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写出完美的单例模式 在java中写出完美的单例模式

在java中写出完美的单例模式

1. 前言html

 

单例(Singleton)应该是开发者们最熟悉的设计模式了,而且好像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基本上每一个开发者都可以随手写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java

 

做为一个Java开发者,也许你以为本身对单例模式的了解已经足够多了。我并不想危言耸据说必定还有你不知道的——毕竟我本身的了解也的确有限,但究竟你本身了解的程度到底怎样呢?往下看,咱们一块儿来聊聊看~git

 

 

2. 什么是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对象的类必须保证只有一个实例存在——这是维基百科上对单例的定义,这也能够做为对意图实现单例模式的代码进行检验的标准。安全

 

对单例的实现能够分为两大类——懒汉式和饿汉式,他们的区别在于:多线程

 

  • 懒汉式:指全局的单例实例在第一次被使用时构建。并发

  • 饿汉式:指全局的单例实例在类装载时构建。jvm

 

从它们的区别也能看出来,平常咱们使用的较多的应该是懒汉式的单例,毕竟按需加载才能作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嘛~函数

 

3. 懒汉式单例post

 

先来看一下懒汉式单例的实现方式。

 

3.1 简单版本

 

看最简单的写法Version 1:

复制代码
// Version 1
public class Single1 {
    private static Single1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1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1();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或者再进一步,把构造器改成私有的,这样可以防止被外部的类调用。

复制代码
// Version 1.1
public class Single1 {
    private static Single1 instance;
    private Single1() {}
    public static Single1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1();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我仿佛记得当初学校的教科书就是这么教的?—— 每次获取instance以前先进行判断,若是instance为空就new一个出来,不然就直接返回已存在的instance。

 

这种写法在大多数的时候也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当多线程工做的时候,若是有多个线程同时运行到if (instance == null),都判断为null,那么两个线程就各自会建立一个实例——这样一来,就不是单例了。

 

3.2 synchronized版本

 

那既然可能会由于多线程致使问题,那么加上一个同步锁吧!

 

修改后的代码以下,相对于Version1.1,只是在方法签名上多加了一个synchronized:

复制代码
// Version 2 
public class Single2 {
    private static Single2 instance;
    private Single2()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2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2();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OK,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以后,getInstance方法就会锁上了。若是有两个线程(T一、T2)同时执行到这个方法时,会有其中一个线程T1得到同步锁,得以继续执行,而另外一个线程T2则须要等待,当第T1执行完毕getInstance以后(完成了null判断、对象建立、得到返回值以后),T2线程才会执行执行。——因此这端代码也就避免了Version1中,可能出现由于多线程致使多个实例的状况。

 

可是,这种写法也有一个问题:给gitInstance方法加锁,虽然会避免了可能会出现的多个实例问题,可是会强制除T1以外的全部线程等待,实际上会对程序的执行效率形成负面影响。

 

3.3 双重检查(Double-Check)版本

 

Version2代码相对于Version1d代码的效率问题,实际上是为了解决1%概率的问题,而使用了一个100%出现的防御盾。那有一个优化的思路,就是把100%出现的防御盾,也改成1%的概率出现,使之只出如今可能会致使多个实例出现的地方。

 

——有没有这样的方法呢?固然是有的,改进后的代码Vsersion3以下:

复制代码
// Version 3 
public class Single3 {
    private static Single3 instance;
    private Single3() {}
    public static Single3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3.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3();
                }
            }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这个版本的代码看起来有点复杂,注意其中有两次if (instance == null)的判断,这个叫作『双重检查 Double-Check』。

 

  • 第一个if (instance == null),实际上是为了解决Version2中的效率问题,只有instance为null的时候,才进入synchronized的代码段——大大减小了概率。

     

  • 第二个if (instance == null),则是跟Version2同样,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多个实例的状况。

 

—— 这段代码看起来已经完美无瑕了。

……

……

……

—— 固然,只是『看起来』,仍是有小几率出现问题的。

 

这弄清楚为何这里可能出现问题,首先,咱们须要弄清楚几个概念:原子操做、指令重排。

 

知识点:什么是原子操做?

