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ue 也是 Java 集合框架中定义的一种接口,直接继承自 Collection 接口。除了基本的 Collection 接口规定测操做外,Queue 接口还定义一组针对队列的特殊操做。一般来讲,Queue 是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方式来管理其中的元素的,可是优先队列是一个例外。数组
Deque 接口继承自 Queue接口,但 Deque 支持同时从两端添加或移除元素,所以又被成为双端队列。鉴于此,Deque 接口的实现能够被看成 FIFO队列使用,也能够看成LIFO队列(栈)来使用。官方也是推荐使用 Deque 的实现来替代 Stack。并发
ArrayDeque 是 Deque 接口的一种具体实现,是依赖于可变数组来实现的。ArrayDeque 没有容量限制,可根据需求自动进行扩容。ArrayDeque不支持值为 null 的元素。框架
下面基于JDK 8中的实现对 ArrayDeque 加以分析。ui
1 |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
Deque 提供了双端的插入与移除操做,以下表:spa
First Element (Head) | Last Element (Tail) | |||
---|---|---|---|---|
Throws exception | Special value | Throws exception | Special value | |
Insert | addFirst(e) | offerFirst(e) | addLast(e) | offerLast(e) |
Remove | removeFirst() | pollFirst() | removeLast() | pollLast() |
Examine | getFirst() | peekFirst() | getLast() | peekLast() |
Deque 和 Queue 方法的的对应关系以下:code
Queue Method |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
---|---|
add(e) | addLast(e) |
offer(e) | offerLast(e) |
remove() | removeFirst() |
poll() | pollFirst() |
element() | getFirst() |
peek() | peekFirst() |
Deque 和 Stack 方法的对应关系以下:blog
Stack Method | Equivalent Deque Method |
---|---|
push(e) | addFirst(e) |
pop() | removeFirst() |
peek() | peekFirst() |
ArrayList 实现了 Deque 接口中的全部方法。由于 ArrayList 会根据需求自动扩充容量,于是在插入元素的时候不会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继承
1 |
//用数组存储元素 |
在 ArrayDeque 底部是使用数组存储元素,同时还使用了两个索引来表征当前数组的状态,分别是 head 和 tail。head 是头部元素的索引,但注意 tail 不是尾部元素的索引,而是尾部元素的下一位,即下一个将要被加入的元素的索引。索引
ArrayDeque 提供了三个构造方法,分别是默认容量,指定容量及依据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建立。默认容量为16。接口
1 |
public ArrayDeque() { |
ArrayDeque 对数组的大小(即队列的容量)有特殊的要求,必须是 2^n。经过 allocateElements
方法计算初始容量:
1 |
private void allocateElements(int numElements) { |
>>>
是无符号右移操做,|
是位或操做,通过五次右移和位或操做能够保证获得大小为2^k-1的数。看一下这个例子:
1 |
0 0 0 0 1 ? ? ? ? ? //n |
在进行5次位移操做和位或操做后就能够获得2^k-1,最后加1便可。这个实现仍是很巧妙的。
向末尾添加元素:
1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
这段代码中,(tail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head
这句有点难以理解。其实,在 ArrayDeque 中数组是看成环形来使用的,索引0看做是紧挨着索引(length-1)以后的。参考下面的图片:
那么为何(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就能保证按照环形取得正确的下一个索引值呢?这就和前面说到的 ArrayDeque 对容量的特殊要求有关了。下面对其正确性加以验证:
1 |
length = 2^n,二进制表示为: 第 n 位为1,低位 (n-1位) 全为0 |
可见,在容量保证为 2^n 的状况下,仅仅经过位与操做就能够完成环形索引的计算,而不须要进行边界的判断,在实现上更为高效。
向头部添加元素的代码以下:
1 |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
其它的诸如add,offer,offerFirst,offerLast等方法都是基于上面这两个方法实现的,再也不赘述。
在每次添加元素后,若是头索引和尾部索引相遇,则说明数组空间已满,须要进行扩容操做。 ArrayDeque 每次扩容都会在原有的容量上翻倍,这也是对容量必须是2的幂次方的保证。
1 |
private void doubleCapacity() { |
ArrayDeque支持从头尾两端移除元素,remove方法是经过poll来实现的。由于是基于数组的,在了解了环的原理后这段代码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1 |
public E pollFirst() { |
1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
ArrayDeque 在迭代是检查并发修改并无使用相似于 ArrayList 等容器中使用的 modCount,而是经过尾部索引的来肯定的。具体参考 next 方法中的注释。可是这样不必定能保证检测到全部的并发修改状况,加入先移除了尾部元素,又添加了一个尾部元素,这种状况下迭代器是无法检测出来的。
1 |
private class Deq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E> { |
除了 DeqIterator,还有一个反向的迭代器 DescendingIterator,顺序和 DeqIterator 相反。
ArrayDeque 是 Deque 接口的一种具体实现,是依赖于可变数组来实现的。ArrayDeque 没有容量限制,可根据需求自动进行扩容。ArrayDeque 能够做为栈来使用,效率要高于 Stack;ArrayDeque 也能够做为队列来使用,效率相较于基于双向链表的 LinkedList 也要更好一些。注意,ArrayDeque 不支持为 null 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