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VDI市场之乱象分析,第二篇:传输协议篇

         I'm old, but I'm not obsolete.php

我老了,但并未过期。html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创世纪》主角阿诺.施瓦辛格在片中屡次重复这句台词以证实他还有用,事实是他这个T-800老家伙最后不但打败了更高等级的老对手T-1000液态金属终结者,最后更是战败了即不是人,也不是机器,而是比二者更强的T-3000约翰·康纳。算法

T-800最后打败了比他等级更高的机器人,靠的是自身的功能均衡设计、稳定的性能和表现以及团队协做能力,而在软件行业要想在市场上占得先机须要的是优秀的软件质量和市场久经考验的使用口碑;除此以外,对虚拟化这种云计算软件来讲,流畅的用户体验和稳定可靠的后台运行系统更是用户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而要实现这些特色,究其核心对桌面虚拟化软件来讲就是对传输协议的考验。安全

桌面传输协议是一组用来在桌面服务器和用终端之间进行通讯的协议。主要完成服务器到用终端的图形、图像、音频的传输以及用户终端到服务器输入信息的传输,包括鼠标、键盘、外设等输信息,以下图所示。服务器

                             wKiom1Xs47yiK9DbAAEbaCyUsHQ206.jpg

桌面传输协议负责把虚拟桌面显示的内容从服务端经过网络传递到远程用户终端。数据的传输过程须要用到TCPIP网络中的传输层协议,可使用TCP协议或UDP协议进行传输。目前的桌面传输协议大多使用TCP协议,也有协议使用UDP协议来传输视频流数据。使用TCP协议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不会有数据丢失,可是TCP协议会产生一些ACK确认报文,会增长网络传输开销。UDP协议适合用来传输对丢失不敏感的数据。网络

传输协议对桌面虚拟化平台而言就至关因而手机中的芯片,是软件的核心所在。中国的手机虽然品种繁多,可是CPU不是采用联发科就是是高通的、摄像头清一色是索尼的,就连操做系统都是谷歌的,小米手机为何走不出国门,没有核心技术缺乏专利就是他最大的短板。因此在软件行业,特别是桌面虚拟化领域,拥有自主产权的高效传输效率的传输协议是可否在市场上取胜的关键所在。session

通常来讲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桌面虚拟化产品所采用的传输协议有这样几种,包括ICA协议、PCoIP协议、RDP协议,以及开源协议SPICE。下面咱们就这几种协议作个简单介绍。数据结构

ICA协议

ICA协议全名是IndependentComputing Architecture,是Citrix公司自1989年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拥有的私有协议,用于Citrix的桌面虚拟化产品XenDesktop和应用虚拟化产品XenApp上。架构

wKioL1Xs5fCD_BWCAACGQUMFNEg095.jpg

如上图所示,ICA协议所传输的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时他也要遵循TCP/IP的协议规则,因此他被封装成TCP的数据包格式,不一样的是,因为ICA协议自己是私有协议,数据包格式和加密类型外界无从得知,自1989Citrix公司开始开发ICA协议,到199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虚拟化软件,一直至今业内从未有过任何ICA协议的安全事件发生,包括ICA协议自己的漏洞或者是由于Citrix产品而致使的数据泄密事件从未发生,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安全的产品。ide

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前提下,为了保持用户的自定义性,CitrixICA协议中定义了32个虚拟通道,每一个通道分别传输不一样的数据内容。其中16个虚拟通道是系统通道,传输包括视频、音频、剪贴板、磁盘、打印以及外设通道的数据,而另外16个通道留给了客户自定义,在国内不少行业客户都有各类各样的外设,例如键盘评价器、数字加密键盘、***扫描仪、高拍仪、读钞机、吐卡机,以及各类行业特殊打印设备等,若是上面的16个系统通道没法识别这些设备时就能够利用剩下16个自定义通道来定制开发。

