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学习记录-观察者模式 Java设计模式学习记录-GoF设计模式概述

前言

观察者模式也是对象行为模式的一种,又叫作发表-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 我们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各类MQ(Message Queue)都是基于这个模式的思想来实现的,生产者产生数据放到一个队列中,消费者观察生产者的消息队列的变化,从而接收消息,执行消费者自己的逻辑。html

观察者模式

概念介绍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个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一个或多个观察者对象监察一个主题对象。这样一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的变化可以通知全部的依赖于此对象的那些观察者对象,使这些观察者对象可以自动更新。设计模式

 

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能够根据业务须要增长删除观察者,易于系统扩展。iphone

举例

仍是来举实际的例子,来介绍设计模式,毕竟设计模式是一种抽象的东西,须要落到真正的实现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当咱们在网上购物时,看到一件本身比较喜欢的商品,可是最近手头有点紧(已经开始吃土了),因此会先关注一下这个商品,通常的购物网站上都会有关注此商品这么一个功能的。为了就是当商品降价打折或是其余变化的时候可以通知到全部关注此商品的顾客。那么咱们就以这个功能为例子来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一下。ide

抽象主题类post

/**
 * 抽象被观察类
 */
@Getter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able {

    //观察者集合,存储关注商品的全部顾客
    protected 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 Lists.newArrayList();

    /**
     * 添加观察者(当一个顾客选择了关注商品时添加到观察者集合中)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add(observer);
    }

    /**
     * 注销观察者(取消关注商品)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observerList.remove(observer);
    }

    /**
     * 通知观察者的方法
     */
    public abstract void notice(Object obj);
}

商品类学习

/**
 * 商品类
 */
@Getter //lombok get方法
@AllArgsConstructor //lombok 以全部属性为参数的构造方法
@NoArgsConstructor //lombok 没有参数的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Product extends Observable {

    /** 商品名称 */
    protected String name;
    /** 商品价格*/
    protected BigDecimal price;

    /**
     * 商品名称变动
     * @param name 商品名称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通知观察者
        notice(name);
    }

    /**
     * 价格变动
     * @param price 商品价格
     */
    public void setPrice(BigDecimal price){
        this.price = price;
        //通知观察者
        notice(price);
    }

    /**
     * 通知观察者的方法
     */
    @Override
    public void notice(Object obj) {
        if(Objects.nonNull(observerList)&&observerList.size()>0){
            observerList.forE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update(obj));
        }
    }
}

抽象观察者类测试

/**
 * 抽象观察者
 */
public abstract class Observer {
    /**
     * 更新
     * @param obj 更新对象
     */
    public abstract void update(Object obj);

}

名称观察者网站

/**
 * 名称观察者
 */
public class Name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
    /**
     * 更新
     * @param obj 更新对象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ject obj) {
        if(obj instanceof String){
            String name = (String) obj;
            System.out.println("您关注的商品名称发生了变化,最新的商品名称是"+name);
        }
    }
}

价格观察者this

/**
 * 价格观察者 
 */
public class PriceObserver extends Observer{


    /**
     * 更新
     *
     * @param obj 更新对象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ject obj) {
        if(obj instanceof BigDecimal){
            BigDecimal price = (BigDecimal)obj;
            System.out.println("您关注的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最新的商品价格是:"+price);
        }
    }
}

测试类url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duct product = new Product("iphoneX",new BigDecimal(8999));
        System.out.println("您关注的商品的名称是:"+product.getName()+",价格是:"+product.getPrice());
        //建立观察者
        NameObserver nameObserver = new NameObserver();
        PriceObserver priceObserver = new PriceObserver();
        //加入观察者
        product.attach(nameObserver);
        product.attach(priceObserver);
        //产生变化,通知观察者
        product.setName("iphoneX Max");
        product.setPrice(new BigDecimal(12999));
    }

}

运行结果:

您关注的商品的名称是:iphoneX,价格是:8999
您关注的商品名称发生了变化,最新的商品名称是iphoneX Max
您关注的商品价格发生了变化,最新的商品价格是:12999

经过上面的运行结果咱们就能看出来,当商品名称或价格发生变化时,会通知到相应的观察者,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具体应用了。那么经过例子咱们也能够看出来观察者模式具体是由哪些角色组成的。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观察者模式结构以下图 

在观察者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种角色:

抽象主题角色(Subject):抽象主题角色把全部的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列表里;每一个主题均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主题提供一个接口,能够加上或撤销观察者对象;主题角色又被称为被观察者角色。能够用抽象类或接口来实现。

抽象观察者角色(Observer):为全部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获得通知时更新本身。抽象观察者角色一般是用一个抽象类或一个接口来实现;固然也能够用具体的类来实现。

具体主题角色(ConcreteSubject):具体主题保存对具体观察者对象有用的内部状态,在这种状态改变时,给其观察者发出一个具体的通知,具体主题角色又被称为具体被观察者角色。

具体观察者角色(ConcreteObserver):具体观察者角色用于保存一个指向具体主题对象的引用,和一个与主题的状态相符的状态。具体观察者角色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本身的接口,以便使自己的状态与主题的状态对应。

总结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设计模式,凡是涉及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象交互场景均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优势

一、观察者模式能够实现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定义了稳定的消息更新传递机制,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能够有各类各样不一样的表示层充当观察者角色。

二、观察者模式在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之间创建一个抽象耦合。观察目标只须要维持一个抽象观察者的集合,无须了解其具体观察者。因为观察目标和观察者没有紧密地耦合在一块儿,所以它们能够属于不一样的抽象化层次。

三、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讯,观察目标会向全部已注册的观察者对象发送通知,简化了一对多系统设计的难度。

四、观察者模式知足“开闭原则”的要求,增长新的具体观察者无须修改原有系统代码,在具体观察者与观察目标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的状况下,增长新的观察目标也很方便。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缺点

一、若是一个观察目标对象有不少直接和间接观察者,将全部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不少时间。

二、若是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存在循环依赖,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致使系统崩溃。

三、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适用场景

一、一个对象的改变将会致使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改变,不清楚具体有多少对象以及这些被影响的对象是谁的状况。

二、若是有这样一个影响链的状况下也可使用,例如A的改变会影响B,B的改变会影响C......,可使用观察者模式设计一个链式触发机制。

 

 

想了解更多的设计模式请查看Java设计模式学习记录-GoF设计模式概述

 

 

这个是个人我的公众号,文章之后也会同步到公众号上去,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