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因为本身使用z-index的频率不大,因此对这个CSS属性存在比较片面的认识。一直认为z-index就是用来描述定义一个元素在屏幕Z轴上的堆叠顺序。z-index值越大在Z轴web
上就越靠上,也就是离屏幕观察者越近。最后才发现这个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bash
1 首先,z-index属性值并非在任何元素上都有效果。它仅在定位元素(定义了position属性,且属性值为非static值的元素)上有效果。布局
2 判断元素在Z轴上的堆叠顺序,不只仅是直接比较两个元素的z-index值的大小,这个堆叠顺序实际由元素的层叠上下文、层叠等级共同决定。flex
要想彻底理解一个东西,首先要明白它是什么,也就是它的定义。咱们先看看上面提到的层叠上下文、层叠等级、层叠顺序都是什么?定义又太过抽象,后面会再用一个具象的比喻来spa
让你完全明白它们究竟是什么,有什么联系。设计
层叠上下文(stacking context),是HTML中一个三维的概念。在CSS2.1规范中,每一个盒模型的位置是三维的,分别是平面画布上的X轴,Y轴以及表示层叠的Z轴。通常状况下,元素在3d
页面上沿X轴Y轴平铺,咱们察觉不到它们在Z轴上的层叠关系。而一旦元素发生堆叠,这时就能发现某个元素可能覆盖了另外一个元素或者被另外一个元素覆盖。code
若是一个元素含有层叠上下文,(也就是说它是层叠上下文元素),咱们能够理解为这个元素在Z轴上就“高人一等”,最终表现就是它离屏幕观察者更近。orm
那么,层叠等级指的又是什么?层叠等级(stacking level,叫“层叠级别”/“层叠水平”也行)cdn
说到这,可能不少人疑问了,不论在层叠上下文中仍是在普通元素中,层叠等级都表示元素在Z轴上的上下顺序,那就直接说它描述定义了全部元素在Z轴上的上下顺序就OK啊!为何要分开描述?
为了说明缘由,先举个栗子:
具象的比喻:咱们以前说到,处于层叠上下文中的元素,就像是元素当了官,等级天然比普通元素高。再想象一下,假设一个官员A是个省级领导,他下属有一个秘书a-1,家里有一个保姆a-2。另外一个官员B是一个 县级领导,他下属有一个秘书b-1,家里有一个保姆b-2。a-1和b-1虽然都是秘书,可是你想一个省级领导的秘书和一个县级领导的秘书之间有可比性么?甚至保姆a-2都要比秘书b-1的等级高得多。谁大谁小,谁高谁低 一目了然,因此根本没有比较的意义。只有在A下属的a-一、a-2以及B下属的b-一、b-2中相互比较大小高低才有意义。
再类比回“层叠上下文”和“层叠等级”,就得出一个结论:
1 普通元素的层叠等级优先由其所在的层叠上下文决定。
2 层叠等级的比较只有在当前层叠上下文元素中才有意义。不一样层叠上下文中比较层叠等级是没有意义的。
前面说了那么多,知道了“层叠上下文”和“层叠等级”,其中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到底如何产生层叠上下文呢?如何让一个元素变成层叠上下文元素呢?