正如同电影台词中说的,I'm old, but I'm not obsolete. CitrixICA协议已经诞生了26年,是否是也是obsolete呢?并不是如此,Citrix其实一直在对ICA协议作改进和升级。20141月份Citrix公司收购了一家叫作Framehawk的公司,而后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XenDesktop/XenApp 7.6 FP2产品包中整合了Framehawk公司的LFP 传输协议(LightweightFrame Buffer Protocol),有兴趣的朋友能够参考个人另一篇博客Citrix发布支持Framehawk技术的HDX协议,用户体验优点进一步扩大》。在此版本中,ICA协议被进一步升级,以下图所示:

wKioL1Xs5f7wf9jhAAHJMTxC0i4453.jpg

上图中蓝色的用户传输图形图像协议数据,绿色表明基础虚拟通道,而灰色表明可供开发的专门虚拟通道。咱们能够看到为了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光是视频传送部分就有高达5种不一样的传输技术,包括Flash播放通道、多媒体传输通道、Thinwire显示通道、DCR显示通道,以及被无缝整合到ICA协议中的Framehawk技术。

ThinwireICA协议中主要的远程图像传输虚拟通道技术,它基于矢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将图形数据分为多种格式,包括位图数据、文字、图形命令等,传输到用户终端后再进行渲染显示,这种方式带宽占用很是低,普遍适用于各类网络条件,因为基于TCP协议,安全性特别好,近来更加入了H.264的编解码技术。

Framehawk是基于UDP协议,特别适用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在高丢包率和高延迟的宽带网络环境下的视频等流畅访问需求。各位可能要问了,PCoIP协议也是基于UDP的,那是否是说基于UDP的协议的体验就要优于基于TCP的传输效率呢?答案是不见得。不管是基于TCPThinwire仍是基于UDPFramehawk在实际场景中体验效果都要远优于PCoIP传输协议,特别是在广域网下尤为明显。这就相似于两个武林高手过招,可能你们都是同一套动做套路,这时候比拼的就是谁的内功深厚了。一样是出拳,内功深厚的高手日常一招也能致敌于死命。由于篇幅问题咱们就不对ICA协议作进一步分析,仅让你们知道ICA协议其实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在进取,用接地气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与时俱进。

PCoIP协议

第二种传输协议叫作PCoIP协议,不少朋友都认为PCoIP协议就是VMware开发的用于他们Horizon产品桌面虚拟化的传输协议,可是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

VMware是一家很是优秀的公司,尤为是在数据中心领域。VMware公司的vSphere产品在服务器虚拟化领域一直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产品,这和这家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是励志要作服务器虚拟化是密不可分的。VMware在私有云Hypervisor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以后,也试图在其余领域有所建树,因此在2008年研发了本身的桌面虚拟化产品View,因为起步太晚,再加上开发核心传输协议的门槛过高,就采用了最快速的合做方式,即与总部设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叫作Teradici公司的传输协议PCoIP协议合做。不过,Teradici公司开发PCoIP协议的时候是把此协议用于其公司包括瘦客户机和一些硬件加速卡的产品,而并不是是桌面虚拟化,因此在和VMware签定合做协议后才开始改进PCoIP协议。Teradici公司成立于2004年,在Teradici公司的官方主页上能够看到在2008VMware公司开始关注PCoIP协议,在2009VMwareView 4.0租用了PCoIP协议;

在北美,VMware对外宣称是和Teradici合做开发PCoIP协议,可是只要上Teradici公司主页看介绍就知道只是租用而已,VMware公司只是负责开发桌面虚拟化软件界面,这就有点相似于这几年国内的手机业,本身只作硬件整合和软件界面,手机核心的芯片技术都在高通公司中。这几年VMware公司虽然在桌面虚拟化领域发展较快,可是仍是受制于体验效果不佳(虽然基于UDP协议,PCoIP协议仍然体验较差)和单一发布模式(只有VDI单一模式)带来的桌面虚拟化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拓展客户,在2013年末,VMware公司从Citrix公司高薪挖走了原Citrix公司桌面和应用程序原副总裁兼总经理Bob Schultz以及企业移动原副总裁兼总经理Sumit DhawanSchultzDhawan被公认为是Citrix公司云计算方面最有头脑的两我的,Schultz加入VMware以后担任了终端用户计算的首席战略领导这一新角色,而Dhawan加入VMware来后领导桌面业务和组织,他将负责总体业务,包括战略、产品组合和工程。基本上能够看出来VMware公司如今ECU产品线的领导都是从Citrix公司挖来的,随后在20144月份就匆匆发布了VMware公司第一款应用虚拟化产品RDSH(包含在Horizon 6中),此时,距离Citrix作应用虚拟化已通过去了21年。

