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的:填写严重度S(+分类)、频度O、探测度D,断定风险优先系数RPN。微信
实施阶段中, 要求、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后果、潜在失效缘由和现有设计控制措施等 5 个为基础项, 它们的分析是决定 DFMEA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工具
S,O,D,RPN和建议的纠正措施为衍生项;测试
基础项肯定以后, 衍生项能够随之肯定。优化
严重度是指对一个特定失效模式的最严重的影响后果的评价等级。严重度是在单个FMEA范围内的一个相对级别。spa
小组应当赞成一个评估标准和评级系统,即便为单个过程分析而更改,也应始终一致地应用此标准。 (标准指南可参见下面的Cr1)
不建议更改严重度为9和10的评级标准。严重度等级评为1的失效模式不该当再进一步分析。翻译
//但严重度真的的1时,设计者须要考虑这个零件是否能够省略。这也是优化设计的方向。设计
这一栏能够用来标出高优先级别的失效模式及其相关缘由。
做为分析的结果,小组能够利用此信息来识别特殊特性。
特殊产品或过程特殊特性符号及其使用可依据顾客的特殊要求予以肯定。
一个在设计记录中指定的特殊特性,但没有在DFMEA里识别出与这个特性相关的设计失效模式,则被认为是一种设计过程当中的不足。
//分类一栏与工程图中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标注息息相关,详见
基础篇:4)工程图出图一章末尾。3d
发生频度是指一个特定缘由/机制的发生的可能性。此缘由会在设计寿命内致使失效模式发生。blog
发生可能性的等级评估表明的是相对意义,而不是绝对的值(参见表Cr2) 。资源
应当有一个一致的发生频度的评级系统以确保连续性。发生频度是一个FMEA范围内的相对评级,不是绝对反映实际的发生可能性。
小组应当就一个评估准则和评级系统达成共识, 尽管对个别产品分析可做调整。 应使用表Cr2里的1-10级来指导估计发生频度。
在肯定此估计时,能够考虑下面问题:
� 类似零部件、子系统或系统的服务历史和现场经验如何?
� 此项目是不是沿用或相似于先前版本项目?
� 项目与先前版本项目的变动之处有多大?
� 项目是否彻底不一样于先前版本项目?
� 项目是不是全新的?
� 应用变化或者环境变化如何?
� 是否有用工程分析(例如:可靠性)来估计此应用的预期可比较的发生率?
� 是否有预防控制?
探测度是指现行设计控制发现栏里,所列出的最佳的探测控制相关的等级。当识别到不止一个的控制的时候,建议将每一个控制的探测等级包括在控制描述内,而且在探测度栏里记录等级最低的评分。
现行设计控制探测度的建议方法是,首先假定失效已经发生,而后评估现有设计控制探测此失效模式的能力。
不要由于发生频度等级低,就理所固然认为探测度等级也必定低。评估设计控制探测低频次的失效模式,或者下降失效进入设计发布过程的风险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探测度是在单个的FMEA范围内的一个相对评级。 为了达到更低的等级, 就应对设计控制 ( 分析或验证活动)进行改进。
小组应就一个评估准则和评级系统达成共识,尽管对个别产品分析可做调整,也应始终应用此准则。应当根据表Cr3来估计探测度。
评分等级1专用做已证明的设计方案的失效预防。
这一章的心得之一就是专业资料仍是要看外文原文,翻译的版本会有微妙的不一样甚至是错误,最终致使设计的错误。
//须要好一点FMEA手册中英文资料的也能够发邮箱zjc9915@qq.com索要。
严重度的评价是针对失效后果而言的,根据下面流程和严重度断定准则,便可以肯定严重度。
频度的评价是针对失效缘由而言的,根据下面流程和频度断定准则,便可以肯定频度。
探测度的评价是针对现有设计中探测控制而言的,根据下面流程和探测度断定准则,便可以肯定探测度。
//关于Product Validation,如是成熟产品或是正规公司的需求,产品自己会有完善的Validation,如GMW3172。须要仔细研读,因此通常的探测率都会在5如下。固然,这也要求结构设计工程师具有试验测试的知识,甚至是试验设计的本领。后面章节会有介绍。
当小组完成失效模式与影响、缘由与控制的初始识别,包括严重度、发生频度、探测度的等级评估,小组必须决定是否还要进一步采起措施下降风险。因为资源、时间、技术等其它因素的固有限制,小组必须选取最佳的优先措施。
小组首先关注的应当是严重度等级最高的失效模式。当严重度等级达到9或10,小组必须确保该风险已经经过现有设计控制或建议措施阐明此风险(在FMEA内有记录)。
严重度等级小于等于8的失效模式,小组应当考虑有最高发生频度或探测度等级的缘由。小组有职责关注已识别到的信息,商讨一个方法,并肯定如何最优的排列风险下降措施的顺序以最好地服务于组织和顾客。
风险优先系数(RPN):
帮助决定优先措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风险顺序数:
RPN=严重度( s)×发生频度(O)×探测度(D)
在单独的FMEA范围内,数值能够在1到1000之间变化。
本手册不推荐使用RPN阀值来决定是否须要采起措施。(第四册是这么说的)
使用阀值意味着RPN是衡量相对风险的方法(它们一般不是) ,并且不要求持续的改进( 事实上是要求的) 。
例如:顾客若是在下面不合理地使用了100这个阀值,供应商就会对RPN为112的特性B采起措施。
在这个例子中,特性B的RPN更高,但仍是应当先处理A,由于它的严重度等级为9,尽管A的RPN为90,低于阀值。
使用阀值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一个要求强制采起措施的RPN值。
另外,创建阀值可能会促使小组成员产生错误行为:即小组成员花时间去试图求证一个低发生频度或低探测度等级的数值,以期下降RPN。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由于这种行为会使得引发失效模式的真正问题得不到解决,只是让RPN低于阀值。因此,在特定的项目里程碑(例如: 新车投产) ,肯定“可接受”风险的时候可以意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优先级别的选取应当创建在对严重度、发生频度、探测度的分析上,而不是经过RPN阀值来决定。
小组讨论时, RPN值能够成为有效的工具。RPN使用的限制须要被理解, 但不建议使用RPN阀值来决定采限措施的优先级别。
关于RPN改进的标准,与行业有关,与企业的目标及成本效益计划有关。实际运用过程当中,这一标准在60-150之间不等。最严格的是摩托罗拉,定的是60分;北京现代定的是80分,大部分制造企业定的是100分。
在实际车用项目中,一般取S值8以上,RPN值100以上时,须要采起强制措施,下降二者的值或提出建议措施。
但如手册所示,这是有局限性的。
//RPN这个坑实在跳的太多了,不论是国内仍是国外,特别是质量管理的人员(人性和制度问题)。但此次FMEA制定团队开始釜底抽薪了。
做者已经确认,FMEA手册第五版取消RPN的选项,采用矩阵AP的方式评定风险。现第五版手册英文版已经有了,你们网上查看一下。谨记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做者是结构设计出身,因此和传统的质量管理不一样,并非很注重RPN。或者说,整个评价系统,对做者而言只是起到辅助做用,绝对不是目的。
对做者来讲,RPN这种评价系统至关于跑步时的计步器。做者跑步有计步器固然好,会效率更高。但也不是说没有计步器就不跑了。计步器的好与坏也对做者(一个设计师),影响是很是小的。但对于质量管理(至关于专业统计管理跑步步数的人),可能没有就不行了。
但RPN本末倒置了,跑步健身才是目的,计步多少可不是,这点不要搞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