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加
指标
- 衡量远古时期繁荣程度的最佳指标之一就是计算城市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率。该比例越高,则社会越繁荣。
荷兰
- 1421
- 1450年开始,欧洲的物价开始上涨
- 15世纪中期,当价格开始上升的时候,谷物的价格上升得最厉害。在中世纪时期,谷物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是缺少弹性的;牲畜、工业原料做物(如亚麻和木材)和工业品的弹性依次递增;工业品是最具弹性的商品。换言之,当产品变得稀缺的时候,工业品价格的涨幅是最小的,谷物价格的涨幅是最大的。
- 15世纪后期,谷物价格飞速上涨,极大地提升了农地的价值。这又刺激了自罗马时代以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刚刚得到自主权的荷兰农民使用一种新型的风车,这种风车只须要转动顶部(而不是整个装置
- 1500年后,所谓的小冰期下降了全球气温,地球两极的冰雪覆盖面积扩大,致使海平面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缓解了荷兰堤坝维护的负担(在16世纪,荷兰有14次遭海水淹没的记录)
- 16世纪中期,,荷兰的贷方可以以4%~5%的利息率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资金,而农民可以以稍高的利息率得到抵押贷款。(亚当·斯密所说的商业贷款利率为3%和政府贷款利率为2%的状况发生在较晚的时期,而且即使是在那时候,这种说法也是有些夸张的。
- 1610~1640年,荷兰的投资者在排水系统上的投入是惊人的,高达1000万荷兰盾,至关于国家财富至关大的一部分,远远高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投资数量。
- 1631年,荷兰主要城市达成了一种自由贸易协定,运河的开凿才得以蓬勃发展。因为煤泥矿业的庞大运输量只有经过船运才能下降成本,因此运河交通的发展与煤泥矿业联系紧密。当煤泥需求旺盛时,利润丰厚,运河建设量猛增;当煤泥的价格降低时,经营运河的企业家便放弃运河项目,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 到了17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荷兰的沿海区域,包括阿姆斯特丹、哈姆勒、莱顿、海牙、代夫特、鹿特丹、高达和乌得勒支,被称为狭长地带。它们成了美国东北部走廊的原型,约容纳了全国人口的1/3
- 1665年,荷兰已经建设了将近400英里的运河,为本国提供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内运系统。
- 1700年,荷兰人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其最接近的竞争者英国的两倍。此外,荷兰还拥有无与伦比的金融体系、运输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尽管在这两个世纪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荷兰一直为生存而战,首先是反对西班牙王国的独立战争,随后是与法国和英国的对抗,可是荷兰却拥有欧洲最美丽的城市风景。
- 公元1700年,34%的荷兰人居住在城市,数量过万,远远高于英国的13%、法国的9%和意大利的15%。
- 1730年,1730年,一种叫作蛀木水虱的蚯蚓在海堤里大量繁殖,人们不得不用极其昂贵的石料对海堤进行加固。
欢迎关注本站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