此外,为了解决PCoIP协议的天生不足问题(PCoIP协议出生之时就不是为虚拟化软件准备的,而是为T公司的硬件上的图形加速设计的),VMware不得已在View产品中增长对微软RDP协议的支持,用户若是在使用桌面虚拟化发现PCoIP协议没法实现的一些基础功能时,例如外设的重定向功能,能够在注销当前经过PCoIP登陆的桌面后再选择微软RDP方式登陆,固然,桌面的软件状态所有没有了,用户体验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最后,为完全解决View产品在核心技术上依赖于其余公司的困境,VMware公司试图开发本身的协议Blast。最初是在2011VMworld2011大会上宣布AppBlast项目,截止到目前为止Blast协议还未正式发布,最新消息是Blast只能在Html5上访问。购买了VMware公司View产品的用户估计会比较郁闷,如今他们在登陆桌面的时候就要选择是经过PCoIP协议登陆仍是经过微软的RDP协议登陆,不知道将来会不会要变成三个协议,PCoIPRDPBlast三个协议中间选择登陆,相信对最终使用者来讲这是一个不小的折磨,别说最终用户,就是行业内的工程师都不必定说的清楚这三种协议到底有什么区别。

RDP协议

RDP全名叫作远程显示协议(RemoteDisplay Protocol ),为微软公司全部。业内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微软觊觎CitrixICA协议已久,可是没法获取,没办法只好走收购的道路(毕竟本身开发周期太长了,这点和VMware租用PCoiP协议相似),买了一家小公司,而后再命名为RDP的。有没有和Citrix谈判如今已经没法考证,不过事实是RDP协议确实是微软公司收购英国的一家叫作Data Connection Limited的软件公司而来,固然,如今RDP已经彻底是微软的知识产权。

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 NT4.0 Server的时候RDP协议第一次亮相,当时的版本是4.0Windows NT4.0 Server实际上是微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多用户版本的操做系统,以前的操做系统都是单用户版本,也就是说同时只能有一个用户登陆这个操做系统。有意思的是,帮助微软打开多用户功能的不是微软本身,而是Citrix的功劳。在维基百科中咱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文字描述:

The Terminal Services Edition of NT 4.0 relied on Citrix's MultiWintechnology, previously provided as a part of Citrix WinFrame atop Windows NT3.51, in order to support multiple users and login sessions simultaneously.Microsoft required Citrix to license their MultiWin technology to Microsoft inorder to be allowed to continue offering their own terminal-services product,then named Citrix MetaFrame, atop Windows NT 4.0. The Citrix-provided DLLsincluded in Windows NT 4.0 Terminal Services Edition still carry a Citrix copyright rather than aMicrosoft copyright.

有兴趣的朋友能够×××访问维基百科获取完整资讯。

在后续的版本中,RDP也不断获得功能的加强。不过基本上RDP的更新是随着操做系统新版本的推出而版本号升级的。随着Windows 2000 Server发布的就是RDP5.0版本,增长了对本地打印机的支持和网络带宽使用的改进。Windows XP上使用的是RDP5.1版本,提供了对24位真彩和声音的支持。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8.1,是使用在Windows 8.1Windows Server 2012 Server R2版本上。不过惋惜的是TerminalServerRDP这条产品线(或者根本没有这条产品线,只是几我的在维护?)历来都不是微软的重点。这么多年来微软收购了无数家软件公司,从CRM到防病毒软件,基本上都没有成功过,如今试图转型到移动和云计算也是姗姗来迟。因此这么多年来RDP一直都没有重大的产品改进和更新,只是在上一个版本上作一些软件Bug的改进和小功能的加强。虚拟桌面在传送给最终用户使用时为了节省带宽,相似于CitrixICA协议通常都只是传送图形的变化量以节省网络传输带宽,而这么多年来即便屏幕有少许变化(例如输入一个文字)RDP协议仍然须要传送整屏画面的数据量,这就致使用户在使用远程桌面时须要远超过ICA协议的网络带宽才能得到流畅的体验,若是是广域网访问这将致使图像很是卡顿。一个很简单判断是传送图像变量仍是传送整屏图像的方法就是在带宽不足的状况下,RDP的画面是一行一行的刷新画面,而不是仅仅刷新只是变化了的画面的那几个像素点。