 

简单来讲,原子操做(atomic)就是不可分割的操做,在计算机中,就是指不会由于线程调度被打断的操做。

 

好比,简单的赋值是一个原子操做:

m = 6; // 这是个原子操做

假如m原先的值为0,那么对于这个操做,要么执行成功m变成了6,要么是没执行m仍是0,而不会出现诸如m=3这种中间态——即便是在并发的线程中。

 

而,声明并赋值就不是一个原子操做:

int n = 6; // 这不是一个原子操做

对于这个语句,至少有两个操做:

 

①声明一个变量n

②给n赋值为6

 

——这样就会有一个中间状态:变量n已经被声明了可是尚未被赋值的状态。

——这样,在多线程中,因为线程执行顺序的不肯定性,若是两个线程都使用m,就可能会致使不稳定的结果出现。

 

知识点:什么是指令重排?

 

简单来讲,就是计算机为了提升执行效率,会作的一些优化,在不影响最终结果的状况下,可能会对一些语句的执行顺序进行调整。

好比,这一段代码:

复制代码
int a ;   // 语句1 

a = 8 ;   // 语句2

int b = 9 ;     // 语句3

int c = a + b ; // 语句4
复制代码

正常来讲,对于顺序结构,执行的顺序是自上到下,也即1234。

 

可是,因为指令重排的缘由,由于不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可能会变成3124或者1324。

 

因为语句3和4没有原子性的问题,语句3和语句4也可能会拆分红原子操做,再重排。

 

——也就是说,对于非原子性的操做,在不影响最终结果的状况下,其拆分红的原子操做可能会被从新排列执行顺序。

 

OK,了解了原子操做和指令重排的概念以后,咱们再继续看Version3代码的问题。

 

下面这段话直接从陈皓的文章(深刻浅出单实例SINGLETON设计模式)中复制而来:

 

主要在于singleton = new Singleton()这句,这并不是是一个原子操做,事实上在 JVM 中这句话大概作了下面 3 件事情。

 

1. 给 singleton 分配内存

 

2. 调用 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来初始化成员变量,造成实例

 

3. 将singleton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执行完这步 singleton才是非 null 了)

可是在 JVM 的即时编译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也就是说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多是 1-2-3 也多是 1-3-2。若是是后者,则在 3 执行完毕、2 未执行以前,被线程二抢占了,这时 instance 已是非 null 了(但却没有初始化),因此线程二会直接返回 instance,而后使用,而后瓜熟蒂落地报错。

 

再稍微解释一下,就是说,因为有一个『instance已经不为null可是仍没有完成初始化』的中间状态,而这个时候,若是有其余线程恰好运行到第一层if (instance == null)这里,这里读取到的instance已经不为null了,因此就直接把这个中间状态的instance拿去用了,就会产生问题。

 

这里的关键在于——线程T1对instance的写操做没有完成,线程T2就执行了读操做。

 

3.4 终极版本:volatile

 

对于Version3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固然这种几率已经很是小了,但毕竟仍是有的嘛~),解决方案是:只须要给instance的声明加上volatile关键字便可,Version4版本:

复制代码
// Version 4 

public class Single4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4 instance;

    private Single4() {}

    public static Single4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4.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4();

                }

            }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volatile关键字的一个做用是禁止指令重排,把instance声明为volatile以后,对它的写操做就会有一个内存屏障(什么是内存屏障?),这样,在它的赋值完成以前,就不用会调用读操做。

 

注意:volatile阻止的不singleton = new Singleton()这句话内部[1-2-3]的指令重排,而是保证了在一个写操做([1-2-3])完成以前,不会调用读操做(if (instance == null))。

 

——也就完全防止了Version3中的问题发生。

——好了,如今完全没什么问题了吧?

……

……

……

 

好了,别紧张,的确没问题了。大名鼎鼎的EventBus中,其入口方法EventBus.getDefault()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实现的。

……

……

……

不过,非要挑点刺的话仍是能挑出来的,就是这个写法有些复杂了,不够优雅、简洁。

 

4. 饿汉式单例

 

下面再聊了解一下饿汉式的单例。

 

如上所说,饿汉式单例是指:指全局的单例实例在类装载时构建的实现方式。

 

因为类装载的过程是由类加载器(ClassLoader)来执行的,这个过程也是由JVM来保证同步的,因此这种方式先天就有一个优点——可以免疫许多由多线程引发的问题。

 

4.1 饿汉式单例的实现方式

 

饿汉式单例的实现以下:

复制代码
//饿汉式实现

public class SingleB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B INSTANCE = new SingleB();

    private SingleB() {}

    public static SingleB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复制代码

对于一个饿汉式单例的写法来讲,它基本上是完美的了。

 

因此它的缺点也就只是饿汉式单例自己的缺点所在了——因为INSTANCE的初始化是在类加载时进行的,而类的加载是由ClassLoader来作的,因此开发者原本对于它初始化的时机就很难去准确把握:

 

  1. 可能因为初始化的太早,形成资源的浪费

     

  2. 若是初始化自己依赖于一些其余数据,那么也就很难保证其余数据会在它初始化以前准备好。

 

固然,若是所需的单例占用的资源不多,而且也不依赖于其余数据,那么这种实现方式也是很好的。

 

知识点:何时是类装载时?

 

前面提到了单例在类装载时被实例化,那究竟何时才是『类装载时』呢?

 

不严格的说,大体有这么几个条件会触发一个类被加载:

 

1. new一个对象时

2. 使用反射建立它的实例时

3. 子类被加载时,若是父类还没被加载,就先加载父类

4. jvm启动时执行的主类会首先被加载

 

5. 一些其余的实现方式

 

5.1 Effective Java 1 —— 静态内部类

 

《Effective Java》一书的初版中推荐了一个中写法:

复制代码
// Effective Java 初版推荐写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final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复制代码

这种写法很是巧妙:

 

  • 对于内部类SingletonHolder,它是一个饿汉式的单例实现,在SingletonHolder初始化的时候会由ClassLoader来保证同步,使INSTANCE是一个真·单例。

     

  • 同时,因为SingletonHolder是一个内部类,只在外部类的Singleton的getInstance()中被使用,因此它被加载的时机也就是在getInstance()方法第一次被调用的时候。

 

——它利用了ClassLoader来保证了同步,同时又能让开发者控制类加载的时机。从内部看是一个饿汉式的单例,可是从外部看来,又的确是懒汉式的实现。

 

简直是神乎其技。

 

5.2 Effective Java 2 —— 枚举

 

你觉得到这就算完了?不,并无,由于厉害的大神又发现了其余的方法。

 

《Effective Java》的做者在这本书的第二版又推荐了另一种方法,来直接看代码:

复制代码
// Effective Java 第二版推荐写法

public enum SingleInstance {

    INSTANCE;

    public void fun1() { 

        // do something

    }

}

 

// 使用

SingleInstance.INSTANCE.fun1();
复制代码

看到了么?这是一个枚举类型……连class都不用了,极简。

 

因为建立枚举实例的过程是线程安全的,因此这种写法也没有同步的问题。

 

做者对这个方法的评价:

 

这种写法在功能上与共有域方法相近,可是它更简洁,无偿地提供了序列化机制,绝对防止对此实例化,即便是在面对复杂的序列化或者反射攻击的时候。虽然这中方法尚未普遍采用,可是单元素的枚举类型已经成为实现Singleton的最佳方法。

 

枚举单例这种方法问世一些,许多分析文章都称它是实现单例的最完美方法——写法超级简单,并且又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不过我我的认为这种方法虽然很优秀,可是它仍然不是完美的——好比,在须要继承的场景,它就不适用了。

 

6. 总结

 

OK,看到这里,你还会以为单例模式是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了么?再回头看一下你以前代码中的单例实现,以为是无懈可击的么?

 

可能咱们在实际的开发中,对单例的实现并无那么严格的要求。好比,我若是能保证全部的getInstance都是在一个线程的话,那其实第一种最简单的教科书方式就够用了。再好比,有时候,个人单例变成了多例也可能对程序没什么太大影响……

 

可是,若是咱们能了解更多其中的细节,那么若是哪天程序出了些问题,咱们起码能多一个排查问题的点。早点解决问题,就能早点回家吃饭……

 

—— 还有,完美的方案是不存在,任何方式都会有一个『度』的问题。好比,你的以为代码已经无懈可击了,可是由于你用的是JAVA语言,可能ClassLoader有些BUG啊……你的代码谁运行在JVM上的,可能JVM自己有BUG啊……你的代码运行在手机上,可能手机系统有问题啊……你生活在这个宇宙里,可能宇宙自己有些BUG啊……

 

因此,尽力作到能作到的最好就好了。

 

原文转载:https://www.cnblogs.com/dongyu666/p/6971783.html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