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的硬件设备必须挂载以后才能使用,只不过有些硬件设备(好比硬盘分区)在每次系统启动时会自动挂载,而有些(好比 U 盘、光盘)则须要手动进行挂载。mount命令是Linux挂载命令。网络
前面咱们有提到过,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全部文件都放置在以根目录为树根的树形目录结构中。在 Linux看来,任何硬件设备也都是文件,它们各有本身的一套文件系统(文件目录结构)。oop
所以产生的问题是,当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这些硬件设备时,只有将Linux自己的文件目录与硬件设备的文件目录合二为一,硬件设备才能为咱们所用。合二为一的过程称为“挂载”。spa
挂载,指的就是将设备文件中的顶级目录链接到 Linux根目录下的某一目录(最好是空目录),访问此目录就等同于访问设备文件。code
并非根目录下任何一个目录均可以做为挂载点,因为挂载操做会使得原有目录中文件被隐藏,所以根目录以及系统原有目录都不要做为挂载点,会形成系统异常甚至崩溃,挂载点最好是新建的空目录。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设备名称] [挂载点]
挂载点
: 必须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这个目录能够不为空,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之前的内容将不可用,umount之后会恢复正常设备名称
: 能够是一个分区,一个usb设备,光驱,软盘,网络共享等-t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一般没必要指定。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经常使用类型有:光盘或光盘镜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统: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统: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网络共享:nfsblog
-o
主要用来描述设备或档案的挂接方式。经常使用的参数有:loop:用来把一个文件当成硬盘分区挂接上系统;
ro:采用只读方式挂接设备;
rw:采用读写方式挂接设备;
iocharset:指定访问文件系统所用字符集进程
通常来讲CDROM的设备文件是/dev/hdc 或dev/cdrom或media/cdromrem
首先咱们在mnt
目录新建cdrom
目录:it
$ mkdir /mnt/cdrom
执行挂载命令:io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若是计算机没有其它SCSI设备和usb外设的状况下,插入的U盘的设备路径是 /dev/sda1:class
$ mkdir /mnt/upan
$ mount /dev/sda1 /mnt/upan
umount 命令用于卸载已经挂载的硬件设备,该命令的基本格式以下::
$ umount 设备文件名或挂载点
注意,卸载命令后面既能够加设备文件名,也能够加挂载点,不过只能二选一,好比卸载光盘:
$ umount /mnt/cdrom
命令加设备文件名一样是能够卸载的:
$ umount /dev/cdrom
若是加了两个(以下所示),从理论上分析,会对光驱卸载两次,固然,卸载第二次的时候就会报错。
`$ umount /dev/cdrom /mnt/cdrom/
另外,咱们在卸载时有可能会出现如下状况:
[root@localhost ~]# cd /mnt/cdrom/ #进入光盘挂载点 [root@localhost cdrom]# umount /mnt/cdrom/ umount: /mnt/cdrom: device is busy. #报错,设备正忙
这种报错是由于咱们已经进入了挂载点,所以,若是要卸载某硬件设备,在执行 umount 命令以前,用户须退出挂载目录。
卸载硬件设备成功与否,除了执行 umount命令不报错以外,还可使用 df 命令或 mount -l 来查看目标设备是否还挂载在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