固然,上述现象的根本缘由仍是由于RDP是基于位图数据的传输原理。这种方式要求在服务器端对图形数据进行渲染,将生成的位图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最终传输到客户端的再显示位图数据,采用这种方式的不只仅是RDPPCoIP也是此原理。因此采用这两种协议的桌面虚拟化软件速度都较慢,体验较差。和基于位图数据的传输原理相对应的就是ICA协议采用基于矢量数据的传输原理,体验效果就好不少。

除了传输效率较低外,安全也是不少用户不肯意在关键系统和应用上采用RDP技术的另一个很是重要的缘由。或许是树大招风,或许是RDP自己确实有不少漏洞,这么多年来微软爆出了很多RDP的安全事件。

SPICE协议

SPICE协议(Simple Protocolfor Independent Computing Environment),中文名称是简单协议独立计算环境,是RadHat公司(即红帽公司)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中的传输协议,也是其宣称的方案的三大主要技术组件之一,(另外两个技术是企业虚拟化Hypervisor,即包含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技术的红帽企业版Linux,以及红帽企业虚拟化桌面管理平台)。

SPICE协议其实来源是由Qumranet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源网络协议,2008年红帽以1.07亿美圆的价格收购了Qumranet获公司,从而得了这个协议。与此同时,因为Qumranet公司也开发了基于内核的虚拟机(KVM)技术,红帽后续就将KVM做为其虚拟化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2009年年末红帽公司发布了Linux 5.4企业版,在此版本以前,红帽都是采用Xen来提供虚拟化功能,5.4版本正式包含KVM做为内置的虚拟化平台,XenKVM同时存在。2011年,随着新版操做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的发布,红帽彻底放弃了以开源Xen为虚拟化平台的思路,开始全面支持KVM做为hypervisor

2011年初,红帽的老搭档IBM找上红帽,表示KVM这个东西值得加大力度去作,因而同年5IBM和红帽,联合惠普和英特尔一块儿,成立了开放虚拟化联盟(O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一块儿声明要提高KVM的形象,加速KVM投入市场的速度,由此避免VMware一家独大的状况出现。从5月到8月这短短3个月间,开放虚拟化联盟的成员已经增长到将近300个,联盟发展的速度十分可观。IBM如今全线硬件都对红帽LinuxKVM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有60多名开发者专门开发KVM相关的代码。

上面是从网上找到的资讯,看起来KVM彷佛风头正劲,不过期至今日KVM也没有进入到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2014 x86 Server Virtualization的第一象限,即领导者象限,仍然在第三象限徘徊,很显然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打酱油。

回过头来咱们再看看SPICE协议,它包含有3个组件:

SPICE Driver SPICE驱动器存在于每一个虚拟桌面内的组件;

SPICE DeviceSPICE设备存在于红帽企业虚拟化Hypervisor内的组件;

SPICE ClientSPICE客户端存在于终端设备上的组件,能够是瘦客户机或专用的PC,用于接入每一个虚拟桌面。

这三个组件协做运行,肯定处理图形的最高效位置,以可以最大程度改善用户体验并下降系统负荷。若是客户机足够强大,SPICE向客户机发送图形命令,并在客户机中对图形进行处理,显著减轻服务器的负荷。另外一方面,若是客户机不够强大,SPICE在主机处理图形,从CPU的角度讲,图形处理并不须要太多费用。下图是 SPICE三个组件示意图。

wKioL1Xs5w6yjdX9AADdRKxZOXw024.jpg

SPICE架构包括客户端、SPICE服务端和相的QXL设备、QXI。驱动等,以下图所示。

wKiom1Xs4_nSAX-EAAMvfKSKw1M002.jpg

客户运行在用户终端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桌面环境。SPICE服务端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与KVM虚拟整合,经过SPICE协议与客户端进行通。SPICE协议最大的特色是其架构中增长的位于Hypervisor中的QxI设备,本质上是KVM虚拟化平台中经过软件实现的PCI显示设备,利用循环队列等数据结构供虚拟化平台上的多个虚拟机共享实现了设备的虚拟化。可是,这种架构使得SPICE协议紧密地依赖于服务器虚拟化软/硬件基础设施,SPICE必须与KVM虚拟化环境绑定。