其实,层叠上下文也基本上是有一些特定的CSS属性建立的,通常有3种方法:
1 HTML中的根元素自己j就具备层叠上下文,称为“根层叠上下文”。
2 普通元素设置position属性为非static值并设置z-index属性为具体数值,产生层叠上下文。
3 CSS3中的新属性也能够产生层叠上下文。
栗子1: 有两个div,p.a、p.b被包裹在一个div里,p.c被包裹在另外一个盒子里,只为.a、.b、.c设置position和z-index属性
<style>
div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p {
position: absolute;
font-size: 20px;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a {
background-color: blue;
z-index: 1;
}
.b {
background-color: green;
z-index: 2;
top: 20px;
left: 20px;
}
.c {
background-color: red;
z-index: 3;
top: -20px;
left: 40px;
}
</style>
<body>
<div>
<p class="a">a</p>
<p class="b">b</p>
</div>
<div>
<p class="c">c</p>
</div>
</body>
复制代码
由于p.a、p.b、p.c三个的父元素div都没有设置z-index,因此不会产生层叠上下文,因此.a、.b、.c都处于由标签产生的“根层叠上下文”中,属于同一个层叠上下文,此时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栗子2: 有两个div,p.a、p.b被包裹在一个div里,p.c被包裹在另外一个盒子里,同时为两个div和.a、.b、.c设置position和z-index属性
<style>
div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position: relative;
}
.box1 {
z-index: 2;
}
.box2 {
z-index: 1;
}
p {
position: absolute;
font-size: 20px;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a {
background-color: blue;
z-index: 100;
}
.b {
background-color: green;
top: 20px;
left: 20px;
z-index: 200;
}
.c {
background-color: red;
top: -20px;
left: 40px;
z-index: 9999;
}
</style>
<body>
<div class="box1">
<p class="a">a</p>
<p class="b">b</p>
</div>
<div class="box2">
<p class="c">c</p>
</div>
</body>
复制代码
咱们发下,虽然p.c元素的z-index值为9999,远大于p.a和p.b的z-index值,可是因为p.a、p.b的父元素div.box1产生的层叠上下文的z-index的值为2,p.c的父元素div.box2所产生的层叠上下 文的z-index值为1,因此p.c永远在p.a和p.b下面。
同时,若是咱们只更改p.a和p.b的z-index值,因为这两个元素都在父元素div.box1产生的层叠上下文中,因此,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说完“层叠上下文”和“层叠等级”,咱们再来讲说“层叠顺序”。“层叠顺序”(stacking order)表示元素发生层叠时按照特定的顺序规则在Z轴上垂直显示。
因而可知,前面所说的“层叠上下文”和“层叠等级”是一种概念,而这里的“层叠顺序”是一种规则。
在不考虑CSS3的状况下,当元素发生层叠时,层叠顺讯遵循上面途中的规则。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1 左上角"层叠上下文background/border"指的是层叠上下文元素的背景和边框。
2 inline/inline-block元素的层叠顺序要高于block(块级)/float(浮动)元素。
3 单纯考虑层叠顺序,z-index: auto和z-index: 0在同一层级,但这两个属性值自己是有根本区别的。
对于上面第2条,为何inline/inline-block元素的层叠顺序要高于block(块级)/float(浮动)元素?这个你们能够思考一下! 其实 很简单,像border/background属于装饰元素的属性,浮动和块级元素通常用来页面布局,而网页设计之初最重要的就是文字内容,因此 在发生层叠时会优先显示文字内容,保证其不被覆盖。
**一、首先先看要比较的两个元素是否处于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 **
1.1若是是,谁的层叠等级大,谁在上面(怎么判断层叠等级大小呢?——看“层叠顺序”图)。
1.2若是两个元素不在统一层叠上下文中,请先比较他们所处的层叠上下文的层叠等级。
二、当两个元素层叠等级相同、层叠顺序相同时,在DOM结构中后面的元素层叠等级在前面元素之上。
<style>
.box1, .box2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auto;
}
.child1 {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background: #168bf5;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z-index: 2;
}
.child2 {
width: 1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 #32c292;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z-index: 1;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box1">
<div class="child1"></div>
</div>
<div class="box2">
<div class="child2"></div>
</div>
</body>
复制代码
.box1/.box2虽然设置了position: relative,可是z-index: auto的状况下,这两个div仍是普通元素,并无产生层叠上下文。因此,child1/.child2属于元素的“根层叠上下文”中, 此时,谁的z-index值大,谁在上面。
对于上面代码中的CSS代码,咱们只把.box1/.box2的z-index属性值改成数值0,其他不变。
.box1, .box2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0;
}
复制代码
此时,咱们发现,仅仅修改了.box1/.box2的z-index属性值改成数值0,最终结果彻底相反。这时.child2覆盖在了.child1上面。缘由是什么呢?
很简单:由于设置z-index: 0后,.box1/.box2产生了各自的层叠上下文,这时候要比较.child1/.child2的层叠关系彻底由父元素.box1/.box2的层叠关系决定。可是.box1/.box2的z-index值都为0,都是块级元素(因此它们的层叠等级,层叠顺序是相同的),这种状况下,在DOM结构中后面的覆盖前面的,因此.child2就在上面。
CSS3中出现了不少新属性,其中一些属性对层叠上下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