域(毕竟这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一路读到博士,进入高校或者研究所工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课学习中,我都很失望,由于我兴趣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但医学打基础老是无穷无尽的知识点积累。对于作科研也没有很喜欢,毕竟科研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距离还很远。总结来讲,就是以为本身作的事情没有太大的价值。
这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本身将来的定位了。可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成效,咱们学校是一个传统的医科院校,接触到的新事物不多,而咱们本硕连读的专业甚至连选课都没有,全都按照学校安排的模式一板一眼的进行。这个阶段我看了大量的课外书,课余时间几乎都贡献给图书馆了。除了经典的一些文学做品外,初次涉及了时间管理,我的管理,心理学这些领域,这对我影响很大。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会有意识的去关注本身思惟的模式,作事的方式,时间的有效利用。常看书,发现好书的习惯一直沿袭了下来,我也在考虑之后把每一阶段看的书写成书评,更多的分享本身的思考。
起色,本科后期
大三后期,咱们开设了生物信息学相关课程。之前我历来没有考虑过编程这一领域,可能以为专业跨度有点大?总之,当时就以为“玩转医学大数据”这个理念特别酷,有尝试的兴趣又畏惧本身学很差。后来随着我对原来基础医学研究的热情愈来愈薄弱(一想到要一直作实验就莫名低落),我就下决心试一试转到生物信息领域。毕竟,既然现状不如意,尝试新事物才会带来新机遇。这个阶段,我对陌生领域仍是持有忧惧的态度:老是惧怕本身作很差,行动起来也切切诺诺的。原本应该更早的去改变本身的人生方向,却在本身的迟疑不定中耽搁了这么久。固然如今的我,认为若是想改变,只要当下行动起来就不会来不及
(这也是最重大的成长之一,再也不害怕未知)
。
下定决心后,我马上就去找了前期带个人导师,说明了状况,并转到了生物信息领域的另外一个老师门下。这一下就没有退路了,敲定了个人硕士研究方向,我要硬着头皮开始编程啦!没想到后来我会深深为编程着迷,在后来的几年里,我一直感谢本身这一天的勇敢和果决。
激情,硕士前期
结束了一年的临床课程学习后(咱们学制里要求的流程),正式进入了研究生阶段。有点很差意思的说,我后来几乎就没再看过医学书籍了。编程前期的学习是一半挣扎着一半幸福着过来的:在进步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极大的知足感和成就感,但前期入门积累的时间里彻底不会应用也是很痛苦的。
真正编程有了大的提高是在我接手第一个课题以后。总的来讲,个人任务就是实现一个网站以及搭建后台的数据库。因而我用大概2周的时机疯狂的看了视频教程和书,补充了HTML/CSS/JavaScript/PHP/SQL的基础知识后就立马动手实践了,后期基本是须要什么现学什么。搭建好网站大概花了3个月。完成的时候简直成就感爆棚啊!创建数据表要对数据作各类分割,规整等等处理,我用的是python,所以对于文本的处理基本也彻底没有障碍了,python也晋升为我最爱的编程语言了。
课题后续对网站实现新功能,优化代码,提升mysql性能等等事情又持续了好几个月,到如今已经所有完成了。也许将来还会再来修改网站,谁知道呢?
憧憬,将来展望
虽然以前的编程主要集中在网站搭建和文本处理,但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对数据科学的运用。运用编程技能,把数据层层剖析,探索各个分析数据的角度,灵活的剥离数据的维度,最后用使人惊叹的图表来呈现。虽然如今我对数据科学的认识还比较表浅,但这是我将来几年会一直努力的目标。我想去看看互联网大数据的世界。但愿有朝一日能如愿成为数据分析师!
下一年学习的三大目标:统计学,数据挖掘算法,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