此外,SPICE协议也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

  1. 在广域网环境下性能较差。虚拟桌面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能够在任什么时候间、任何地点进行桌面操做,但SPICE协议在广域网环境下的用户体验较差,尤为是在播放视频时。SPICE协议播放720 P的视频,每秒须要传输至少7 Mb左右的数据量。在广域网网络环境中,很难知足这么高的带宽需求。

  2. 服务端读取指令延迟。SPICE服务端会从命令队列中获取相应的图形操做命令,而后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是命令队列为空的话,SPICE服务端会调用epollwait,并设置超时为10 ms。若是有大量的图形命令请求,10 ms的超时设置会形成读取命令延迟。

  3. 视频处理能力不足。SPICE服务端在检测到视频后会使用MJPEG算法进行视频压缩。SPICE设置固定的视频播放帧数fps30jpeg压缩率也是固定不变的,没有考虑到网络环境对视频的影响。若是网络环境较差的话,视频播放体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 客户端启动缓慢。SPICE的客户端在启时须要测试网络情况,致使客户端启动缓慢。。

  5. 客户端ACK延迟。SPICE协议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SPICE客户端只有在接收到滑动窗口里最后一个消息时才将ACK信添加到发送队列中,所以只有在虚拟通道接收完息后ACK确认信息才会发送出去。若是接收队列里有不少小的消息报文,会致使显示通道延迟。

以上特色致使红帽公司在推广桌面虚拟化方案时,遇到了用户体验差的根本性问题,至今没有获得好转。因为体验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改善,再加上公司投入资源不足,目前红帽公司在中国地区已经再也不推行他们的桌面虚拟化产品。

结束语

到这里,相信你们对目前市场上桌面虚拟化厂商所采用的传输协议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可是读者可能会问我,好像你还没说到不少协议,例如XX公司的的HDP协议、UXP协议、SRAP协议、SUNDE-VDI协议,以及MRP(资源映射协议),他们宣称本身彻底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这是真的吗?

咱们都知道Citrix从开始开发ICA协议到推出第一款虚拟化产品中间经历了四年时间。而华为公司从2008年开始研究桌面虚拟化技术,并在NC部门投入了大量研发人员开发软件(在此期间华为公司也购买了Citrix的桌面虚拟化产品并在内部几乎是全部的研发桌面部署了十几万个Citrix的桌面虚拟化终端,同时OEMCitrixXenDesktop产品打包卖给其余高端客户),可是直到六年后的2014年华为才正式发布了本身的桌面虚拟化产品FusionAccess(目前主攻低端客户进行试点推广),之中的曲折可想而知。而VMware公司这么多年根本都没开发出来,做为国内外的顶尖科技企业尚且如此,咱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国内的其余厂商多是实际状况名不符实。

事实上,本文介绍的RDP协议和SPICE协议已经被大量厂商在国内使用。因为微软公司并未经过技术手段限制用户对其公司出品的软件进行使用,致使盗版现象在国内一直屡禁不止,不论这是否是微软公司的市场营销手段,可是不争的事实是使用RDP协议是没有技术限制,几乎能够无偿使用,这是国内的桌面虚拟化厂商的一大主要分支。

而对于SPICE协议来讲,它是包含在KVM上的全功能免费开源虚拟化解决方案,因此借助前几年三大运营商的数据中心云桌面、各城市云计算等概念之风,国内从2012年先后出现了大量新注册的软件公司,以KVM为核心基础,进行简单的应用管理界面开发后包装成VDI桌面虚拟化产品,到2014年末国内已经造成了上百家桌面云或者虚拟桌面的所谓云计算公司去争夺桌面虚拟化的低端市场。

正是这些无偿使用或者开源协议的普遍传播形成了目前国内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可是为何北美、欧洲,甚至离咱们很近的港澳台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呢?究其缘由仍是目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还很不够(欣喜的是国内已经慢慢朝着方向好转),不用说我的用户盗版使用微软产品,就连不少大中型企业也不买正版Windows,更况且是冷门的RDP许可证。就在上个月底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成功调解了微软、欧特克公司诉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侵犯软件著做权的纠纷系列案,索赔2000万的这个案件最后以众泰集团赔偿对方50万元人民币,并用100万元购买了正版才告终。而咱们在网上查到众泰集团有6000多名员工,就算1/3的员工使用电脑也有2000多台PC机,算下来众泰集团以每台PC只花了500元就买到了正版Windows以及价格极其昂贵的AutoDesk设计软件,违法代价是很是低的。

至于开源SPICE协议其实也并非说无偿使用而没有任何责任的。开源软件并不等同于免费软件。开源软件是指在软件发行的时候,附上软件的源代码,并受权容许用户更改/自由再散布/衍生著做,开源并不抵制商业收费。

开源协议中最有名的就是GPL(General public licence) ,该协议就是GNU运动发布的协议,GPL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无偿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码的开源/无偿使用,但不容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码作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这也是 GPL表明的自由软件和普通开源软件的最大区别所在。大部分SPICE代码是采用GNU GPLv2许可证发布,部分代码是采用LGPL许可证。也就是说若是某家公司想采用SPICE协议做为其公司桌面虚拟化产品的传输协议,是必须对外公布其软件修改后的源码,而且公开说明是在基于SPICE上开发的,同时毫不能不公开而在市场上销售的,不然就是非法使用。

其实,即便撇开法律风险问题,众多国内厂商的日子也并很差过。这些号称VDI桌面虚拟化的小厂家因为都是基于KVM或者RDP等开源产品进行的二次开发,自己不具备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难度很大。一般VDI小厂家都是以云桌面或者云计算公司出现,编造各类专业名称和术语,就怕用户知道是基于KVMSPICE协议的产品。同时,国内小厂家一般采用微博推广、搜索引擎优化等方式来进行网络营销,编造各类虚假客户案例。

可是随着用户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已经很难相信例如:彻底独立开发的远程显示协议、1台部门级服务器能支持100VDI客户端同时跑1080P高清、产品稳定性和性能超过Citrix等过火的宣传口号。而一旦进入测试,KVMXEN等自己存在的重大缺陷隐患暴露无疑,性能低,稳定性差、外设兼容性差、各类应用组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被淘汰出局,只能靠低价和商务关系来进行市场销售。

同时因为KVM的开源,任何一个软件公司均可以在一年完成VDI桌面虚拟化的基本功能模块,各家产品除界面外差距很小。所以,小厂家也很难找到愿意深刻合做的大型IT集成公司,各大IT集成公司都是在集成项目中直接带入本身的VDI桌面虚拟化产品。

中国人历来不乏智慧,尤为善于追随新概念。譬如大数据,每家公司都说本身搞大数据;譬如云计算,到处都是云公司,言必称云战略,而随着桌面虚拟化概念的兴起,也一样会出现大量的伪桌面虚拟化产品。特别典型的就是原来的网络还原卡、网络同传系统,或者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的厂家摇身一变就变成了桌面虚拟化厂家。

咱们预测在2014年将有超过1/3VDI桌面虚拟化小厂家(或者称为桌面云/虚拟桌面企业)倒闭,超过50%的小厂家苦苦支撑或者转型。去伪存真这对行业来讲是个好事情,大浪淘沙,潮水退去后看谁在裸泳。

咱们最后从功能上整理一下这几种协议的优缺点,以下表所示:

wKioL1Xs5kqwIoO0AAHYfcnwB2U241.jpg

备注:RDPSPICE的支持厂商中咱们没有分别列出对应的微软公司和红帽公司,是由于桌面虚拟化已经不是这两家厂商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这两家公司的主页上也找不到桌面虚拟化的产品介绍。


I'm old, but I've always been the best.这就是Citrix ICA协议的真实写照。

在后续的篇幅中咱们还会更详细的讨论功能比较,咱们下期再见。

 

致谢和参考:本文在编写过程当中参考了如下,在此表示感谢。

  1. 徐浩,兰雨晴,基于SPICE协议的桌面虚拟化技术研究与改进方案,计算机工程与科学,35卷第12201312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搜索